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泉州、漳州都曾出过世界首富

现在谈起世界首富,大家都第一时间想起什么比尔盖茨,想起贝佐斯亚马逊。

但是你知道吗?其实在百年前,福建的泉州和漳州都曾出过世界首富,而且是货真价实的世界首富。

你知道他们是谁吗?而且他们都和一家叫做“十三行”的机构有联系。

漳州潘启:欧洲人珍藏他的唯一画像

一个来自漳州角美的人,他的画像几百年来一直被保留在瑞典哥德堡市博物馆里,这是欧洲所有博物馆中唯一珍藏的一幅中国人画像。他就是潘振承,十八世纪的世界首富。

潘振承(1714~1788年,“承”一作成),字逊贤,号文岩,又名启,福建漳州台商投资区角美镇白礁村潘厝人。潘振承早年家贫,习商贾。青年自闽入粤,从事海外贸易。曾往吕宋三次,贩卖丝茶。后在粤为十三行陈姓行商司事,深受信任,被委以全权。陈姓行商获利归里,潘振承遂开设同文行,承充行商。由于诚信经营、眼界开阔、经营有方、敢为人先,积累了雄厚的财富足可敌国,被《法国杂志》评为十八世纪“世界首富”。潘启从小勤劳好学,但为了分担父亲的重担,在雍正五年(1727年)解除海禁后,就开始辍学,到海边给人当船工,从此揭开了他传奇一生的序幕。

你知道吗?泉州、漳州都曾出过世界首富

潘启

潘启敢为人先,三下吕宋经商。潘启给当地船老大当雇工后,为了挣更多的钱,他吃苦肯干,得到船老大的认可和欣赏,慢慢把他培养成为一名优秀的舵手,为其远航和经商奠定了基础。他以自己的血汗钱迎娶当地女子黄淑敬为妻。闽南有句俗语:“行船走马三分命”。说明海上作业的危险性。但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在父亲的鼓励下,他冒着风高浪大和被海盗抢劫的危险,三次凌飚破浪,驾船南下吕宋,贩卖茶叶、丝绸、瓷器等物品给西班牙、英国、葡萄牙等国商人,获利颇丰,积攒了他人生奋斗历程的第一桶金。

在逗留吕宋期间,潘启不断与所接触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英国人学习语言。长此下去,他慢慢能听并学会书写西班牙语、葡萄牙语和英语,但都夹杂闽南话音,如英语today(今天),念成闽南话“土地”。正是“夷语深通”,为潘启日后在广州行商奠定了良好的人脉关系,大展商业鸿运。

后来,潘启辗转广州,适时开设洋行。依靠风险赢利后,潘启于乾隆三年(1738年)以后开始谋求稳定的生意,由闽入粤,离家只身寄居广州(广州是清朝最大的进出口贸易港),在闽籍一个姓陈的洋行里经理事务。由于诚实经营,每天所卖货物与财务完全相符,陈姓老板十分信任他,就委任他全权经营洋行一切商务。潘启由此积累了与外国商贸集团打交道的经验。几年后,陈姓老板获得巨大利润就回乡。这时,积攒足够资金的潘启适时抓住这一机遇,于乾隆七年(1742年)左右向清政府请旨开设同文行,开始独立成为行商老板,把原来陈姓老板的客户吸引过来,并先后娶两周氏为妾。等生意稳定后,潘启才派人回乡接妻子黄氏到广州帮助打理家务。

家庭和睦相处,也为潘启专心致力于商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潘启一生娶妻妾十人,生有七个儿子,其中第三子潘有勋为元配妻子黄氏所生。潘有勋后来举家迁回故里,独自发展。如今,在龙海市角美镇白礁村潘厝社还有金碧辉煌的潘氏祖祠和潘家大院。

潘启诚信经营,行商大器晚成。由于擅长外语,潘启与外国商人做生意可直接对话,比其他行商经翻译对话更有优势。许多外国商人喜欢跟潘启进行贸易往来,主要因为潘启笃守诚信的商业本质,对质量不好的商品给予退赔,维护了商号的信誉。因此,潘启被外国商人称为“最可信赖的商人”,是“行商中最有信用之唯一人物”。有了良好的信誉,外国商人经常预付定金给潘启,而且预付款都在10万两白银(1万两白银等于200万英镑)以上,最多一次预付款达到60.15万两白银。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豪富的潘启被清政府选为广州十三行商总,是连续出任商总时间最长的洋商。潘家究竟有多少钱?根据当时一个与潘启做过生意的法国商人发回《法国杂志》报道,潘家每年消费多达300万法郎,财产比西欧一个国王的地产还要多。因此,潘启被《法国杂志》评为十八世纪“世界首富”。

在广州十三行中,潘启也是一个最有远见的行商,他率先使用汇票与外国商人进行贸易结账,减少白银交易所带来的不便,进一步提高了贸易的结算效率,促进了资金的快速流转。多年来,潘启一直是英国东印度公司最大的客户,也是瑞典东印度公司最主要的贸易伙伴。


泉州伍秉鉴:六个中国的世界首富之一

你知道吗?泉州、漳州都曾出过世界首富


伍秉鉴是清朝时期的世界首富,他被选为“近千年世界最富有五十人”里六位华人富豪之一。2001年在美国《华尔街日报》刊登了一个《纵横一千年》的专辑,统计出了上几个世纪世界上最富有的50个人。其中,有六位中国人入选,他们分别是成吉思汗、忽必烈、和坤、刘瑾、宋子文和伍秉鉴。

伍秉鉴(1769—1843年),字成之,号平湖,又名伍敦元,别名忠诚、庆昌,商名伍浩官,祖籍福建。其先祖于康熙初年定居广东,开始经商。到伍秉鉴的父亲伍国莹时,伍家开始参与对外贸易。他成为清朝中叶富商,是广州十三行怡和行的行主。伍秉鉴究竟有多少钱?1834年,有一次,浩官对他所有的财产估计了一下,共约2600万元,而在这个时期的美国,最富有的人资产也不过700万元。在当时,伍氏的资产是一笔世界上最大的商业资财,在西方人的眼中,伍氏商人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商业巨头。这位“世界首富是个什么样的人?

17世纪后期,广州十三行这个商人群体迅速崛起,伍秉鉴便是十三行商人中的一员。1801年,他从父亲手中继承了十三行中的怡和行,开始了长达40余年的外贸代理生涯。伍秉鉴走上十三行舞台时,是潘振承创办的同文行。伍秉鉴让怡和行后来居上,取代潘氏成为行商总商,更让伍家的资产达到十三行的顶峰,这自有其独到之处。在那个竞争激烈的行业中,伍秉鉴“征服”了洋商。在西方人眼中,伍秉鉴“诚实、亲切、细心、慷慨”。一位欠了伍秉鉴7.2万银元的美国波士顿商人,因为经营不善无力偿还债务,欠款在身,离家多年却不能回国,伍秉鉴撕掉了借据,让他放心地回国。

其实,伍秉鉴在经营中是工于心计的,在一些外商的日记、笔记中,伍秉鉴是个不苟言笑的人,虽不懂得幽默,但伍秉鉴在外国人眼中仍然充满人格魅力。从1811年到1819年,伍秉鉴向濒临破产的行商放债达200余万银元,使多数资金薄弱的行商不得不依附于他。伍秉鉴就是这样在洋行中恩威并施,影响力举足轻重。直到十三行没落,他一直担当行商领袖,即十三行公行的总商。

你知道吗?泉州、漳州都曾出过世界首富

十三行

广州十三行创立于康熙盛世,是清政府特许经营对外贸易的专业商行。别名“洋货行”、“洋行”。被誉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1757年,随着乾隆皇帝仅留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上谕的颁布,清朝的对外贸易便锁定在广州十三行。位于珠江边上的中外交易场所,十三行口岸洋船聚集,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欧洲、拉美、南亚、东洋和大洋洲的环球贸易航线,是清政府闭关政策下唯一幸存的海上丝绸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