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溫成功滅蜀,不僅是決策正確,還因為蜀地內部紛爭不斷

在東晉朝廷,每個人彷彿都有一個夢想,那就是收復原來因為戰爭失去的平原地區。而庚亮,庚冰,庚翼三兄弟也是為此付出了很多的努力,雖然這些努力最後還是以失敗告終。當時的東晉朝廷所有的心思都花在收復中原這件事情上,只有桓溫想到了還可以消滅蜀國。而且桓溫也將自己的想法變成了實際的行動。

桓溫成功滅蜀,不僅是決策正確,還因為蜀地內部紛爭不斷

其實當時不僅是東晉,就算是西晉時期,大家推崇的都是“清談”。這個“清談”,在小編的理解看來,就是光動嘴皮子不做實事,成天的講一些大道理,卻很少有人能將這些道理付諸於實踐之中。朝廷裡缺的也正是這樣的人,能夠切實的為朝廷做點實事。

桓溫成功滅蜀,不僅是決策正確,還因為蜀地內部紛爭不斷

正好桓溫就是這樣的一個實幹派。桓溫從小做事情很有自己的看法。我們先來講一講,桓溫這個人吧,他在18歲的時候就成功的為父親報了仇,他的仇家對桓溫的防衛那是相當的嚴密,但是還是被桓溫發現了漏洞。在他的仇家去世的時候他的兒子們為他舉辦追悼會,桓溫混在前去追悼他的人群中,進入了他仇家的房子。從小事我們就可以看出,桓溫這個人很有膽量,還很細心。

桓溫成功滅蜀,不僅是決策正確,還因為蜀地內部紛爭不斷

這時他身處東晉,他就發現自己國家周圍的形勢是這樣的:平原地區駐紮著後趙,而蜀地是由李氏一族管理的。而後趙雖然說石虎這個君主荒淫無道,成天不務正業,但是要說他的軍隊實力還是相當強的。而且石虎本人他也是一個十分出色的將領。而在這種情況下,庚氏三兄弟想進攻平原的一切努力,其實桓溫早就看出來這就是在白費力氣了。

桓溫成功滅蜀,不僅是決策正確,還因為蜀地內部紛爭不斷

蜀地就不一樣了,李雄是從流民出生成為了一個皇帝。而說實話,作為流民的李雄,可能接受的教育並不高,所以在他選太子的時候就埋下了禍根。他把自己的侄子任命成太子,他覺得他自己這個皇帝是從哥哥手裡搶來的,所以要把皇位還給自己哥哥一家。自從李雄去世之後,他的兒子們就為了一個皇位爭來爭去,而且也不注意軍隊的建設。所以說其實蜀地看起來難打,其實很好打。

桓溫成功滅蜀,不僅是決策正確,還因為蜀地內部紛爭不斷

在桓溫出征的時候,他只帶了可能兩三千人的兵力,這時候東晉朝廷內部是對他一點都不看好。因為大家都覺得蜀地那個地方那麼偏僻,道路那麼難走,而且還有很多高山,陡峭的懸崖之類的。地形複雜肯定是易攻難守。這場仗肯定是打不贏的,但是蜀地當時的首領李勢也是這麼想的,他覺得自己的佔據的地形更好,根本就不做守備。這樣不就是白白把勝利送到了桓溫手中嗎?最後桓溫取得勝利的消息傳回了東晉朝廷,大家都表示十分的吃驚。

桓溫成功滅蜀,不僅是決策正確,還因為蜀地內部紛爭不斷

這之中的原因就在於決策的正確性,還有另一個原因就是另一方防備疏忽,小編覺得桓溫能取得勝利這件事情就能告訴我們,在做什麼事情之前,我們首先要分析清楚做這件事的後果是什麼?它有什麼前提條件,而這些前提條件會可能會造成什麼影響?如果充分的分析的這以上的因素,小編認為如果覺得對自己有利,那就可以放心大膽的去做了,畢竟只有去做了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