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國聯軍入侵,滿清國變,被洋人佔領的清朝京城究竟發生了什麼?

史遇春之塵境心影錄


歪嘴和尚念歪經,把八國聯軍攻陷北京說成是受列強欺負的戰爭,實際上是這事件是大清盲目排外,殺洋人,毀洋教,砸洋務挑起來的,不但朝廷慫恿義和團殺洋人和洋教徒,公然派官軍圍攻洋人使館(違反兩國交兵不殺來使),八國聯軍是以解救被圍使館保護外國僑民聯合起兵的。李鴻章,劉曦坤,張之洞等封疆大吏也反對朝廷瞎折騰,聯合東南五省互保,保持中立(否則就會爆發全面戰爭),義和團和清兵不堪一擊,慈禧太后和皇帝逃跑,不得不要求李鴻章去求和(幫助朝廷辦事的人被說成是賣國賊),賠償9億多兩白銀,這就是專制獨裁者狂妄自大,目空一切,沒事找事的結果,全國人民為愚蠢的朝廷還債。


揚帆去遠航007


簽約租地納白銀,

一座名圓化為塵。

國寶萬千入盜手,

河山破碎地悲吟。











費玉山


戰爭是殘酷的。

一切以掠奪為目的的戰爭都是可恥的。

戰爭所犯下的一切罪行,歷史都會清楚記得。這也是需要敬畏歷史的原因之一。

每次,關於清朝的文字一出,就有一些人對清人的謾罵、詛咒緊隨其後。這種行為,既是歷史視野的狹窄,也是無知落後的明證。

為什麼不去反思,反思被奴役、被欺凌、被統治、被壓榨的深層次原因?

為什麼不去反思,反思是什麼原因導致大多數人的命運卻被一少部分人所左右、所掌握?

為什麼不去反思,反思同國、同族、自身的無法清醒、無法覺醒?

僅僅謾罵、詛咒已經故去的歷史人物,而無法反思、無法覺醒,最終的結果,就是自己的後代依然在歷史的循環中打轉,而且是越轉越輕、越轉越下,最後,就連他們後代的謾罵、詛咒,也都會顯得更加蒼白、更加無力。

歷史是面鏡子,照見以往的是與非、功與罪。

歷史是面鏡子,更要照見未來的光與亮、道與路。

繼續講歷史,說說入關時所向披靡、國變時倉皇出逃的清廷的一個場景。

本文出自清人陳恆慶《諫書稀庵筆記》中《洋兵占城》一節。

話說當日,洋人的軍隊入侵,進入大清王朝的京城。

這些洋人軍隊所屬的國家,合計總共有八:美國、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俄羅斯、日本、奧匈帝國。

進入京城之後,這八個國家的侵略者分城安排軍隊,分為八區駐守。

關於這些侵略軍隊的總體管理,八國推舉德國將領瓦達西為統領。

當時,為什麼要推舉德國人做統領?

其主要原因就是:德國派駐清廷京師的使臣克林德在義和拳之亂中被殺死,而且,克林德死得很慘。

另外,推舉瓦達西為統領的原因,就是:未來與清廷合議時,德國可以作為主要受害方,優先提出自己的賠償要求。

德國將領瓦達西留駐在西苑(明、清時期,稱中南海為西苑。)的儀鸞殿,這裡是慈禧太后的寢宮。

這裡,簡單說一說儀鸞殿吧。

北京西苑的儀鸞殿,是為慈禧太后過冬所建的居所(今懷仁堂)。

清德宗(愛新覺羅·載湉)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慈禧太后開始在北京西苑興建寢宮,打算作為自己捲簾歸政之後的冬季頤養之所。這個寢宮,起初並未命名。起初,因為主殿形制為前後進深兩卷,所以,在相關圖籍中,稱之為兩卷殿。遲至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四月十八日,在《現修活計簿》中,才把兩卷殿的名稱改為儀鑾殿,並於六月初八日按掛匾額。

據載,儀鸞殿還有新舊之分,因其前後歷經兩次興建。舊儀鑾殿建於光緒十一年(公元1885年)至十四年(公元1888年),光緒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毀於火災。新儀鸞殿於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擇地另建,至光緒三十年(1904年)建成。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在儀鸞殿後殿福昌殿的躺椅上崩逝。

話說,侵略者進入京城之後,德國軍隊統領留駐在清廷實際掌權者慈禧太后的寢宮。

以男性將領入住女性當政者的寢宮,在有禮儀大訪的中國、在男女界限嚴格的時代、在等級森嚴的帝國、在皇權威嚴的滿清,這不但是莫大的侮辱,更是天大的諷刺。

洋人的軍隊剛剛進入京城之後,那些躲在教堂之中的人,便開始慶祝重生。這些人,有了洋人軍隊作為依恃,囂張無比,獸性大發,一齊出來,屠殺其他民眾,用來撒洩前此的教堂被圍攻、性命受威脅的憤怒。

當然,須清楚知道,教堂裡出來的人,以清廷的民眾為主;更應該清楚知道,難些被屠戮的人,也以清廷的民眾為主。

這種惡行、這種可悲,讀歷史時,大家可曾注意過?

這種惡行、這種可悲,那些謾罵者、詛咒者可曾反思過?

另外,特別需要指出的是:

宗教外衣下的內質,並沒有散發神性的光輝、寬容、仁慈……恰恰相反,宗教外衣下的內質,暴露的全都是獸性的暗黑、狹隘、殘虐……

躲在教堂的人,出來之後的殺戮,堪稱殘毒。

從京城西安門開始,以北延伸到各處的人家,幾乎都被那些從教堂出來的、瘋狂的人殺戮殆盡了。

那些從教堂出來的、瘋狂的人殺戮一天之後,到了次日,洋人的軍隊統領下令,禁止任意殺戮。

至此,這場血腥的殺戮才告停止。

可是,這個時候,京城已經是屍體堆積如山了。

侵略者進入京城的時候,筆記作者陳恆慶也在京師。

當時,陳恆慶在京師的北城看到,那裡的各家各戶門口都插著白旗,旗上還寫著“順民”兩個大字。

這個情景,就和當年李自成進入北京,大明江山傾覆時一樣。當年,為了不被闖王的人馬殘害,京城的普通民眾就掛白旗、書順民來保命。

不知道,那些謾罵者、詛咒是否明白,歷史之前還有歷史?

洋人軍隊進入京師之後,劃分區域,北城被化作日本的分駐區。

日本人進駐以後,馬上向北城的住戶發佈命令,要求大家撤去順民白旗,而是換成紅日白旗,也就是在白布中心上塗抹一個紅日,然後當作旗幟一樣,插掛在門口。

接下來,就是搜查義和拳眾,一直搜查了好幾天,才算完事。

搜查結束,各處的居民才相對安定下來,不再被大規模、不間斷地侵害騷擾了。

洋人還在順天府的官署設置了審判署,並延請瑞瀓前來主持判案。

有這件事情,後來瑞瀓被超升拔擢,猜想,也多得力於此。

那個時候,通衢大道左右兩側,排布陳列著各色的衣服、各式的古董、各樣的傢俱,數量之多,無法計算。

洋人攻破京城當天,沿街的店鋪、大型商號、還有京師裡的富家貴室,被各類土匪們乘亂搶劫打砸,整個城中的菁華,全部都損耗破毀光了。

上等的皮衣、舊時的好瓷器、著名的字畫,大都被外國人以低廉的價格收購去了。

華商在這次兵禍中購得的物品,大都是中下等的物件。

那些個寶貝東西,當日留在京城的京官是沒辦法購買的,因為他們大都沒什麼錢,只能眼睜睜看著好器物被人家買走,徒然眼熱而已。

當然,這一次,京中也有大員留住,沒有隨聖駕出走。這些人中,有崇中堂、左小侯、懷尚書、世侍郎等,共計有十多人。

這些留京的大員,眼見形勢如此,是出走還是繼續留守,也都是茫茫然沒有主意。

洋人的軍隊統領入侵之後,他們想要最終方向還是議和一路。但是,洋人進駐京城之後,左等右等,等不見清廷大員前來通聲氣。這種情況,完全在洋人的計劃之外,結果,洋人的統領一時半會,還真失了對策,不知道如何下手是好了。

猜想,只有議和,洋人才可以索取想要的一切;他們才可以利用直接統治民眾的當權者,讓當權者代管本土吧!

洋人的海關總辦赫德,是這一次入侵集團的顧問官。

進入京城之後,赫德發現後續的行動無法推進。於是,赫德親自出面,會見清廷總理衙門掌印的普通官員舒齡,並向舒齡轉達了侵略者希望議和的意向。

得到洋人表達的訊息之後,舒齡邀請留在京中的朝廷大員,共七八人,來到自己的寓所,商量一起謁見洋人使臣的事情。

這些留京的大員,家中基本上也都已經被洗劫一空了,要去謁見洋人,他們怎麼說也算是官方身份,當然需要正式一些。可是,洗劫之後,這些大員連一件像樣的衣服都找不出來。

最後,還是舒齡出手,在自家的衣櫃中拿出幾件長衫,讓大家穿好,然後,步行去見洋人的使臣。

洋人使臣見清廷終於有官員來說話了,想著後面的和議就有希望了。所以,他們對前來謁見的官員十分歡迎,並對他們說:

“如果你們可以請慶(愛新覺羅·奕劻)親王、李(鴻章)中堂入京的話,和議就可以進行了!”

說完,他們還指著所在的屋棚說道:

“你們自己看看,這上面有多少槍彈的孔洞,在這次變亂中,我們能夠不死,全都是因為幸運啊!”

這幾位留京的大員在謁見完洋人的使臣代表之後,仍舊回到了舒齡的寓所,一同商議,並擬定奏摺,然後派遣總理衙門的普通官員樸壽帶著奏摺,前往行在,上奏主政者。

奏摺上呈之後,朝廷下旨,著奕劻回京議和。

議和的結果,就是《辛丑條約》的簽訂。

最後,簡要說一下八國聯軍侵略戰爭與辛丑條約。

八國聯軍侵略戰爭。

清德宗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5月28日),以當時的大不列顛與愛爾蘭聯合王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意大利王國、奧匈帝國為首的八個主要國家,組成聯軍,對清廷進行武裝侵略。公元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成了八國聯軍侵略戰爭的導火索。八國聯軍以鎮壓義和團為名,行瓜分與掠奪中國之實。侵略的聯軍總人數前後約為5萬人,裝備精良,聲勢浩蕩。公元1900年8月14日,清朝的京城徹底淪陷,八國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掠。他們從紫禁城、中南海、頤和園中偷竊和搶掠的珍寶不計其數。著名的萬園之園——圓明園繼英法聯軍搶掠之後,此次再遭洗劫,終成廢墟。公元1901年9月7日,以《辛丑條約》的簽訂為結果,戰爭宣告結束。

辛丑條約。

一、道歉。清廷派醇親王載灃為頭等專使大臣,赴德國對克林德公使被殺一案表示道歉;派戶部侍郎那桐為專使大臣,赴日本對日本駐華使館書記生杉山彬被殺表示道歉;在克林德被殺處所豎立銘志之碑,為各國被損毀之墳塋建立“滌垢雪侮之碑”。

二、懲戒。

對中國政府官員和中國人民的懲戒。規定對中央王大臣處死及永遠監禁的有12人;對地方總督、巡撫以下官員處死及革職的百餘人;規定“將諸國人民遇害被虐之城鎮,停止文武各等考試五年”,附件開列的各省府縣地名雖只有46處;由於停止北京會試及山西、順天鄉試,舉人以上至進士的高層次考試涉及全國。規定永遠禁止中國人民成立或者加入具有反帝性質的組織,違者一律處斬;地方各省督撫、文武大吏及有司各官,對轄區內發生的排外事件,必須立即彈壓懲辦,否則即行革職,永不敘用。所有各項懲處規定,須由清政府在全國各府廳州縣佈告張貼兩年之久。

賠款。規定賠款總額為45000萬兩海關銀,年息四釐,自1902年1月1日起,至1940年止,39年內,需付本息銀總計982238150兩,各省地方賠款2000萬兩不計在內。

從政治、軍事上保證帝國主義列強在華權力。規定在北京建立使館區並劃定使館區界址,禁止中國民人居住,使館區由使館自行管理,並由各國自主“常留兵隊,分保使館”。規定削平大沽炮臺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並在黃村、廊坊、楊村、天津、軍糧城、塘沽、蘆臺、唐山、灤州、昌黎、秦皇島、山海關等12處駐紮各國兵隊,“以保京師至海通道無斷絕之虞”。禁運軍火入境,為期二年,如有必要,亦可續展。

三、修約。

規定“將通商行船各條約內,諸國視為應行商改之處,及有關通商各他事宜,均行議商”,保證列強隨時提出修改對華通商行船各條約的權力。

四、外交改制。

規定將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按照諸國酌定,改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規定變通各國使臣覲見禮節。

五、列國義務

各簽約國對清政府承擔的義務則只有一項,即“除防守使館兵隊外”,於西曆1901年9月17日(光緒二十七年八月初五日)全部撤出北京,“併除第九款所述各處外”,於西曆1901年9月22日(光緒二十七年八月初十日)撤出直隸省。

(全文結束)


https://www.toutiao.com/c/user/6134662558/#mid=6134493673


謝謝大家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