苻堅八十多萬前秦軍VS東晉八萬軍,不僅失敗還被滅國

歷史上以少勝多的戰役,最出名的也就是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了,當時曹操率二十餘萬南征,孫劉聯軍僅五萬人大敗曹軍,曹操四倍軍力輸了戰爭大家也覺得正常,畢竟那時候天時地利人和,周瑜火燒赤壁,才使得曹操落荒而逃。但是淝水之戰前秦八十多萬人敵不過東晉八萬人,聽聽數字足讓人驚世駭俗。

前秦皇帝苻堅,氐族(羌族的一種), 重用漢人王猛,勵精圖治,統一北方,親率八十多萬軍南征東晉,竟以失敗告終,逃回北方不久便被羌人姚萇殺害。苻堅絕非庸主,身經百戰的他為何會敗北?敗後為什麼國家就陷入到了混亂、各民族紛紛獨立?原因不乏有下:

苻坚八十多万前秦军VS东晋八万军,不仅失败还被灭国

其一,民族複雜,國內矛盾

早在西晉,五胡亂華,匈奴、鮮卑、羯、羌、氐各個民族在北方建立了政權。而苻堅所在的氐族則在關中,依靠本民族團結一致統一北方後,覺得在統治地區無根基,不惜將自己的氐族散到各地,開展“軍事殖民”,方才矛盾四起,國內已有毒瘤。

其二,前秦失民心

自五胡亂華後,北方各地區戰爭不斷,攻佔殺戮、擄掠焚燬從沒有間斷過,百姓流離失所,飢餓交困,特別渴望和平,不希望戰爭再起,再加上“軍事殖民”,這可是連分封制都不如的制度,不得人心。而東晉上下都不希望被異族統治,士兵士氣高漲。

苻坚八十多万前秦军VS东晋八万军,不仅失败还被灭国

其三,苻堅輕敵,不聽王猛勸告

前秦的第一謀士王猛臨終前曾經告訴過符堅:“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國為圖。”王猛認為前秦沒有能夠攻打東晉大將的人選,在王猛死後,就沒有能夠指揮這麼大規模戰爭的可選人才。

苻堅自稱“投鞭於江,足以斷其流”,投鞭斷流,想憑藉著自己軍隊的優勢攻下東晉,此時符堅的心理已經是極度膨脹了,在指揮中就能發現,嚴重失誤,從而留下經典成語:投鞭斷流、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半渡而擊。東晉雖然內鬥不止,但在對待異族的問題上,相當明白,一旦受到進攻,必然上下一心,同仇敵愾。

苻坚八十多万前秦军VS东晋八万军,不仅失败还被灭国

其四,軍隊組成部分複雜

軍隊中各民族的軍隊都有,正所謂“非我同類,其心必異”,軍隊內號令不統一,部隊作戰時的整體配合困難,協調性非常差。而符堅一心撲在對他心懷深仇大恨的東晉軍隊上。敗北後先後就有慕容垂逃回前燕故地復國稱王、什翼犍之孫拓跋珪亦在牛川稱王復國、羌族的姚萇等人也重新崛起、丁零,烏丸相續起兵反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