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資源回收告別「不景氣」,有序回收我們「在路上」

從再生資源回收藍海跨入行業景氣度上升期,企業加速創新成為關鍵。對企業來說,告別以往粗獷式增長的競爭業態,

如何與新興行業、環保裝備製造深入合作,形成涵蓋廢紙回收利用、環衛清潔在內的完整產業鏈,將是未來五年企業發展的新契機。

產業發展新契機

縱觀現在的創業項目能想到的都有人在做,但是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的垃圾,其實也是個市場很大的空白盤子。 比如一個人承攬一棟樓或一個小區的垃圾代扔,定時定點,按次或者包月收費。都知道現在大部分人每天都會收快遞,或者喝飲料,而廢紙箱與飲料瓶都是額外收入。

滴滴壓制出租車,快遞壓制了小型物流,淘寶壓制了實體店。別小看了不起眼的垃圾,或許下一個被改變的行業就是環衛。當你有一定能力的時候,整個產業鏈串聯起來也不需要很大的成本,但是環保一定是未來最大的蛋糕之一,如果你能控制行業源頭,其之後的延伸才是不敢象的。

再生資源回收告別“不景氣”,有序回收我們“在路上”

轉型=機遇

“洋垃圾”禁令帶來的大批需求將刺激回收在標準、規模、供應週期等方面的改善,當仁不讓的就是龍頭企業,由此加工利用企業也能感受到正面影響。

未來進口固體廢棄物必定愈加收緊,無疑將導致相關企業更加註重國內採購渠道的建立,將倒逼國內廢紙資源質量提升,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和價格優勢。其中提前在海外佈局,抗風險能力強的大企業更有可能挺過政策調整期。以玖龍、山鷹、理文等為首的龍頭企業加大了產能投入,再生資源深加工業務步伐不斷加快。

而把行業“危機”轉化為產業提升的機遇,關鍵在於促使再生資源行業把目光轉向國內固體廢物為主原料的轉型發展道路。

再生資源回收告別“不景氣”,有序回收我們“在路上”

業內普遍認為,整體產業鏈正由最初的“難以接受”轉向逐步認可,相關企業也在陣痛中艱難地尋求轉型。“環保重壓”之下,相關行業、企業治汙水平有所提升,處理模式也陸續向環保集中、向現代循環經濟轉型。誠如行業內企業開始關注打包站廢紙精細分揀、注重打包標準化,進入了原來未曾進入的領域。隨著環保督查力度持續加大,一些不規範的再生資源企業被關停。

“我們仍在路上”

預計在資本與政策推動下,未來三年內,再生資源回收行業增長速率將超過8%,整體產業鏈迎來近2.6萬億市場盛宴。

期間,如何充分利用好綠色價格槓桿機制,加快回收體系建設,已成為資源再生行業需要深思的時代課題。儘管目前整體產業鏈尚未能摸索到合適的路徑,但是,許多企業和打包站仍然“在路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