港珠澳大橋正式開通 常州學子有幸參與建設

今天(10月23日)上午,港珠澳大橋開通儀式在廣東珠海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並宣佈大橋正式開通。

總長約55公里的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特別行政區,西接廣東省珠海市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一國兩制”下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歷經5年規劃、9年建設,是中國建設史上里程最長、投資最多、施工難度最大的跨海橋樑項目。

港珠澳大橋將於明天9時正式營運通車。大橋為雙向六車道,設計速度每小時100公里。根據相關規定,可通行車輛包括:跨境巴士、穿梭巴士、跨境出租車、貨運車輛、跨境私家車等。

通車後,香港、珠海、澳門三地間的時空距離將大大縮短:駕車從香港到珠海、澳門,將從3小時縮短至不到一小時,粵港澳三地民眾熱切期盼的“大灣區1小時生活圈”正逐漸形成;同時,珠三角西部也將被納入香港3小時車程範圍,這對提升珠三角地區的綜合競爭力,保持港澳的長期繁榮穩定,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具有重大意義。

港珠澳大橋,是中國交通史上技術最複雜、建設要求及標準最高的工程之一,被英國《衛報》譽為“新世界七大奇蹟”。2009年畢業於河海大學常州校區的李海峰,是參與這項宏偉工程的一位建設者,為港珠澳大橋的開通,付出了青春與汗水。

李海峰現在已經在海南三亞從事新的工程建設,今天他心潮澎湃地通過媒體關注著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情況。

港珠澳大橋設備總管,中交四航局二公司機械部副經理,,李海峰說:“還是比較自豪比較驕傲地能參加這個偉大的工程,偉大的項目,它也體現了我們國家的實力”

李海峰來自內蒙古,2009年從河海大學常州校區機械工程與自動化專業畢業。兩年後,他成為港珠澳大橋建設隊伍的一員,並擔任設備主管一職。由於工程體量大,建設條件複雜,港珠澳大橋的建設要用到海上和陸上的100多個品種、1000多臺套設備。這對於李海峰和設備部的20多位同事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李海峰告訴記者:“港珠澳大橋,有大橋,有人工島,有隧道,很多設備都是為這個項目專門設計建造的,無論是從技術上還是管理上都有一定的難度。在2014年遇到了一個非常關鍵的難題,在冬天頂推的時候,這個關節管經常是頂不動的,而且很容易被頂偏掉,我們是通過一系列的創新,在現場通過潤滑油的配合比,怎麼樣減少摩擦係數,來把這個沉管的頂推順利完成。”

李海峰所說的沉管頂推,正是港珠澳大橋建設中的三大難點之一:外海沉管隧道。在建設港珠澳大橋之前,全中國的沉管隧道工程加起來不到4公里,而港珠澳大橋的海底隧道,全長6.7公里,海底部分約5664米由33節巨型沉管和1個合龍段最終接頭組成,最大安裝水深超過40米,這也是我國第一次在外海環境下建沉管隧道,可以說是從零開始、從零跨越。

李海峰表示:“在港珠澳大橋四年半時間裡,無論是從管理的經驗上,還是管理的方法和思維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在港珠澳大橋裡面我們也是發表了很多論文和創新科研成果,包括專利,都收穫了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