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紅旗渠值得全四川人民銘記,1975年 簡陽三岔湖 水庫動工興建

1975年3月, 簡陽三岔水庫動工興建。1977年3月,三岔湖水庫建成蓄水。三岔湖是都江堰龍泉山灌區水利工程的大型屯蓄水湖泊,也是四川省第二大湖泊。

南方紅旗渠值得全四川人民銘記,1975年 簡陽三岔湖 水庫動工興建

三岔湖美景

1983年三岔湖景正式對遊客開放,成為四川省新五大精品旅遊區之一。1993年列入《世界名湖錄》。

三岔湖面有27平方千米的水面,還有2.27億立米蓄水,蓄水量是杭州西湖的3倍,水面上還有113個孤島和160多個半島。

南方紅旗渠值得全四川人民銘記,1975年 簡陽三岔湖 水庫動工興建

魚遊鳥飛

沉入三岔湖湖底的古鎮

三岔湖景區位於龍泉山東麓三岔鎮,如今屬於成都高新區簡陽片區、成都天府空港新城,這裡建得越來越洋氣了。

你也許想不到吧,三岔湖湖底有座古鎮。那裡便是乾封、三岔鎮的舊址。

南方紅旗渠值得全四川人民銘記,1975年 簡陽三岔湖 水庫動工興建

主河床鋪基

據史料記載,西魏時期,乾封鎮不僅為西魏婆閏縣縣治之所,還是當時主要的商貿及物資集散地,經濟發達,市鎮繁榮,又有區位優勢,北宋時期,乾封鎮還出現了以許奕為代表的文人官吏。

明初,四川移民增多,加之政區變化,乾封鎮地位開始下降,而離乾封十多公里的三岔鎮開始替代乾封鎮,成為新的商貿及物資集散地。

清雍正元年,三岔鎮正式建鎮設治,取代乾封鎮而取名“永鑫場”,永鑫場北上成都、東下簡陽,西通仁壽,所以被人俗稱為“三岔壩”。

南方紅旗渠值得全四川人民銘記,1975年 簡陽三岔湖 水庫動工興建

三岔湖遊船

明末清初農民起義後大移民,五個省的人來三岔壩。兩湖的人建立了真武館,貴州人建立了貴州館,江西人建立了萬壽宮,廣東人建立了南華宮,本地人建立的文武宮,三岔壩當時共有共有六處會館。

上世紀70年代修建三岔水庫,原來的乾封、三岔舊址變為湖底。

千軍萬馬修水庫,移民舍小家為大家

為修建三岔水庫,簡陽人民發揚“愚公移山”精神,“打通龍泉山,引水灌良田”,據《簡陽縣誌》記載,整個都江堰東風渠擴灌工程為期10年,經歷了龍泉山樞紐工程、渠系配套、修建三岔水庫(三岔湖)、修建石盤水庫(龍泉湖)。

南方紅旗渠值得全四川人民銘記,1975年 簡陽三岔湖 水庫動工興建

搬運車隊

工程建設幾乎動用了全縣所有青壯勞力,20餘萬人參戰,2千餘人致傷致殘,119人犧牲。建設大軍用鋼釺鐵錘打通了8千多米長的龍泉山隧道,依山建成張家巖水庫、三岔水庫、石盤水庫及渠系配套,蓄灌量約3.1億立方米,控灌面積達100餘萬畝。

1975年冬天,是三岔水庫搬遷最關健的一年。堆在道路兩旁拆下的房屋舊料,—戶挨著一戶的,堆積如山,一眼看不到邊。

投入庫區搬遷車輛的單位有:四川空分廠、空壓廠、川拖廠、橡膠廠、橋樑廠。028、0876、7237部隊等都投入了汽車。加上各公社、大隊投入的汽車、拖拉機,總共車輛不下一百臺。僅雅安汽車運輸公司投入的汽車就有20臺。

按照當時的搬遷補助標準,以室內面積計算;每平方米,瓦房3.5元,草房5.5元。補貼投勞4.48個。

南方紅旗渠值得全四川人民銘記,1975年 簡陽三岔湖 水庫動工興建

歡慶通水

南方紅旗渠值得全四川人民銘記,1975年 簡陽三岔湖 水庫動工興建

暢飲幸福水

在那個年代,按照這樣的標準,加上40天的突擊任務,庫區的搬遷基本結束,為三岔水庫的蓄水創造了條件。

當你讚歎三岔湖這顆“天府明珠”美麗時,應當記住簡陽人民、庫區人民作出的貢獻。

南方紅旗渠值得全四川人民銘記,1975年 簡陽三岔湖 水庫動工興建

而今天三岔也得到了應有的重視,未來發展喜人。不管是高校的搬遷,還是成都奧體城的建立,都離不開那個年代,全體簡陽人共同努力!現在更是大家釣魚娛樂的新聖地,簡陽三岔歡迎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