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臂擋車」的她,當時在想什麼

“螳臂擋車”的她,當時在想什麼

日前,一女子“螳臂擋車”事件刷屏:合肥高鐵站,由蚌埠南開往廣州南站的G1747次列車在停站時,被一名帶孩子的女性乘客強行用身體阻擋車門關閉,雖有鐵路工作人員和乘客反覆勸解,該女子仍以等老公上車為名阻礙發車,造成列車晚點四分鐘發車。

這件事件讓該女子瞬間成名。她和她老公姓字名誰,供職單位及身份,曾經獲得的榮譽,以及未成年幼女的影像不僅被網上扒得清清楚楚,而且口誅筆伐,被淹沒在網民的唾沫星子裡。不僅如此,其所在單位已將其停職,她還要接受法律制裁。

這種罔顧法律與他人權益、極端自私的行為,引起眾怒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身為母親,身為一位穿著體面的女性,身為一名“優秀教師”,當著幼小的孩子的面、當著乘警和乘客們的面無理取鬧執意糾纏,不以被推搡乃至倒地的汙點形象為恥,情何以堪?她當時是怎麼想的呢?

“螳臂擋車”的她,當時在想什麼

我們不妨試著揣摸一下——

她一定想:再等兩分鐘,就兩分鐘,我老公馬上就趕上來了,我們都趕上車了,一切按計劃進行;

她潛意識裡:高鐵賴兩分鐘沒關係,中間跑快一點不就把耽誤的幾分鐘趕回來了嗎?火車晚點、飛機延時,這樣的事不是常有嗎?

面對勸阻她的的乘警,她或許認為:誰家還沒有點拖拖拉拉的事?什麼事情都是可以通融的,多大的事都可以變通,晚點幾分鐘就不可以嗎?

她或許沒有時間顧及其他乘客的心理,但她的行為說明,她一向的行事風格就是,她只在乎自己的事自己的利益,其他一切事情都可以忽略不計——因為那與我無關,我既沒有義務幫助誰,也不乎別人會由此造成的損失。

該曝光的也曝光了,該處罰的也終將會處罰。但這名女子並不是個案,她的表現,反映了全社會公民素質的缺失。這是個人修養的缺失,也是教育的失敗(該女子竟然是一名優秀的班主任),更是不健康的社會環境各種弊病在公民素質上的集中體現——

視法律為兒戲、以規矩作交易,這樣的潛規則橫行的社會里怎麼可能讓每個人對法律規則對誠信道德心生敬畏?老實人吃虧的現實讓我們習慣於鑽“公家”的空子、鑽法律的空子、鑽一切可以鑽的空子。

在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大帽子下,私德教育嚴重缺位,我們可以站在西下窪、胸懷亞非拉,卻不重視培養個人品德情操,守時、誠實、不影響不妨害他人、禮貌、相互尊重……這些人與人之間基本的潤滑劑,在我們這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的泱泱大國已然成為稀缺資源。

此外,歷史上以“鐵老大”為代表的公權利對個體權益的侵犯成為習慣,小民維權的渠道和力量幾乎可以被忽略。一旦小民的權益受到威脅或損失,人們習慣於最直接的反抗:孔武有力者訴諸拳頭,柔弱無力的女子就是撒潑耍賴。這成了一種公民習性,發展下來,不管有理無理,揮拳頭或者耍賴就成了看家本領。看似刁蠻,其實還是弱者的拳腳。

螳臂擋車者,可惡,亦復可悲!

“螳臂擋車”的她,當時在想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