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也存在数据安全

数据安全与大禹治水有什么关联呢?时空不同,但道理相通。从大禹治水的思路中,我们可以探索出保护数据安全的新思维。

大禹是中国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尧命令禹的父亲鲧治理水患。鲧采取“水来土挡”的策略治水,费尽心力,九年未能消除水患。因治水不利,鲧被革职流放。其后,舜命禹继续治水。在吸取父亲的教训后,禹用13年终于消除水患。而禹的治水思想在当代仍不失其借鉴意义。其中有两点,对于数据安全来说,同样可行。

古代也存在数据安全

重在疏导 黄河之水来势汹汹,其势不可挡。围堵之法,耗尽人力物力也难受成效。改为疏导,让水在合理的轨道里流通,既可以减弱水的压力,又能收取其利。反应在数据安全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们以加密软件为例,通过数据加密功能,数据在企业内部可以自由流通。企业正常的办公效率丝毫不受影响。而离开企业内部环境,未经许可,任何人都无法打开文件。加密软件如同给文件装上了一个安全的外壳。在壳里,文件可自由流通。壳外,任何人都无法窃取。

整体思考 大禹根据山川地理情况,将中国分为九个州。他的治水方法是把整个中国的山山水水当作一个整体来治理。而保护数据安全也需要系统性的思考。数据防泄漏系统就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在数据防泄漏的体系中,以数据加密为基础,权限管理、外发控制、离线管理为主干,日志审计为中枢。在严密的体系下,数据的一举一动都处于系统的监控之下。整体的数据安全形势尽在掌握。

穿越4000年的时空,我们已进入高度互联的网络时代。机遇和挑战并存,风险无处不在。网络世界越发依赖数据的交互。数据安全至关重要。积极的部署数据防泄漏系统,是解决数据安全的有效途径。而我们需要做的也很简单,从安装加密软件开始。5分钟即可完成整个组织机构的部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