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人物周刊》專訪中脈周希儉

《南方人物周刊》专访中脉周希俭

本刊記者 洪瀟 發自杭州

2014年9月22日,由南京中脈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簡稱“中脈科技”)發起設立的中脈道和公益基金會(下簡稱“中脈道和基金”)在人民大會堂正式成立。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主任顧秀蓮,全國婦聯副主席、書記處書記趙東花,中國關工委常務副主任武韜等眾多領導及公益行業領袖、嘉賓出席了啟動儀式。由此,1975年生人的周希儉繼“中國直銷業最年輕的企業家”頭銜後再添一筆:成為首家由民政部批准的第一家直銷企業成立的全國性非公募基金會主席。

問題由此而生,一個是國內規模排行前列的直銷企業,一個是民政部批准成立的首個非公募基金,而且,一啟動就是大手筆:5年投入一個億。企業為何要重金投入,來以自身資源做公益事業,真正的目的是什麼?

國慶期間的一個午後,西溪天堂的某家度假酒店花園。夕陽斜斜地照在這位中年白頭的直銷業傳奇人物身上——國慶假期,大多數人都在忙著遊山玩水,要麼就是在家休息,而他,卻已經帶著團隊為明年的工作連續開了一週的會議。盈盈笑意掩飾不住倦態,一杯接一杯的濃普洱中有著他的獨特思考,專訪也就此展開。

施比受有福

作為發起方,中脈科技不是規模最大的直銷企業,現在,他們卻成立了最大的非公募基金會,在周希儉看來,這與中脈科技的企業文化,尤其是其非常重視“孝文化”相關。

“我們公司的文化就是這樣的,如果你懂孝順父母,盡好成人應盡的義務,就會被讚歎並受到關注。我認為,孝順是衡量一個人是否具有良好品德與責任感的基本點。”周希儉說。

2012 年9 月,中脈科技聯合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共同啟動“全國孝德關愛工程”。該活動以“弘揚孝德文化,關愛弱勢老人”為主題,以“中脈孝德愛心餐”為指定捐贈產品,由中脈吸納各地愛心志願者組建“全國孝德關愛工程志願者服務聯盟分站”,並組織中脈各地分公司員工、經銷商及愛心志願者慰問各地經考察需要幫助的養老院,進行捐贈和關愛。目前每月都有中脈經銷商自發組織該活動。

“全國孝德關愛工程”施行期間,周希儉意識到慈善和公益行為的專業性,非簡單的“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即可。同時,在幾次大型的社會救災活動中,比如青海玉樹救災、四川雅安救災,讓他和下面的團隊認知更加清晰:單純的財物捐贈落實起來不易,當務之急是搭建出專業平臺。

他拉著專注於關愛兒童事業的妻子一起琢磨,在中國這樣一個郭美美毀了一個紅會、官辦慈善飽受質疑的環境中,如何才能打造出一個相對專業的平臺與團隊。最終,他們決定採取企業非公募形式,同時,鑑於中國的國情,他們選擇的現實道路是中國官方合作。

像這次的“朝陽計劃——青少年健康守護行動”,“中脈道和基金”選擇的是“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下簡稱“關工委”),由“關工委”在中西部22個省指定2000所學校,由“中脈道和基金”出資建設衛生室並培訓校醫。

為什麼這麼做?

周希儉的理由是:“現在很多地方,學校的房子都是建得最好的,可是屋子裡卻空的,缺書缺設備。我們不是隻想簡單組織某一次體檢,或虛設一間醫務室做擺設。”於是,選拔參與校衛生室人員培訓時,能否長期駐守當地成為一個先決條件。

與官方的合作意味著助力,也帶來約束。“好的監管可以去引導、去組織、去治理,把每個個體的愛心,匯聚成大愛,實現最大的救助價值。並且,要引導中國現代慈善事業朝著規範化、透明化發展,這才是最根本的問題。”周希儉說,在邁向這個目標過程中,他和同事們覺得,施比受更有福報。

善財以載道

利益永遠是商人的原動力,周希儉並不否認這點。

承擔如此大的風險創立非公募基金,他承認自己也有私心:要追求基業長青,就要用“善”的力量改建大家和小家——“首先要綜合考慮多方利益,選擇社會最需要的、符合基金會核心策略的項目。此外,以企業資金為基石下,要動員各方力量。”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善”的力量就開始起作用了。

“在很多人看來,商人就唯利是圖,但做公益會觸景生情。而且,我們中脈科技做了公益之後,銷售額也在增長,對員工的影響還是明顯的,歸屬感和理想都增強了,那我為什麼不去做呢?再說,一個成功的商人也不僅僅是賺錢,也有社會責任在裡面吧。”

今年“中脈道和基金”在雲南鄉村做“朝陽計劃”,周希儉作為志願者,到學校裡面為小學生們做體檢,被一大群活潑無邪的孩子們圍繞著,一種強大的、非常鮮活的共生感深深觸動了他,“當你去幫助別人的時候,別人的眼神、給你的反饋,感受是不一樣的。”

周希儉認為,公益具有一種純淨的精神力量,能使接近的人受益。企業形象因此加分,隨之提升的市場效益,實屬意外之喜,是福報。同時,現代慈善的信託機制也讓累積的財富不止於迅速流失,周希儉舉了比爾蓋茨成立基金會來保證資產傳承的例子。

“大公司的制度,小公司的文化,加梁山做法”,周希儉說,這是他的管理風格。福同享難同當,做公益也帶著團隊齊上陣,從前他不認為志願者是一件多麼了不起的事情,直到親身付出時流下了汗水:“你會發現,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不如做好一名志願者更快樂,這就是基金會帶給企業內部的最大‘好處’,大家因參與公益的共同感受而變得志同道合,凝聚力更強了。”

得道者多助

身在杭州,談話間不免提起馬雲。阿里巴巴紐交所上市,馬雲讓8位客戶代替自己敲鐘,之後馬雲一再強調,阿里的今天離不開客戶,未來也將一直關注個體和小企業的成長。

相比阿里巴巴,中脈的發展更直接仰仗於無數個個體的努力,正在培養的大批經銷商團隊對公司的生存至關重要,也是公益基金會未來持續發展的源動力。

重中之重是聚焦關注。“中脈道和基金”的操作體系和企業管理體系在某種程度上高度吻合——由中脈科技搭建平臺,從企業內部出發向全國範圍內傳播公益精神,隨著公益項目的推出,逐步引入經銷商參與,帶領旗下團隊志願服務進而影響更多的人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

為了推廣“中脈道和基金”項目,周希儉開始在更多場合以基金會主席的身份出現,“我們不是公募基金,只能私下募捐,所幸大家都是希望能夠出一份力的,需要的是更多可信賴的渠道。你看我微信朋友圈裡被贊最多次,從來都是跟公益相關的內容。”

眼下,在民間資本熱衷公益的大潮裡,周希儉並不是一葉孤舟。“在我看來,社會責任勝過企業利潤,未來的目標是成為一支引領整個公益慈善行業的隊伍。因為現在我們有群眾基礎、有政府支持,而且正走在最前方。” (本刊記者:陳磊 麻曉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