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老照片:鏡頭下的廣島原子彈爆炸

廣島原子彈事件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末的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廣島投擲原子彈。

歷史老照片:鏡頭下的廣島原子彈爆炸

1945年夏,日本敗局已定,但日本在沖繩等地的瘋狂抵抗導致了大量盟軍官兵傷亡。當時美軍已經制訂了在九州和關東地區登陸的"冠冕"行動和"奧林匹克"行動計劃,出於對盟軍官兵生命的保護,儘快迫使日本投降,並以此抑制蘇聯,美國總統杜魯門和軍方高層人員決定在日本投擲原子彈以加速戰爭進程。

歷史老照片:鏡頭下的廣島原子彈爆炸

投擲原子彈的機組人員起飛前合影

美軍選定日本東京、京都、廣島、長崎、小倉、新潟等城市作為投擲原子彈的備選目標。此前,美國、英國和中華民國發表了《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7月28日,日本政府拒絕接受《波茨坦公告》。而接下來的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給了美國投擲原子彈又一個理由。

歷史老照片:鏡頭下的廣島原子彈爆炸

研製原子彈的建議是愛因斯坦向美國政府提出的

8月6日,美軍的B29轟炸機,將原子彈“小男孩”投向日本的廣島。原子彈在離地面600米處爆炸。在閃光、聲波和蘑菇狀煙雲之後,火海和濃煙籠罩了全城,在方圓14平方公里內有6萬幢房屋被摧毀,廣島30萬居民中有將近一半遭致死亡。廣島市幾乎被夷為平地。

歷史老照片:鏡頭下的廣島原子彈爆炸

杜魯門是在奧古斯塔巡洋艦上聽到這個消息的。他當時很振奮,但第二天、第三天又感到驚愕,日本怎麼沒有投降的表示?

歷史老照片:鏡頭下的廣島原子彈爆炸

8月9日,“509小組”又在長崎市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有 7萬多人遭致死亡。但是,戰爭依然沒有停止。

歷史老照片:鏡頭下的廣島原子彈爆炸

全世界第一次知道了什麼是原子彈

原子彈造成了史無前例的災難。美國是唯一使用了原子彈的國家,日本是唯一受原子彈之害的國家的。歷史事實告訴我們,如果日本及早無條件投降,也許免除了遭受原子彈之害。美國和俄羅斯是迄今擁有核武器最多的國家,如果美國和俄羅斯承諾在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如果所有擁有核武器及核打擊能力的國家,在任何情況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那麼我們這個世界也許會和平得多。

歷史老照片:鏡頭下的廣島原子彈爆炸

當時,原子彈爆炸的強烈光波,使成千上萬人雙目失明;6千多度的高溫,把一切都化為灰燼;放射雨使一些人在以後20年中緩慢地走向死亡;衝擊波形成的狂風,又把所有的建築物摧毀殆盡。處在爆心極點影響下的人和物,像原子分離那樣分崩離析。離中心遠一點的地方,可以看到在一霎那間被燒燬的男人和女人及兒童的殘骸。更遠一些的地方,有些人雖僥倖還活著,但不是被嚴重燒傷,就是雙目被燒成兩個窟窿。在16公里以外的地方,人們仍然可以感到悶熱的氣流。

歷史老照片:鏡頭下的廣島原子彈爆炸

戰後有很多人對是否有必要使用原子彈存在爭議,尤其在日本國內,否認使用原子彈的必要性呼聲尤其高。《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無條件投降。日本人認為這是荒唐可笑而不屑考慮的。我們從截獲的密碼得知,日本打算拖延時間,爭取以可接受的條件經談判投降。

歷史老照片:鏡頭下的廣島原子彈爆炸

在1945年8月6日之前的幾個月裡,美國飛機開始轟炸日本本土。一個個日本城市化為火海,成千上萬的日本人死去。但日軍發誓決不投降。他們準備犧牲自己的人民,以換取他們所理解的光榮和榮譽--不管死多少人。他們拒絕救助平民,儘管美國飛行員事先已就可能來臨的空襲投撒了傳單。在一次為期10天的轟炸行動中,東京、名古屋、神戶、大阪的許多地方化為灰燼。這是事實。

歷史老照片:鏡頭下的廣島原子彈爆炸

即使在用原子彈轟炸了廣島之後,日本軍部仍然認為美國祇有一枚炸彈,日本可以繼續堅持。在1945年8月6日~8日,他們有時間投降,但他們不,直到長崎受到原子轟炸後,日本天皇才最後宣佈投降。即使在這種情況下,軍方仍聲稱他們可以而且應該繼續戰鬥。一個陸軍軍官團體發起叛亂,試圖截獲並銷燬天皇向日本人宣佈投降的詔書。這是事實。

歷史老照片:鏡頭下的廣島原子彈爆炸

歷史老照片:鏡頭下的廣島原子彈爆炸

這些事實有助於說明我們所面臨的敵人的本質,有助於認清杜魯門總統在進行各種選擇時所要考慮的背景,有助於理解為什麼對日本進行原子轟炸是必要的。像每一個男女軍人一樣,杜魯門總統理解這些事實。傷亡不是某種抽象的統計數字,而是慘痛的事實。

歷史老照片:鏡頭下的廣島原子彈爆炸

---原子彈是否結束了戰爭?

---是的。

---它們是必須的嗎?

---對此存在爭議。

歷史老照片:鏡頭下的廣島原子彈爆炸

50年過去了,在某些人看來日本成為受害者,美軍成為兇殘成性的征服者和報復者;原子彈的使用是核時代的不正義、不道德的起點。自然,為了支撐這種歪曲,他們必然要故意無視事實或者編造新的材料以證明這種論調。其中最令人吃驚的行經之一,就是否認日軍曾進行過大屠殺。根據對日本戰時行為的判斷,筆者認為,一個公正合理的假設是對日本本土的進攻將是漫長而代價高昂的。根據我們所知道的情況,不是根據某些人的臆想,日本不打算無條件投降。與德國認罪的姿態不同,日本堅持認為它沒幹任何錯事,它的行為是受當時局勢的拖累。這種態度粉碎了任何真正彌合創傷的希望。整整幾代日本人不知道他們的國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都幹了些什麼。這可以理解為什麼他們不理解日本為什麼要道歉。

歷史老照片:鏡頭下的廣島原子彈爆炸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發佈詔書,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人類歷史上唯一一次原子彈實戰也就宣告結束,滿目瘡痍的廣島、不幸被轟炸的長崎成為日本永恆的傷痛。

歷史老照片:鏡頭下的廣島原子彈爆炸

2014年7月29日,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執行日本廣島原子彈投彈的任務組最後一名在世成員西奧多·範柯克在美國去世,終年93歲。範柯克生前接受媒體採訪曾表達對原子彈和戰爭的厭惡,但堅持認為對日本投下原子彈的決定就正確的,因為這加速了日本軍國主義投降,從長期角度看是“挽救生命”。範柯克服役生涯參與的投彈任務接近60次,但在廣島上空執行的一次投彈任務則將他載入史冊。

歷史老照片:鏡頭下的廣島原子彈爆炸

歷史老照片:鏡頭下的廣島原子彈爆炸

歷史老照片:鏡頭下的廣島原子彈爆炸

‍美軍飛機在轟炸前拍攝的廣島照片

歷史老照片:鏡頭下的廣島原子彈爆炸

轟炸後拍攝的同一地區美軍飛機在轟炸前拍攝的廣島照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