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命湯,治錯綜複雜的疑難病症

續命湯,治錯綜複雜的疑難病症

《古今錄驗》續命湯,近來也多有醫家論述,今選文一篇,以供參考。該方方歌編輯為:續命湯方能續命,風痱身散難轉動;乾薑人參大青龍,當歸川芎九味並(注:方中無生薑大棗)。

淺論《古今錄驗》續命湯的療效及臨床應用

《古今錄驗》續命湯見《金匱要略》,原書雲:“治中風痱,身體不能自收,口不能言,冒昧不知痛處,或拘急不得轉側。”筆者運用該方治療多種急慢性疾病,有的病例獲得不可思議的優良療效,深感仲景制方之奧妙。《絳雪園古方選注》對該方評註雲:“續命者有卻病延年之功”。今將多年運用該方點滴收穫試作膚淺論述如下:

方藥組成:

麻黃、桂枝、杏仁、乾薑、當歸、甘草各9克、黨參15克、生石膏30克、川芎6克

方義淺論:本方是大青龍湯中生薑改為乾薑,去大棗,加黨參、當歸、川芎組合而成。

大青龍湯為表裡雙解之重劑,並有清熱除煩之功,是在麻黃湯原方中加重麻黃用量,再加石膏清肺熱,以利胸中陽氣運轉,解除心煩躁擾,加生薑、大棗調津養液,解表邪而和胃氣。

“仲景於表劑中加大寒辛甘之品,則知麻黃證之發熱,熱全在表,大青龍湯之煩躁兼肌裡矣。初病太陽即用石膏者,以其辛能解肌熱,寒能清胃火,甘能生津液,是預保陽明存津液之先著也”(《金鑑·刪補名醫方論》)。

仲景為了治療各種不同的寒熱錯雜症,提高對複雜病、疑難危重病的療效,創制許多適合病情的攻補藥、寒熱藥齊用的方子。攻補兼施、寒熱並調是仲景治療雜病獨具匠心的特點之一,對後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疾病的發生和發展,取決於邪正雙方力量的對比,“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只有在正氣衰退時,邪氣才會乘虛而入,因而產生疾病。

內傷雜病,往往病程遷延,每多虛實夾雜,如病程日久,氣血運行不暢,水溼、痰飲、瘀血等實邪結聚,耗傷氣血,或脾胃升降失職,化源不充,氣血不足,則由實而致虛;若臟腑功能衰弱,氣化不及,水溼、痰飲、瘀血等亦可因之而內停,則由虛而致實。

對於虛實夾雜之證,自當攻補寒溫並用,本方之所以能夠治中風痱獲得卓越良效,正如尤在涇所說:“痱者廢也,精神不持,筋骨不用,非特邪氣之擾,亦真氣之衰也。麻黃桂枝所以散邪,人參、當歸所以養正,石膏合杏仁,助散邪之力,甘草合乾薑,為復氣之需,乃攻補兼行法也”(《金匱要略心典》)。

謝觀《中國醫學大辭典》亦有精闢的論證:“此為治中風之主方。中風有虛有實,虛者自飲食房勞七情感之,實者自風寒暑溼感之。治法不可稍誤,今言中風痱,是榮衛之實邪也。主以此方者取其祛風走表,安內攘外,旋轉上下也。方中麻黃、桂枝、乾薑、杏仁、石膏、甘草以發其肌表之風邪,兼理其內蘊之熱,又以當歸和血,人參益氣,川芎行血散風,領麻黃石膏等藥,穿筋骨,通經絡,調榮衛,達肌表之邪,使從內達外,驅邪開痱,無有不利。稱續命湯,用意良深。其可兼治咳逆上氣,面目浮腫者,亦疏解肺經之意也”。

大小青龍湯是麻黃湯的變方,兩方均有表裡雙解的作用,大青龍湯主治表寒外束,裡有鬱熱。小青龍湯主治外有寒邪,內有水氣。小青龍加石膏湯即兼有熱象,出現煩躁者;《古今錄驗》續命湯兼有大小青龍、越婢,桂枝二越婢一諸湯之證外,特別能對待寒熱錯雜、虛實宜見、陰陽紊亂等錯綜複雜的疑難病證。

仲景在《內經》的思想指導下,理論聯繫實際,傑出地發展了六經辨證於臨床,巧妙地運用攻補兼施,寒熱並用的治則,使之達到“陰平陽秘”的境地。

《諸病源侯論·風偏枯候》謂:“風偏枯者,由血氣偏虛,則腠理開,受於風溼。風溼容於半身,在分腠之間,使血氣凝澀不能潤養,久不瘥,真氣去,邪氣獨留,則成偏枯。”

《素問·調經論》說:“病在脈,調之血。病在血,調之絡。病在氣,調之衛”。《古今錄驗》續命湯符合這一氣血治法。

今引驗案二則,以佐證該方療效:“桔川書影雲:某氏之室,得外感,表證解後,右腳拘急腫痛,不能起步,脈浮數。與餘診曰:熱雖解而脈浮數,此邪氣下注,筋脈不能流通也,與《金匱》續命湯,四五日而愈。湯本氏雲:餘每以續命湯治前證及歷節風,越婢湯之證而兼血虛者,又用於後世五積散之證,皆有速效,古方之妙,不可輕視。”

又云:“北條氏,年七十餘,平日肩背強急,時覺臂痛,一日,右肩強急甚,方令按摩生療之,忽言語蹇澀,右身不遂,驚而迎醫,服藥四五日,自若也。餘診之,腹候快和,飲食如故,他無所苦,但右脈洪盛耳,與《金匱》續命湯,四五日而言語滑,偏枯少差,脈不偏勝,得以杖而起步矣。”(《金匱要略今釋》)。

臨床治驗:

1.痺證(類風溼性關節炎)

男,40歲

患痺證五年,證見手足小關節紅腫灼熱,疼痛難忍,手如雞爪,不能伸張,雙下肢亦疼痛,膝、踝關節紅腫灼熱,活動受阻,發熱惡寒。西醫診斷為類風溼性關節炎活動期,血沉90毫米/小時,抗鏈球菌溶血素“0”偏高,曾用過多種抗菌素、激素等治療,未能控制。

初診:(7月18日)症如上述外,見身重強直,轉側維艱,口乾煩渴,大便結,發熱,舌質紅,苔薄白,亦請中醫治療,服過桂枝芍藥知母湯,蠲痺湯等,症狀仍如故。

筆者用《古今錄驗》續命湯(劑量同上)加蜈蚣2條,全蠍3克,服二劑後熱退,恐再反覆,囑連續服至七劑,手指能伸開如常人,紅腫消退,行動自若,血沉、抗“0”均正常。再擬獨活寄生湯小劑量緩服以鞏固之。

按:《素問·痺論》指出:“痺在於骨則重,在於脈則血凝而不流,在於筋則屈不伸......”。

本例氣血瘀阻,寒溼稽留經脈,寒主收引,致使氣滯而血凝,以致手如雞爪不能伸張;溼性粘滯,故身重強直,轉側維艱,符合《內經》病機;又因邪鬱病久,風變為火,寒變為熱,溼變為痰,寒熱交錯,治當養血祛瘀,驅邪開痱,加全蠍、蜈蚣者取其竄筋透骨,蠲痺通絡,獲得顯效。

2.口眼喎斜(面神經麻痺)

女,29歲

產後未滿月,時值冬令,冰凍嚴寒,不慎寒風侵襲,發生口眼喎斜。右側顏面麻木,人中平坦,口角歪垂,張口不便,含水漱口不能鼓腮,水不能控制淌出,並流涎,右眼不能閉合,眼淚汪汪浸出,看物模糊,曾多方求治,未能痊癒,十分苦惱,已達半年之久。

初診:(10月15日)症見面色萎黃,神疲倦怠,口眼喎斜明顯。

主訴:近一週來,曾發高熱,體溫40℃,經治療,現尚餘熱未盡,惡冷,右臉部麻木又感到加重,小孩尚在哺乳,飲食減少,乳汁不足。舌苔乾白,舌質邊尖紅,脈虛浮。即處予本方黨參加至30克,玉竹30克。

複診:(7月21日)上方服二劑,症狀有所改善,惟自覺夜間咽乾舌燥。不另更方,去幹姜易白芍12克,當歸加至15克,抄方帶回原地。患者於65年12月因帶小孩來診,而見其口眼喎斜已恢復正常,詢之,續服原方三十餘劑,未發生副作用,身體亦健康。

按:本例病程日久,又適產後患病,氣陰耗傷,亦屬寒熱錯雜之證,擬用本方養血活絡,除溼祛風,黨參倍增,加玉竹、乾薑易白芍,扶正育陰,故服至三十餘劑,圓滿收功,未見其它副作用,深感仲景制方精當,嚴謹卓越,運用得宜,奏效迅捷,妙不可言。

3.咳喘(慢性支氣管炎並支氣管哮喘)

男,54歲

自幼患咳喘病,曾治療停發多年,30歲又發作,每逢氣候變化,喘咳復發,咳嗽頻繁,經常憋氣,繼之復喘咳不止,張口抬肩,喉有痰鳴,咳嗽痰多風泡,時夾黃稠,並帶血絲。冬天發病較劇,端坐呼吸不能平臥,氣虛乏力。

初診:(1月3日)氣候寒冷,室外冰凌成塊。因感冒促使咳喘發作加劇,胸部緊悶,發熱,口渴,舌苔薄白,中心兼黃,舌邊尖赤,面色暗晦,脈細數,重按無力。證屬痰飲內盛,肺氣壅塞,邪鬱化熱,平素血虛氣弱,虛實互見,法當宣肺透表,清熱平喘,兼扶正和血,予本方加天花粉12克,廣百合30克。

複診:(1月7日)服藥三劑,熱退,能平臥,咳喘減輕,在本方基礎上增損健脾益氣,調理而安。

按:本例病程長,病因多由外感而致發作,患者體質虛弱,治宣肺平喘,解表退熱,扶正養血,標本同治。天花粉配黨參名參花散,具有扶正定喘之功效;百合清心安神,潤肺止咳,用於肺燥咳嗽,痰中帶血之症,最為相宜,俟咳喘緩解,佐以健脾益腎,以固其本。

每日一文,陪伴中醫人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