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先生:阿加莎和她的謀殺案之後,「這列車依然座無虛席啊」

泰·享趣

月亮先生:阿加莎和她的謀殺案之後,“這列車依然座無虛席啊”

於1993年開通的亞洲東方快車是歐洲東方快車的亞洲版,列車上的設備與服務,完全參照頂級酒店標準,一切都比電影中所描述的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列夢幻列車從新加坡出發後抵達曼谷,是全亞洲獨一無二的旅行體驗,豪華、舒適、悠閒使乘客們如同回到18世紀

直到在位於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邊界的火車站登上了Belmond東方快車(亞洲線),我手中的阿加莎克里斯蒂的自傳才剛剛翻到了一半。阿加莎在事無鉅細地描摹了自己無憂無慮的童年和青春期之後,剛剛面對了第一任丈夫的漸漸冷淡和變心。而她不久之後前往巴格達的第一次遠行,不僅僅讓她遇到了餘生摯愛,與考古結緣,而且踏上了記錄她後半生大部分旅行軌跡的東方快車。

月亮先生:阿加莎和她的謀殺案之後,“這列車依然座無虛席啊”

經典的藍色車廂已經成為古董,亞洲線,真正意義的 “東方快車”以熱帶雨林的綠色來噴制車廂。

眼前所有的一些似乎都自動疊加了阿加莎冷若刀鋒的描摹。《東方快車謀殺案》成書於阿加莎創作的中期,在環境描摹上耗費的筆墨已經漸有吝嗇之相:寬大厚重的車廂、獨立私密的包間,彼此要側身才能通過的走道,一節可以在必要時聚集所有人的餐車,列車行進間忽快忽慢的鐵軌撞擊聲,還有不能自由出入的因由:短暫的站臺停留像是急匆匆的放風。阿加莎甚至安排了一場突如起來的山區暴雪讓疾馳的列車短暫地變成了《捕鼠夾》裡孤懸山村郊野的別墅。暴雪是阿加莎能夠想到的營造“封閉懸疑”空間的最好理由。根據一些無從查證的資料,在頻繁搭乘東方快車往返倫敦和巴格達的年月裡,阿加莎曾經親身經歷過一場暴雪,列車被困在貝爾格萊德山區里長達半月,以至於列車團隊不得不外出獵狼。但阿加莎在絮絮叨叨的自傳中對此隻字未提。

月亮先生:阿加莎和她的謀殺案之後,“這列車依然座無虛席啊”

與仍在運營的威尼斯--辛普朗東方快車多是穿梭于山脈和小鎮不同,亞洲線的線路會穿越東南亞最為濃密的熱帶雨林和鄉野, belmond.com

鼎盛時期連接起加萊和伊斯坦布爾,並且貫穿整個歐洲的東方快車網絡已經消失殆盡。廉價的高速鐵路網和方興未艾的航空業取代了頗為理想主義的豪華列車。當需要抓緊時間在世界各地談生意的商人成為了旅客的主流之後,花費在路程上的時間,被簡單地拋出了旅行的範疇。電報、文書(以及現今的電話、郵件和文檔),人們一心只想找點什麼填滿在交通工具度過的時間。

阿加莎就曾經抱怨過那些帶她去北非和中東的飛機,嚴重地破壞了旅行的興致,她把不能愜意觀看沿途景色當作一大損失。現在似乎更糟,人們巴不得溺死在社交網絡和手機遊戲裡,也不願意再抬頭望望風景。

趨勢並未按照當年東方快車創始人喬治內格爾梅柯的想法發展。這位典型的理想主義者也從未想到,當年在一盤散沙的歐洲,他用盡所有的方式和各有心思的當權者溝通、周旋,在尺寸尚未統一,脆弱又極其不穩定的歐洲鐵路網上開闢出一條貫穿東西的線路,心心念念地要求打造鐵軌之上的“移動豪華酒店”,最終會成為一把洞穿歐亞近代史的鑰匙。各類風雲人物輪番登場,更迭故事,在因為時局和戰爭時斷時續的行程中,過客匆匆:阿加莎只是其中之一。

月亮先生:阿加莎和她的謀殺案之後,“這列車依然座無虛席啊”

東方快車的創始人喬治 內格爾梅柯,典型的理想主義者,狂熱的豪華列車愛好者,極為聰敏的商人,和手腕卓越的社交家。

藍色車廂曾經無數次被改造成舞池、指揮所和會議室。福煦元帥在車廂上擁有自己的指揮室;托洛茨基在其中的一間豪華包間裡創建了紅軍;那個阿拉伯的英雄,小個子勞倫斯,在東方快車謀劃著未來的中東;俄國芭蕾舞大師佳吉列夫,在東方快車上看著自己愛戀的少年一個接著一個地離去;著名的雙料間諜瑪塔哈莉將東方快車當作自己的演舞場;而那個美到地獄的“藍天使”瑪琳黛德麗,就是乘坐著東方快車,奔向夢想中的好萊塢……

月亮先生:阿加莎和她的謀殺案之後,“這列車依然座無虛席啊”

最美的“藍天使”瑪琳黛德麗和讓馬雷在東方快車上,這是東方快車有史以來最著名,也被刊登最多的一張照片。

所以,將東方快車在實際中延續下來,已經不再是簡簡單單的商業運作,也不僅僅限於一種旅行範式的延續,而總是摻雜了對那個年代的兩可判斷的複雜感情。所以,無論是詹姆士舍伍德憑著自己巨大興趣拍下的兩節東方快車車廂,還是西德尼盧梅在這兩節車廂上首拍了造成巨大轟動的《東方快車謀殺案》,都還是打著擦邊球,不夠厚重,也不夠持久。非得親身置於一列依然被容納於現代鐵路網絡的傳統豪華列車,才覺得對那段時光,有真實的想念。

月亮先生:阿加莎和她的謀殺案之後,“這列車依然座無虛席啊”

1974年版和 2017年版的《東方快車謀殺案》的海報,個人以為1974年版的不動聲色更勝一籌,但2017年版裡的米歇爾菲佛真得很美。

阿加莎還需要一邊想念自己在中東的愛人,一邊抱怨車廂裡的悶熱,而我已經完全感覺不到新加坡熱辣辣的陽光了。1993年才問世的Belmond東方快車(亞洲線)恨不得將一座現代的東南亞酒店塞進火車,卻依然很小心地對待任何過於現代化的改動。事實上,除了必要的燈光、開關,所有現代化的線路和裝置都被隱藏到了榆木和櫻桃木的地板和窗臺背後。找不見空調的痕跡,也看不到那些現代隔音材料的蛛絲馬跡,只覺得行進中的列車聲有點輕,有點遠,就像搖搖晃晃地隔著夢。

月亮先生:阿加莎和她的謀殺案之後,“這列車依然座無虛席啊”

螺螄道場一樣的包間,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空間,配備了獨立的衛生間和淋浴房,半倚在軟塌上看書的時候最愜意,車廂搖搖晃晃得像夢,belmond.com

月亮先生:阿加莎和她的謀殺案之後,“這列車依然座無虛席啊”

我挺懷念東方快車上那身藍寶石色配金色紐扣的管家制服的,但來自泰國的管家依然嚴格按照標準為我送來早餐、熱茶、水果,當天日程表、下午茶,毛毯,還有一切我按著電鈴需要的東西。

管家Kevin操著綿軟的泰式英語,幫我安頓好行李,介紹了各項設施,送上水果和下午茶就退出去了。寶石藍鑲金紐扣的制服即使在歐洲也不再沿用了,Kevin和他的同事,已經換上了白襯衫和墨綠色泰絲金邊馬甲,但管家的服務標準從來都沒有變過。將近一個世紀了,這依然是世界上最辛苦的工作之一。每位管家照顧著自己車廂上8個包間的客人,除了打掃房間,整理床鋪,送上早餐和下午茶這樣的常規任務之外,在接下來的幾天裡,他們需要隨時應著客人呼喚的電鈴聲,端上熱茶,清理桌面,或者提供其他必要的幫助。

月亮先生:阿加莎和她的謀殺案之後,“這列車依然座無虛席啊”

我竟然要重新學會怎樣在一人寬的列車走廊上保持平衡的快速通過,天知道這對那些需要穿著長禮服和高跟鞋的女士們會有多難。Photo by Chiu

月亮先生:阿加莎和她的謀殺案之後,“這列車依然座無虛席啊”

半夜裡穿越整個列車跑到尾端的觀景車廂喝酒,中途穿過的空無一人的餐車很美,只要我不隨便聯想起阿加莎和她的謀殺案。

這並不簡單,尤其是在搖搖晃晃的狹窄通道里穩穩地同時托住幾個托盤,難度近乎於雜技,需要相當的耐心和長時間的練習。火車讓一切變得有趣,但本來容易的事情也許就困難了起來。即使已經在威尼斯辛普朗東方快車和緬甸Road to Mandalay河輪上各自工作了幾年,負責料理整個列車餐食的法國大廚Yannis Martineau依然很難說他已經完全適應了這樣的工作空間:“這恐怕是我工作過的最小的廚房。”當他們提早忙碌起來的時候,我就站在廚房車廂的那個小窗口向裡望著,根本見不到囫圇的人,只看到手臂和肩膀尋著縫隙在案板上忙碌。

月亮先生:阿加莎和她的謀殺案之後,“這列車依然座無虛席啊”

早午餐也喝香檳,午餐也點香檳,晚餐之前也要喝香檳;據說列車曾經一度準備了20幾款法國香檳,只要你呆的時間夠長,就可以全部喝個遍。

16個人的團隊,除了有兩個人定時輪休之外,其餘14個人要一直在這個時時需要側身騰挪的餐車裡準備一日三餐,早午餐和下午茶,還有時不時需要提供的小糕點。滿員82人的列車,早餐和午餐都需要分作兩輪。這意味著在那個狹小廚房的工作時間要延長一倍。可誰都知道特意換上華服的客人對在東方快車上享用的晚餐抱有多高的期望值。Yannis總說自己會在廚房外完成自己工作最困難的部分。仰仗著花了一整年建立起來的複雜但精密的本地供應系統,他可以用泰國香茅來重新調和法式牛排的味道,或者用本地的糯米來搭配法國南部的鵝肝。這種思路並不僅僅是簡單生硬的“在地化”,而是符合東方快車一路貫穿不同地域的特質。“它的菜單應該是大膽的,流動的,有足夠體量吞吐容納的……”

月亮先生:阿加莎和她的謀殺案之後,“這列車依然座無虛席啊”

每次上菜的時候就想把Yannis從廚房揪出來,聽他講講怎麼把東南亞這些稀奇古怪的香料和食材搗鼓到法餐裡的。

月亮先生:阿加莎和她的謀殺案之後,“這列車依然座無虛席啊”

如果不想去餐車吃早餐,當然可以在自己的包間裡解決。不過記得和管家約好時間,他們要確保給你送過來的咖啡還是熱得燙嘴。

當年搭乘東方快車的客人們,哪個不是一邊享用著法國的生蠔,意大利的肉醬,一邊惦念著土耳其的蜜棗呢……

月亮先生:阿加莎和她的謀殺案之後,“這列車依然座無虛席啊”

在車上的三天,基本上Peter彈了三分之二的時間,剩下三分之一他就丟給我來完成。他還一邊喝酒一邊跟其他客人笑:彈了25年,我終於可以偷偷懶了。

誰都說我該跟Peter好好聊聊。從1993年Belmond東方快車(亞洲線)首次出行時,他就在列車正中央的酒吧車廂彈鋼琴。後來和他輪崗的兩位鋼琴師相繼離開,車上的團隊成員也是走走來來。只有Peter安安穩穩地每天晚上在酒吧唱歌彈琴,一彈就是25年。

聽起來就覺得是《海上鋼琴師》裡的1900,但Peter堅決否認。一年這列車只運營8個月,他有足足4個月的假期,生活活色生香得很。

Peter就是酒吧車廂的王。尤其是晚飯之前,第一批客人前往餐車就餐,第二批用餐的客人換好了衣服也早早來到酒吧,都想挨著Peter的鋼琴坐著,反而稍遠的位置坐得就稀稀拉拉。Peter的做派就像在新奧爾良或者芝加哥小酒館裡久經世故的老琴師,嬉笑怒罵間就從披頭士彈到路易斯阿姆斯特朗,從雷查爾斯彈到愚人花園,間或還夾雜著幾首鄧麗君和五輪真弓。不只需要聽,你還得端著杯雞尾酒,眼睛不錯地盯著他,生怕一個走神就錯過了他密集如鼓點的冷包袱。

月亮先生:阿加莎和她的謀殺案之後,“這列車依然座無虛席啊”

在持續不懈的交談中,我認識了一對兒正在環遊東南亞的澳洲老夫婦,一對兒只玩徠卡相機的重度發燒友,三個來自臺灣的五音不全的臨時歌手,還有一個只有8個月大的美國娃兒。

Peter喜歡這個時段。只有在這個時間,來自不同國家的客人才能憑藉著共享的旋律和熱辣的酒精迅速熟悉和熱絡起來,在接下來的行程中成為朋友。這是近百年前旅程之中尋常的溫暖部分,在短暫的時間裡,操著不同語言和口音的人相識,交談。“你們如今的年輕人,都出來旅行了,還寧願躲在自己的手機後面,太膽小,也太無聊了。” Peter總把鼓勵人們回到暖洋洋的社交年代看作東方快車留存下來的最大意義。而他,就是主持人,負責帶著一群本來的陌生人熱熱鬧鬧地開派對,讓酒吧車廂成為真正的社交中心,而不止是可有可無的“喝一杯”的地方。

月亮先生:阿加莎和她的謀殺案之後,“這列車依然座無虛席啊”

表演換成了泰國舞,如果你被邀請了共舞,就大方點兒。沒有人真得在意你跳得好不好,大部分客人上去跳得都不怎麼樣。

我理解Peter談吐之間的那種驕傲。無論從歷史文件還是從當年的媒體報道來看,那些出人意料的,超乎想象的,讓人驚豔的故事和瞬間都發生在這節車廂。在藍色列車還在穿越歐洲大陸的年代,總有1-2個晚上,酒吧裡所有的桌椅都會被清空,列車長會為客人們舉辦舞會:男士得換上正式的禮服(日間西裝和無尾禮服都是讓人難以接受的),把鬍鬚剃個精光,穿上尖頭高幫皮鞋,拿著有金色扶手的柺杖和絲質大禮帽;女士們得脫下白天輕盈的百褶裙,換上天鵝絨或者絲質的長裙,踏上路易十五式的高跟鞋,白色手套,戴上最好的珠寶。誰都不願意在這座飛速移動的高檔舞廳上因為衣著而顯得失禮。任何一點小小的瑕疵都會隨著列車飛馳迅速地變成全歐洲的笑話。

因為這舞會的盛名,著名的康康舞團曾經應邀在這裡表演,法國作曲家達裡於斯米約甚至為它創作了一出芭蕾舞劇,讓考克多被邀請為其填詞,香奈兒小姐自願為其設計服裝,而應邀為其設計帷帳的,是大名鼎鼎的畢加索。

在亞洲線最長的行程“半島寓言”中,舞會也是被鄭重籌劃的。只是康康舞會換成泰國的當地舞蹈,客人們完全可以學著自得其樂。衣著規則沒有那麼嚴苛了。在威尼斯辛普朗快車上,禮服、領結和高跟鞋還是必要的,亞洲線上,如果你還是套著T恤或者穿著短褲走進晚餐的餐車,還是有可能會被禮貌地請出去。

月亮先生:阿加莎和她的謀殺案之後,“這列車依然座無虛席啊”

早上 6點絕對適合在觀景車廂發呆,天還不太熱,運氣好能看見雨林的朝陽。

跟阿加莎時代不同的,是可以有計劃的下車活動了。阿加莎或者同時代的其他作家,只能藉著一兩分鐘在站臺上舒展一下筋骨,或者望望趁機湧上來的當地小販。如今,列車的團隊倒是可以容許有更長時間的停留,這讓客人得以擴大自己只能從包間的窗戶和位於最後的觀景車廂上獲得的視野。列車甚至可以通向其他人並不能去到的隱秘度假村,安安穩穩地在雨林深處睡上一晚。馬來西亞的古城瓜拉沙江和泰國華欣附近的桂河大橋也是必訪之地。阿加莎沒有深入到遠東,毛姆若在,倒是適合這種串聯起隱秘奇絕腹地的旅程。沒準在他高產的劇本和短篇小說裡,就會有那麼一對有深層危機夫婦,在穿梭於熱帶雨林和東方都市的豪華列車上,做著“生存和毀滅”的選擇題。

月亮先生:阿加莎和她的謀殺案之後,“這列車依然座無虛席啊”

列車的團隊裡倒沒人討論阿加莎了。Kevin只是輕描淡寫地“是啊是啊”地附和著,Peter和Yannis直接撇了撇嘴。“我們得謝謝阿加莎,那部不時被拿來翻拍的小說確實是個很好的敲門磚。但如果你只想找到那座冒著血煙的豪華列車,你還沒能瞭解東方快車。”

瞭解東方快車的人,幾乎都不談阿加莎了。

月亮先生:阿加莎和她的謀殺案之後,“這列車依然座無虛席啊”

✪✪✪

✪✪✪

月亮先生:阿加莎和她的謀殺案之後,“這列車依然座無虛席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