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世奇才——刘基(1)

大家好,我是小哥烨,今天为您讲述朱元璋手下的第一大谋士刘基。

刘基(1311~375年)字伯温,处州青田(今属浙江)人,出身官僚世家。在家庭影响下,他从小才智超群,14岁进处州(今浙江丽水)那学,习《春秋》。

旷世奇才——刘基(1)

17岁,拜名儒郑复初为师,攻读宋儒周敦颐、二程开创的“濂溪学”、“洛学”。他博览群书,经史子集、天文兵法无所不通,而“尤精象纬之学”。元顺帝元统元年(1333年),年仅23岁的刘基就锋芒初露考中了进士,当时的人们都很器重他。老师郑复初曾对他父亲说:“此子必高公之门矣!”秘书监揭曼硕对人说:“此魏微之流,而英特过之,将来济时器也。”“有进贤老大邓祥甫者,一见诧异曰:‘吾尝语人王佐之学,率不省,子善自爱。’尽出秘书相示。”

旷世奇才——刘基(1)

元至元二年(135年),刘基位居江西高安县丞,为官清正廉明,因为打击权贵而声名远播。但是,在极端腐败的元末社会中,正直守法的官员很难得到重用,特别是统治集团为了巩固军事统治,实行民族压迫政策,人民被划分为四个阶层,蒙古人最高贵,色目人第二,汉人第三,南人最下。所谓“南人”指的是元朝最后征服的原宋朝统治下的以汉人为主体的各族人民,刘基自然属于“南人”之列。才华横溢的刘基始终由于“南人”的身份在官场上到处受到排挤、打击。

旷世奇才——刘基(1)

29岁时,刘基复审一起人命冤狱,尽改原判,因而得罪了检察官,被降为职官掾史。30岁时因同幕府官僚发生意见分歧而被迫辞官,不久补升江浙儒学副提举,行省考试官,又由于多次上书弹劾御史失职数事受到御史大臣重重阻挠,激愤之下刘基再次辞官。先在江苏丹徒隐居,后又寓住浙江临安,每天在西湖与酒为伴,排解心中忧愤。

旷世奇才——刘基(1)

这时,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一浪高过一浪。至正八年(1348年)十一月,首先是方国珍在浙江台州起兵,腐败无能的元朝统治者,为了镇压农民起义,被迫起用刘基为江浙省元帅都事。刘基得到重用,仍旧为元朝忠心耿耿。他建议筑庆元城,用以围攻起义军,并且极力反对招抚。方国珍大惧,厚赂刘基,遭其拒绝。方国珍收买刘基不成,便派人由海路到大都(今北京)去厚赂朝中重臣,使朝廷下诏招抚。刘基因此被元廷扣上了“失天子悯念元元之至意”的罪名,撤了他的职务,把他关在绍兴府,气得刘基多次想自尽以求解脱,幸亏门人密理沙等拼命拦阻,他才活了下来。从此他放荡不羁,一天到晚在绍兴游山玩水,作诗赋词,他自比为屈原、贾谊:“上壅蔽而不昭矣,下贪婪而不贞”,“进欲陈而无阶兮,退欲往而无路”,用来抒发自己不满于元朝统治集团的情绪。

旷世奇才——刘基(1)

此时方国珍不断壮大自己实力,其他各地农民军也都纷纷起义,江浙行省自感无能,被迫再次恢复刘基的官职,先命他“招安山寇吴成七等”。刘基自募“义兵”,采取剩抚兼施的办法,血腥镇压了那些拒命不服的起义者。后又与行省枢密院判石抹宜孙互为犄角,相互声援,联合起来打击方国珍。因镇压有功,他先后被江浙行省提拔为枢密院判、行省郎中,然而当报到朝廷时,由于朝中当权者排挤汉人,便借口刘基原只担任过儒学副提举,其资格只够上迁总管府判,事实上反倒降了级又丢了兵权。在仕途上三起三落、到处碰壁的刘基不再对元政府抱有希望,绝望之下,他置元世祖像于案上,北向而拜曰:臣不敢负世祖皇帝,委实因为走投无路。于是就逃归青田,时值元顺帝至正十六年(1356年)。

旷世奇才——刘基(1)

落泊而归、怀才不遇的刘基,此时开始冷静下来,考虑自己今后的出路。他一向把距离他最近的割据势力方国珍看成海盗,连姑苏(今江苏苏州)的张士诚,亦为刘基所不齿,他曾说:“吾生平忿方国珍、张士诚辈所为!”当然不可能去投奔他们为其效力,于是决定投靠应天的朱元璋。确实,在刘基看来,在元末群雄中,有雄才大略、能成大业的除了朱元璋外再无他人。还在十年前第一次罢职时他就隐隐约约地萌发过这个念头。那次,刘基“与鲁道源、宇文公谅日纵酒西湖,见有异云起,时基已醉,放言曰:嘻,此所为天子气,应十年,我其辅之”。

旷世奇才——刘基(1)

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攻下南京,刘基更加觉得他非同一般。然而,朱元璋到底是与“圣朝”对立啊!在自己以前创作的诗歌中,不是也直斥他为“盗贼”吗?这样,饱读经史和饱尝仕途坎坷的刘基,心事重重,下不了决心,索性采取静观时变的办法。他一方面集乡练自保,抵制方国珍攻击;另一方面,发愤写作,著《郁离子》十卷十八篇以见志。

感谢大家的观看,我们下回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