涪陵榨菜|如何靠3塊錢小生意,跑贏A股99%的公司

去產能、去槓桿,貿易戰不斷升級,讓很多企業的日子不好過。

但苦日子中也有活得很好的,比如茅臺。過去兩年,茅臺在不斷提價的情況下依舊熱銷,股價更是一飛沖天。

和茅臺比肩的,是涪陵榨菜。這家地處西南的企業,正在創造高增長的奇蹟,過去兩年股價漲幅達216%,跑贏了99%的A股公司,被譽為“榨菜界的茅臺”。

一袋零售價不超過3元,看上去沒什麼技術含量的榨菜,是如何創造奇蹟的?

難以複製的壁壘

茅臺、青花郎之所以牛,有個先天的基因優勢,那就是赤水河40公里的河谷。

涪陵榨菜也有個基因優勢:涪陵擁有最適合青菜頭——即榨菜原材料的生長環境。

青菜頭在我國南方各地,包括重慶、浙江、四川、湖南、貴州等均有種植,但僅重慶市涪陵區的質量最為上乘。

涪陵榨菜|如何靠3塊錢小生意,跑贏A股99%的公司

這裡地形以低山淺丘為主,氣候溫和,雨水豐沛。冬季氣溫4℃-5℃並經常伴有大霧,非常適合青菜頭的生長。

獨特的氣候環境,造就了涪陵青菜頭不一樣的味道。研究證明,這種味道源於一種名叫芥子苷的成分。而這種芥子苷,只能在特殊的土壤、水質和氣候中孕育出來。

其中,重慶長江沿岸,尤以涪陵是核心主產區,其青菜頭產量佔全國的四成以上。

這使得涪陵榨菜成為世界三大名醃菜之一,長期飲譽海內外。其他兩種是法國酸黃瓜、德國甜酸甘藍,而涪陵榨菜的產銷量遠遠大於前兩者。

享有提價權

以技術手段築起的壁壘,通常令競爭對手望而生畏,而比技術手段更為恐怖的競爭力,是大自然的恩賜和稀缺眷顧。

貴州茅臺、東阿阿膠、片仔癀為何敢於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上,不斷提價?最簡單的道理是“他們有,而你沒有”。茅臺背後是40公里赤水河谷,阿膠背後是東阿水源和驢皮,片仔癀背後是麝香。

涪陵榨菜背後,則是獨佔的地緣優勢。這使得它成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而其傳統制作技藝,還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獨佔稀缺的資源,讓涪陵榨菜擁有和茅臺一樣的產品定價、提價權。

2008年一場席捲南方的冰雪災害,導致青菜頭大幅減產,涪陵榨菜藉機上調旗下產品價格,單品提價至3塊錢。並在此後多年,一直保持每年8%以上的漲幅,遠高於同期CPI漲幅。

儘管如此,提價並沒有影響銷量,反而使涪陵榨菜的利潤猛增。數據顯示,從2010年到2017年,公司營收從5.45億到15.2億,增長2.79倍,同期淨利潤增長7.39倍。

涪陵榨菜|如何靠3塊錢小生意,跑贏A股99%的公司

一方面,榨菜是很多出門在外的人,包括藍領、農民工、旅遊者等人群的剛需,另一方面,3元一包的價格足夠親民,每年上漲幾毛錢,對消費者來說並不敏感。

但這幾毛錢,對於商家來講,可能就是上億的增收,足以帶來業績的大幅增長。

神奇的榨菜指數

在中國,沒有人可以忽視一個小商品,因為任何小商品,乘以13億的人口基數,都會變成一個龐大的市場。

榨菜就是這樣一個小商品,它製作簡單,從青菜頭變榨菜僅需3步:採購、醃製、發售。因為製作容易,常被外界認為毫無“技術含量”。

也因為門檻低,導致市場上參與者眾多。即便如此,擁有稀缺地理氣候條件和傳承幾百年品牌優勢的涪陵榨菜依舊可以活得很好。

藉助口耳相傳的病毒式傳播,涪陵榨菜基本上不用做廣告,也不用耗巨資去做市場推廣,就有大批忠實的擁躉。

再加上產業鏈極短,幾乎從工廠直抵消費者手中,使得涪陵榨菜享有其他企業夢寐以求的“低投入、高產出”的商業模式。

根據2016、2017年披露的年報,涪陵榨菜的營業成本和銷售費用的增幅,均小於營收和利潤增幅。管理費用甚至還出現了負增長,從5206萬降至4831萬。

下降的成本,就是新增的利潤,而利潤勁增的背後,則反映更深層次的供需關係。

涪陵榨菜|如何靠3塊錢小生意,跑贏A股99%的公司

中國經濟有個很有趣的指數,叫做“榨菜指數”,即榨菜在各地的銷售變化,反映人口流動趨勢,是非正式理論。

2008年,華南的榨菜銷售連年遞減,而華東和中西部卻出現增長。背後的原因是,彼時沿海地區大量工廠倒閉,農民工大量返鄉務工。

但近一兩年,全國各地的榨菜銷量都在增長,最高的達50%,最少的也近20%。這說明榨菜的新增需求不光來自於流動人口。

事實上,這部分新增需求,很大程度上轉變為以家庭消費為主。這與涪陵榨菜近幾年的推廣方向不謀而合。

飲食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而且不受經濟興衰的影響。

最新的這一波消費趨勢,給涪陵榨菜未來的業績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即便按每人每年消費1包榨菜計算,涪陵榨菜以30%的市場份額,一年也能輕鬆多掙十幾億。


強悍的管理層

榨菜雖然是一門好生意,但好生意也並非躺著就能賺錢,還得有好的經營者。

王明輝之前的雲南白藥,秦玉峰之前的東阿阿膠,均守著百年的基業漸漸衰落。

周斌全之前的涪陵榨菜,同樣面臨老字號接軌新時代的大難題。2000年的時候,涪陵榨菜還是一家手工作坊,銷售額不到1個億,虧損500多萬,還有數千名員工要養活。

簡單說,就是一個爛攤子。

但周斌全的到來,徹底改變了這家小作坊的命運。這個公務員出身的掌門人,從上任伊始就極力推動涪陵榨菜的工業化生產,並提出要把這塊金字招牌送上資本市場。

涪陵榨菜|如何靠3塊錢小生意,跑贏A股99%的公司

為此,他親赴美日韓,考察三國的食品、醬醃菜和泡菜的工業化流程,同時力排眾議,投入1200萬引進一條德國自動化生產線,解決了榨菜行業長期以來的兩大工藝難題:脫鹽和劑量包裝問題。

食品行業,質量關乎生命。周斌全上任後,對殘次品零容忍。2001年,某分廠一批榨菜鹽分超標,周斌全下令全部銷燬,直接辭退了該廠廠長。

工業化改革後第一年,涪陵榨菜扭虧為盈,當年銷售額就達到1.5億,次年上升到2.2億。

周斌全抓完產品,馬上抓品牌營銷和推廣。

2006年,電視劇《還珠格格》火遍大江南北。周斌全破天荒,請張鐵林為榨菜代言,並豪擲1400萬,買下《新聞聯播》之後的廣告時段。

涪陵榨菜|如何靠3塊錢小生意,跑贏A股99%的公司

隨著“皇阿瑪”一句“烏江榨菜,你爺爺的爺爺都說好”,涪陵榨菜在全國家喻戶曉。

不僅如此,周斌全還是定位理論和精品戰略的忠實踐行者。

2008年,在13家工廠全部工業化之後,他開始精簡產品線,將100種產品砍掉80%,留下20種主力產品,把資源集中到榨菜和泡菜兩個能夠賺錢的產品上。

一系列大刀闊斧的變革後,涪陵榨菜如同烏鴉變鳳凰,迅速成為行業翹楚。2010年底,涪陵榨菜登陸資本市場,當天股價上漲191.6%,上演了瘋狂的首日秀。

此後的涪陵榨菜,股價一直牛氣沖天,並且穿越2015年大熊市,以3塊錢一袋的小榨菜撐起了200億的大市值。


讓榨菜穿上科技的外衣

當傳統產業、傳統工藝遭遇新技術的挑戰時,最好的辦法不是迴避,而是主動擁抱。

這些年,在工業智能化和移動互聯的席捲下,很多傳統行業都面臨轉型升級。周斌全沒有迴避這些挑戰,而是帶領涪陵榨菜走上科技興企之路。

榨菜要想好吃,除了原材料地道,後期的醃製、發酵、調味等加工製作也很重要,例如脫鹽、滅菌、保鮮等,都需要技術創新,改進工藝。

涪陵榨菜|如何靠3塊錢小生意,跑贏A股99%的公司

為此,涪陵榨菜每年拿出銷售收入的4%-4.5%,用於技術研發和更新改造。僅2016年,就投入2億元,其中在包裝環節添置了2臺智能化機器人,嘗試以此替代人工作業。

周斌全甚至還時髦地玩起了移動互聯網,安排人力開發出一款手機APP,不但方便了終端店在線上下單,迎合了新的消費趨勢,還減少了中間環節,改變過去經銷渠道過長的尷尬,為企業節約了成本。

儘管把榨菜做到了行業第一,但周斌全並不滿足,他還有更大的野心。

從2013年開始,涪陵榨菜對郫縣豆瓣、泡菜、醬類等相關企業進行了追蹤,為多元化經營探路。兩年後的2015年,周斌全又拿下“國內泡菜知名品牌”四川惠通食業,成功將公司的業務拓展至比榨菜市場更加廣闊的泡菜領域。

未來,他的目標是繼續向調味品、大醬等領域挺進,用5-10年時間實現100億的銷售額。那時的涪陵榨菜將不再是一個“鹹菜鋪”,而是一個龐大的佐餐食品帝國。

“另類”的成功

涪陵榨菜的成功,讓我們見識了企業的另一種活法。

它不靠資本的兇狠砸錢。沒有“幣圈一天、人間一年”的驚人速度,也沒有大數據、人工智能那樣令人炫目的高科技。

相反,它很少受到資本熱錢的追逐,做的是傳承幾百年不變的產品,一點也不炫酷。在大多數人眼中,它甚至是低收入人群的專屬品,跟廉價可以畫等號。

但就是這樣一個每天“跟泥土打交道”,幹活苦哈哈的企業,在眾人的無視中、在資本跑馬圈地的喧囂中,憑藉低廉的優勢走出了別具一格的盈利之路,創造了令很多互聯網企業望洋興嘆的利潤。

最好的生意也不過如此,不需要費用和營運成本就能擴張,還能做到量升+價升+產品結構性升。這樣的公司是稀缺的。

涪陵榨菜的成功,也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一個企業或者行業,無論有多少資本或者目光追逐,歸根結底,它的賺錢能力只看一點——你是否擁有別人難以複製的核心優勢,是否能築起足夠寬廣的護城河。

有了這一點,哪怕做的不是那麼高端的行業,哪怕沒有資本的追逐,也一樣能踩在泥土上,做出參天的業績。

涪陵榨菜|如何靠3塊錢小生意,跑贏A股99%的公司

★★★★★《南方略智庫》深度關注剖析企業銷售、營銷、管理趨勢與創新,探討最優化營銷模式,分享最鮮活營銷案例。【你也可搜索關注我們的公眾號:南方略諮詢(TOPVMC),即可領取10G最全系統營銷完整學習資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