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败俱伤:徐达后代和刘基后代之间的一场纠纷

刘基和徐达是明朝的开国勋臣,辅佐明太祖朱元璋开创基业。刘基因此被封为诚意伯。一般情况下,明朝只有武将和皇亲贵戚才能被封为公、侯、伯,文臣被封的情况极少。

徐达身为武将,战功累累,被封为魏国公,死后追封中山王,要比刘基高贵得多。

两败俱伤:徐达后代和刘基后代之间的一场纠纷

没想到,这一对文武重臣死去一百多年之后,他们的子孙之间又发生了一些故事。

刘基的十一世孙子名叫刘世延,嘉靖年间承袭了诚意伯的爵位。此时的魏国公是徐达的七世孙,名叫徐鹏举。两个人都是勋臣之后,又都执掌着南京的兵权,徐鹏举掌管中军都督府,刘世延管理右军都督府,平时自然有一些交往。

嘉靖三十九年,南京兵部尚书张鏊提出一些改革措施,兵部已经批准。但刘世延反对张鏊的做法,上疏提出自己的想法。为了让自己的主张更有分量,他去寻求魏国公徐鹏举的支持。

徐鹏举仔细看了他的奏文,发现里面提到了张鏊的一些私事,认为不太妥当,所以不肯署名。刘世延却悄悄把徐鹏举的名字写进了奏文当中,私自递了上去。

两败俱伤:徐达后代和刘基后代之间的一场纠纷

张鏊极力为自己辩解,并且对徐鹏举表达不满。徐鹏举知道实情之后,非常痛恨刘世延的做法,也上了一份奏章,说这件事跟自己没有一毛钱的关系,都是刘世延做假。于是明世宗下令,夺去刘世延的爵位,免去他的军职,回家闲住。

等到明穆宗登基,恢复了刘世延的爵位,但是,到了隆庆四年初,刘世延和徐鹏举又出了事。

徐鹏举的正室夫人姓张,没生儿子,早早死去。徐鹏举没有嫡子,但有庶出的儿子,其中的老大名叫徐邦瑞。按照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原则,徐邦瑞应该是魏国公的继承人。

但是,徐鹏举喜欢另一个小儿子徐邦宁,这个孩子的生母是小妾郑氏,深得徐鹏举的宠爱,徐鹏举不惜造假,为她争取到诰命夫人的称号。

两败俱伤:徐达后代和刘基后代之间的一场纠纷

按照明代的制度,高级武将的子弟要继承祖辈的职衔,先要进入武学接受教育。徐鹏举努力培养徐邦宁,要送他去国子监读书。南京兵部尚书刘采提醒他,这样胡搞下去恐怕要出乱子。徐鹏举只好改送老大徐邦瑞入学。

徐邦宁不甘心,准备了一份厚礼,邀请诚意伯刘世延一起游玩鹫峰寺,悄悄献上礼物,请他帮助自己。刘世延的能量挺大,找到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中央大学的校长,名叫姜宝,请他帮助徐邦宁。国子监的一位助教郑如瑾也在姜宝面前替徐邦宁说话。

于是姜宝拒绝徐邦瑞入学。这引起了礼部的不满,事情闹大。刘世延只好出面辩解,不承认自己帮助徐邦宁,说自己早年已经和徐鹏举闹翻了,根本不可能去管徐家的家事。

最后,郑如瑾被革职,徐鹏举被罚了一个月的禄米,夺回郑氏的诰命夫人的封号,徐邦宁等人也受到了处罚。但刘世延的态度很强硬,南京的官员不敢惹他。

两败俱伤:徐达后代和刘基后代之间的一场纠纷

郑如瑾非常愤怒,到处控诉,最后明穆宗下令,南京刑部尚书孙植、南京国子监祭酒姜宝、诚意伯刘世延都回籍听勘。

最终,魏国公的爵位还是按序传给了徐邦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