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嗎?泉州、漳州都曾出過世界首富

現在談起世界首富,大家都第一時間想起什麼比爾蓋茨,想起貝佐斯亞馬遜。

但是你知道嗎?其實在百年前,福建的泉州和漳州都曾出過世界首富,而且是貨真價實的世界首富。

你知道他們是誰嗎?而且他們都和一家叫做“十三行”的機構有聯繫。

漳州潘啟:歐洲人珍藏他的唯一畫像

一個來自漳州角美的人,他的畫像幾百年來一直被保留在瑞典哥德堡市博物館裡,這是歐洲所有博物館中唯一珍藏的一幅中國人畫像。他就是潘振承,十八世紀的世界首富。

潘振承(1714~1788年,“承”一作成),字遜賢,號文巖,又名啟,福建漳州臺商投資區角美鎮白礁村潘厝人。潘振承早年家貧,習商賈。青年自閩入粵,從事海外貿易。曾往呂宋三次,販賣絲茶。後在粵為十三行陳姓行商司事,深受信任,被委以全權。陳姓行商獲利歸裡,潘振承遂開設同文行,承充行商。由於誠信經營、眼界開闊、經營有方、敢為人先,積累了雄厚的財富足可敵國,被《法國雜誌》評為十八世紀“世界首富”。潘啟從小勤勞好學,但為了分擔父親的重擔,在雍正五年(1727年)解除海禁後,就開始輟學,到海邊給人當船工,從此揭開了他傳奇一生的序幕。

你知道嗎?泉州、漳州都曾出過世界首富

潘啟

潘啟敢為人先,三下呂宋經商。潘啟給當地船老大當僱工後,為了掙更多的錢,他吃苦肯幹,得到船老大的認可和欣賞,慢慢把他培養成為一名優秀的舵手,為其遠航和經商奠定了基礎。他以自己的血汗錢迎娶當地女子黃淑敬為妻。閩南有句俗語:“行船走馬三分命”。說明海上作業的危險性。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父親的鼓勵下,他冒著風高浪大和被海盜搶劫的危險,三次凌飈破浪,駕船南下呂宋,販賣茶葉、絲綢、瓷器等物品給西班牙、英國、葡萄牙等國商人,獲利頗豐,積攢了他人生奮鬥歷程的第一桶金。

在逗留呂宋期間,潘啟不斷與所接觸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國人學習語言。長此下去,他慢慢能聽並學會書寫西班牙語、葡萄牙語和英語,但都夾雜閩南話音,如英語today(今天),念成閩南話“土地”。正是“夷語深通”,為潘啟日後在廣州行商奠定了良好的人脈關係,大展商業鴻運。

後來,潘啟輾轉廣州,適時開設洋行。依靠風險贏利後,潘啟於乾隆三年(1738年)以後開始謀求穩定的生意,由閩入粵,離家隻身寄居廣州(廣州是清朝最大的進出口貿易港),在閩籍一個姓陳的洋行裡經理事務。由於誠實經營,每天所賣貨物與財務完全相符,陳姓老闆十分信任他,就委任他全權經營洋行一切商務。潘啟由此積累了與外國商貿集團打交道的經驗。幾年後,陳姓老闆獲得巨大利潤就回鄉。這時,積攢足夠資金的潘啟適時抓住這一機遇,於乾隆七年(1742年)左右向清政府請旨開設同文行,開始獨立成為行商老闆,把原來陳姓老闆的客戶吸引過來,並先後娶兩週氏為妾。等生意穩定後,潘啟才派人回鄉接妻子黃氏到廣州幫助打理家務。

家庭和睦相處,也為潘啟專心致力於商務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潘啟一生娶妻妾十人,生有七個兒子,其中第三子潘有勳為元配妻子黃氏所生。潘有勳後來舉家遷回故里,獨自發展。如今,在龍海市角美鎮白礁村潘厝社還有金碧輝煌的潘氏祖祠和潘家大院。

潘啟誠信經營,行商大器晚成。由於擅長外語,潘啟與外國商人做生意可直接對話,比其他行商經翻譯對話更有優勢。許多外國商人喜歡跟潘啟進行貿易往來,主要因為潘啟篤守誠信的商業本質,對質量不好的商品給予退賠,維護了商號的信譽。因此,潘啟被外國商人稱為“最可信賴的商人”,是“行商中最有信用之唯一人物”。有了良好的信譽,外國商人經常預付定金給潘啟,而且預付款都在10萬兩白銀(1萬兩白銀等於200萬英鎊)以上,最多一次預付款達到60.15萬兩白銀。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豪富的潘啟被清政府選為廣州十三行商總,是連續出任商總時間最長的洋商。潘家究竟有多少錢?根據當時一個與潘啟做過生意的法國商人發回《法國雜誌》報道,潘家每年消費多達300萬法郎,財產比西歐一個國王的地產還要多。因此,潘啟被《法國雜誌》評為十八世紀“世界首富”。

在廣州十三行中,潘啟也是一個最有遠見的行商,他率先使用匯票與外國商人進行貿易結賬,減少白銀交易所帶來的不便,進一步提高了貿易的結算效率,促進了資金的快速流轉。多年來,潘啟一直是英國東印度公司最大的客戶,也是瑞典東印度公司最主要的貿易伙伴。


泉州伍秉鑑:六個中國的世界首富之一

你知道嗎?泉州、漳州都曾出過世界首富


伍秉鑑是清朝時期的世界首富,他被選為“近千年世界最富有五十人”裡六位華人富豪之一。2001年在美國《華爾街日報》刊登了一個《縱橫一千年》的專輯,統計出了上幾個世紀世界上最富有的50個人。其中,有六位中國人入選,他們分別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和坤、劉瑾、宋子文和伍秉鑑。

伍秉鑑(1769—1843年),字成之,號平湖,又名伍敦元,別名忠誠、慶昌,商名伍浩官,祖籍福建。其先祖於康熙初年定居廣東,開始經商。到伍秉鑑的父親伍國瑩時,伍家開始參與對外貿易。他成為清朝中葉富商,是廣州十三行怡和行的行主。伍秉鑑究竟有多少錢?1834年,有一次,浩官對他所有的財產估計了一下,共約2600萬元,而在這個時期的美國,最富有的人資產也不過700萬元。在當時,伍氏的資產是一筆世界上最大的商業資財,在西方人的眼中,伍氏商人就是當時世界上最富有的商業巨頭。這位“世界首富是個什麼樣的人?

17世紀後期,廣州十三行這個商人群體迅速崛起,伍秉鑑便是十三行商人中的一員。1801年,他從父親手中繼承了十三行中的怡和行,開始了長達40餘年的外貿代理生涯。伍秉鑑走上十三行舞臺時,是潘振承創辦的同文行。伍秉鑑讓怡和行後來居上,取代潘氏成為行商總商,更讓伍家的資產達到十三行的頂峰,這自有其獨到之處。在那個競爭激烈的行業中,伍秉鑑“征服”了洋商。在西方人眼中,伍秉鑑“誠實、親切、細心、慷慨”。一位欠了伍秉鑑7.2萬銀元的美國波士頓商人,因為經營不善無力償還債務,欠款在身,離家多年卻不能回國,伍秉鑑撕掉了借據,讓他放心地回國。

其實,伍秉鑑在經營中是工於心計的,在一些外商的日記、筆記中,伍秉鑑是個不苟言笑的人,雖不懂得幽默,但伍秉鑑在外國人眼中仍然充滿人格魅力。從1811年到1819年,伍秉鑑向瀕臨破產的行商放債達200餘萬銀元,使多數資金薄弱的行商不得不依附於他。伍秉鑑就是這樣在洋行中恩威並施,影響力舉足輕重。直到十三行沒落,他一直擔當行商領袖,即十三行公行的總商。

你知道嗎?泉州、漳州都曾出過世界首富

十三行

廣州十三行創立於康熙盛世,是清政府特許經營對外貿易的專業商行。別名“洋貨行”、“洋行”。被譽為“金山珠海,天子南庫”。

1757年,隨著乾隆皇帝僅留粵海關一口對外通商上諭的頒佈,清朝的對外貿易便鎖定在廣州十三行。位於珠江邊上的中外交易場所,十三行口岸洋船聚集,幾乎所有亞洲、歐洲、美洲的主要國家和地區都與十三行發生過直接的貿易關係。這裡擁有通往歐洲、拉美、南亞、東洋和大洋洲的環球貿易航線,是清政府閉關政策下唯一倖存的海上絲綢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