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西抒情詩之三》華茲華斯

華茲華斯,英國浪漫主義時期著名詩人,與柯勒律治合作出版〈抒情歌謠集〉(Lyrical Ballads) ,標誌著英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崛起。他對詩歌的著名定義為“詩歌是強烈情感的自然流露”,即詩歌應該用生動樸素的民謠和口語描述“普通生活裡的事件和情境”,而不再用晦澀難懂的詞語。他與柯勒律治、騷賽一起被稱為“湖畔派詩人”。1843年被命為“桂冠詩人”。他的著名作品有 《抒情歌謠集》、《丁登寺雜詠》;《序曲》、《遠遊》;《革命與獨立》; 《露西》、《詠水仙》、《不朽的徵兆》等。說起來《詠水仙》這首我最為熟悉,教了幾十遍,背也背過了。孫梁先生的翻譯,我自認為登峰造極了,介於俗雅剛剛好之間,如行雲流水般自在、舒緩;盡得詩歌原文之神魄, 又文采斐然,和諧而且合拍,實為翻譯之上品。

〈露西抒情詩〉 中的這一首,描述了一種感情-思鄉,讚頌了一種情操-愛國。所有人類的高尚的情感都是相通的,.比如愛家鄉愛祖國。像我們都熟悉的句子:我的眼裡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講真奧, 每次唱起或聽到我的祖國啦,一條大河啦,我都會感動的,也許我那個年齡的人聽慣了奮鬥、理想、情操,很容易被這些高大上的詞彙感動。講起來愛是抽象的, 那具體換化出來就是對某一具體事物或事件的想念了,比如,年輕時曾愛過的村裡的姑娘,嬉戲過的草場, 攀爬過的山崖, 吃過的母親的飯菜……而且,什麼時候最愛?當故鄉或祖國在千萬裡之外,思之而不得的時候吧。因為家鄉、祖國,這一切都融入了我們的血脈,成為了我們思想和肉體的緊密相連的部分。這樣一看,這首詩就很容易理解了, 開篇第一段描述 了詩人在萬里之遙的海外,孤單、寂寞的生活, 因此,他講,此時才生出對祖國的無限深情。接著在第二節裡, 他表達了誓再次不離開祖國 的決心。第三四節則是對祖國思念的緣由了, 祖國的山山水水是他心靈安寧的緣由, 故土是他的摯愛-露西生長和魂歸之地。

《露西抒情詩之三》華茲華斯

曾經漂泊在他鄉,

遠涉重洋為異客;

英格蘭,彼時方憶對汝情濃。

一切皆逝,那悽清夢境!

誓不再棄故土;

對汝之愛,與日俱增!

居汝之群山,

享吾追求之趣樂!

英格蘭爐火旁,

結著紡車的

是吾摯愛之女郎!

黎明盡陳,夜晚悄現,

是露西曾嬉樂的樹蔭!

露西最後所見,

亦為你那蒼翠綠茵!

《露西抒情詩之三》華茲華斯

I travell'd among unknown men

In lands beyond the sea;

Nor, England! did I know till then

What love I bore to thee.

'Tis past, that melancholy dream!

Nor will I quit thy shore

A second time; for still I seem

To love thee more and more.

Among thy mountains did I feel

The joy of my desire;

And she I cherish'd turn'd her wheel

Beside an English fire.

Thy mornings show'd, thy nights conceal'd

The bowers where Lucy play'd;

And thine too is the last green field

That Lucy's eyes survey'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