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象三国」6、一个被皇位耽误的商业奇才

第六章:狂敛财节操尽碎,卖官爵售价翻倍

黄巾之乱让汉灵帝忽然清醒了起来,帝国危机四伏,他不能再沉迷于西园的腐朽生活里了。就算是海天盛筵,也不过是一年举办一次嘛。汉灵帝重新审视了一下他的大汉帝国,如今千疮百孔。而最令人生气的是,何家羽翼已丰,手握重兵,敢于跟汉灵帝阳奉阴违。

作为一个金牛座,他要的是对大汉帝国的绝对拥有,而不是名义上的拥有。

「星象三国」6、一个被皇位耽误的商业奇才

统治一个国家的基础是什么?可能不同性格的帝王,有着不同的见解。你看汉文帝讲究的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戚。唐太宗讲究的是收士人之心,倚重士大夫集团。

汉灵帝不管这些,他没有固定的阶级观念,统治哲学简单而粗暴,他只要手里有兵有钱,就能拥有安全感。

他解决危局的办法,就是执着的敛财。毕竟只有手里有了钱,才能训练一支属于自己的私家军队。

怎样才能快速建立属于自己的精锐部队?

这需要大量的钱财作为后盾,而如何敛财正是汉灵帝的天赋。

「星象三国」6、一个被皇位耽误的商业奇才

我们都知道金牛座的人对赚钱是没有任何心理负担的,

他们认为利润的最大化就是最大的“道”,至于才算“取之有道”,全凭赚钱的多少来衡量,不存在什么叫“义”或者“不义”。

这种性格俗称贪婪,但在金牛座那里,却不会自知。

对金牛座来说,只有『我拥有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才是我的,所以,他们会最大化的利用现有的权利、手上的资源以及身边的人脉去创造财富,并且会先顾及私人财产的最大化。

在这一点上,无论是金牛座的汉灵帝,还是金牛座的康熙帝,性质上是一样的。

他俩的区别,无非是周围环境和手上资源的区别罢了,有机会讲星座清史的话,我们可以看到所谓明君康熙帝和昏君汉灵帝在一些事情的处理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

「星象三国」6、一个被皇位耽误的商业奇才

汉灵帝的时代,所有人的财富来源,几乎都是来自于土地。

既然现在他手里缺钱,那仍然得从土地上做文章。

汉灵帝升级自己搜刮民财的手段,在宦官张让、赵忠的建议下,他下旨进一步增加田税,理由是要修建宫殿、铸造铜人。

仿佛这个理由不太说得过去,你要造宫殿、铜人,就不让别人吃饭了吗?

不过对金牛座来说,却有着自己的逻辑:我的宫殿和铜人,比百姓富足更重要。

当然,潜台词大家并不清楚,汉灵帝目前其实最需要的是苦心经营一队完全忠于自己的军队。

表面上看,汉灵帝的举动『唯利是图』,但是,往深层分析,不难发现的是,汉灵帝急于握住兵权。

「星象三国」6、一个被皇位耽误的商业奇才

于是,汉灵帝不顾士大夫集团的反对,强行颁布加税圣旨。

这条法律一颁布,天下哗然。

大臣陆康上书汉灵帝,力陈加税的严重后果,结果被判了大不敬,自此没人敢对汉灵帝说真话。

但汉灵帝还是注重影响的,他也发现民间怨声载道,对他统治不利,于是,富有经济头脑的他,再一次充分展现出一个金牛座对财富攫取的创新本能,他发明了最早的『连锁业』。

一个企业要做大做强,就一定要做到业务的可复制性,如何让皇帝的业务可以复制?

金融方面无师自通的汉灵帝灵机一动,地方官不就是我的连锁加盟商吗?我根本不需要负责底层业务,只直接赚加盟商的钱就好了啊!

从此他不再直接收人民的钱,而是加大力度盘剥地方官,

至于官员怎么凑钱,他就不管了,他只管收加盟费和技术费。

比方说要建设宫殿,汉灵帝就让地方官进献奇石、木料。地方官搜刮农民,凑齐奇石木料送到洛阳后,太监们会百般挑剔,让这些建筑材料绝对没有合格的时候。

因为我们都知道,他其实也不是为了建造宫殿,他只是为了拿到钱。

那怎么办呢?官员们只好把这些奇石木料以原价的十分之一出售,回去接着凑。凑够了再送来,太监们一拖再拖,就不验收。非得等到木料腐朽之后,太监才来验收,肯定又不合格。

官员们一看,这不就是永远都完不成的任务吗?只好交钱了事。

这钱地方官不能白掏吧,他们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之后,会马上把这些钱平摊到百姓身上,进一步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汉灵帝一看这些地方官手里的钱简直取之不尽,反而是连锁店(官位)稀缺,所以他又变着法开始提高品牌使用费。于是汉灵帝没事就派亲信巡视地方,勒索地方官的钱。

「星象三国」6、一个被皇位耽误的商业奇才

这是对老加盟店的手段,还有新加盟的,条件就不一样了。

汉灵帝大幅提高加盟费,甚至还用上了强买强卖的手段。

比如说新上任的官员,在去地方赴任之前,要先到西园缴纳“助军”、“修宫”的高额费用。

这笔钱还不少,动辄两三千万五铢钱。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我们简单折算一下吧。

根据《后汉书》记载,东汉末年一石粮食的价格是30五铢钱。一个官员如果被外放一任太守(省长),年薪等级是两千石,实际到手是1440石。按照东汉末年的汇率,大概值43200五铢钱。等于说为了一个年薪四万多的职位,你要根据上任地区的贫富情况,先交两三千万的费用。

也就是说,你当五六百年的太守,靠工资可能还凑不够先上交的这些钱,多可怕。

这还没开始贪污,就得交那么多钱,这官不当了行不行?绝对不行,皇上给你委派官职,那是皇恩浩荡,你要不去那是瞧不起谁啊?还要不要脑袋?

所以让你去,你还得去当这个官;当了这个官,你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贪污、搜刮巨额的财富,那可想而知当时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困苦。而且当官给皇帝缴费可不是一锤子买卖,你还得随时准备着应付打点来地方巡查的太监,这又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星象三国」6、一个被皇位耽误的商业奇才

汉灵帝逼良为贪,直到有一天闹出了人命,才算是收敛了一点。

名士司马直素有清名,汉灵帝封他为钜鹿太守,看在他的名望上,汉灵帝特许司马直少交三百万五铢钱。

司马直的性格比名字还直,他是个胸怀天下的理想主义者,不愿意与汉灵帝同流合污,称病不赴任。

汉灵帝不许,绑也要绑他去上任。司马直被逼无奈,经过一番思想斗争,他写了一封奏折,发自肺腑的指出了汉灵帝种种过失,以及可能会导致的严重后,然后饮鸩自尽。

司马直的死,对汉灵帝触动很大。

他也开始认识到自己这事做的有点过了,而且反正汉灵帝已经收敛了巨额的钱财,他也要专心建造军队,不如暂缓以修宫殿为名盘剥官员吧。

但是官员并没有停止盘剥百姓。你想想看,自己几百年的工资都提前交了,怎么也得捞个够本吧。

「星象三国」6、一个被皇位耽误的商业奇才

就这样,虽然黄巾起义被镇压了,百姓们在官员的盘剥下,纷纷揭竿而起。虽然汉朝境内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没有了,小规模的起义、啸聚山林、落草为寇的情况此起彼伏。史书记载,这些起义规模大的能有两三万人,小的也有六七千人。

就这样汉帝国越发不太平了。

但汉灵帝却能将一次又一次的将国难变成了自己发财的机会。

因为必须调兵遣将平叛,这不逼着皇帝增加『连锁店』业务吗?

在商业经营上,其实汉灵帝真的可算是个奇才,他发挥了出了金牛座的理财本能,也充分展现了『资本的肮脏和逐利性』,但这也无可厚非,因为资本的本质就是逐利。但汉灵帝忘记了,他并不是一位商人,而是一国的君主。

身为一国之主,不能只求自己的安稳,更要有心系天下苍生的情怀。

他只是思考如何稳固权益,增加利润,为此他在政治技巧上的运用日臻纯熟。

西北战事吃紧,汉灵帝却在扩充军队之余,再次挥金如土建造西园『万金堂』。

为了让自己的『万金堂』能纳万金,汉灵帝决定来个突破性的产品线,将最高级的官位——『三公』也拿出来拍卖竞价。

「星象三国」6、一个被皇位耽误的商业奇才

秦汉时期,三公几乎是一个官员奋斗终生的人生目标。三公,在秦朝和西汉指的是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东汉名字改了改,是司徒、太尉、司空。

由于三公的象征意义巨大,商业价值更大。花钱买个司徒当当,回家写家谱都荣耀。

比如我们熟悉的袁绍,他的名片就是“四世三公”,家里四辈人都做到三公的位置,别管含金量怎样,说出去就倍儿有面子,极具号召力。

所以汉灵帝琢磨着,这样的职位,卖一千万一个不算多吧。三公工资等级是年薪万石,实际到手4200石,折合汉末126000五铢钱,干80年就回本了。

三公都能卖,那三公以下的官员,按照等级也都明码标价,以公平公正假装公开的原则出售。

「星象三国」6、一个被皇位耽误的商业奇才

一时间,有钱人都有机会出将入相,搞得朝廷乌烟瘴气,汉灵帝数钱数到了手抽筋。

那段时间,只有一个人事任免,让人们感觉还比较公正,那就是汉灵帝提拔了廷尉(司法部长)崔烈任司徒(总理),挤下去了袁绍的叔叔袁隗。

崔烈进宫谢恩的时候,汉灵帝显得并不开心。而且在朝堂之上,汉灵帝公然对身边的亲信说,这个官位卖赔了。卖别人能卖一千万,让崔烈五百万就买下了。

此言一出,满朝哗然,原来崔烈这种名流也靠花钱升官。这时候,在一旁伺候的程夫人说话了。

程夫人是汉灵帝的奶妈,他说崔烈这样的名士怎么可能买官,要不是我劝他买官给大家做个榜样,皇上怎么可能赚名士的五百万。

由此可见,汉灵帝敛财到了什么疯狂的地步,朝廷吏治的腐败到了什么没节操的地步。

「星象三国」6、一个被皇位耽误的商业奇才

在这种情况下,汉朝不仅农民起义遍地,西北的羌族首领北宫伯玉也反了,汉朝失去了对甘肃一带的控制,旧都长安也受到了威胁。汉灵帝调太尉(国防部长)张温带领董卓去平叛,张温有功不赏,董卓屡败不罚。

原因就是因为张温没钱,攒点钱最多够贿赂巡视太监的。而董卓有钱,分分钟可以给自己买一个比张温更大的官。西北战事不稳,跟汉灵帝的买官政策有着很大的关系。张温指挥不动董卓,被调回洛阳。要不是西北叛军内部老内讧,长安城很可能都被叛军攻破了。

汉灵帝对利润的追求的短视态度,再一次酿成了西北的大祸,但汉灵帝并没有停下敛财的脚步,而他提拔的官员毫无顾忌的玩命搜刮民财,贪污公款。汉灵帝没事就去派人敲诈一番,从贪官手里拿钱。

可能有人会问,官员们贪污的不也是国家的钱吗?汉灵帝养贪官不是贪自己的钱吗?

老百姓会认为国家、朝廷、皇帝是一回事,但是汉灵帝自己知道不是。国家和朝廷,也不过是他敛财的工具罢了。贪官贪的是国家的钱,汉灵帝派人敲诈的钱可是自己的私产。

「星象三国」6、一个被皇位耽误的商业奇才

随着汉灵帝生意的扩大,问题又来了。官位就这些,卖完了怎么办?

但,金牛座可不是吃素的。在面对利益的时候,能表现出本质逐利的一面。只要能赚钱,什么招他都不在乎。不就是官位不够卖了吗?两步就能解决,第一要大幅提高官位的售价。第二要把官位重复出售。

你看当初崔烈花了五百万就买了一个内部价的司徒,现在五百万只能买个关内侯(低等爵位)。崔烈在司徒位置上屡遭攻击,又花钱挤下去张温当了太尉。屁股还没做热,曹操的爸爸曹嵩就花了大价钱,抢走了崔烈的太尉之职。这就是汉灵帝的生意经,卖出去的官职,保质期随机。大家竞争上岗,谁有钱谁上位。

士大夫集团忧心忡忡,就怕汉灵帝这样乱搞把汉帝国给玩的亡国了。但是汉灵帝不怕,他本来就是个傀儡皇帝,谈什么家国情怀?与其关心社稷,不如充实自己,既然,他最擅长的就是做生意,那么就不如把生意做到极致吧,那样的天下才是真正的我的天下。

但也许老天总想看到金牛座拿出他的精密调度能力来做出更大的事,所以,虽然几经折腾,汉帝国却依然没有倾覆,不仅如此,还让汉灵帝又展现了一次他的政治才华。

于是,垂垂老矣的汉帝国在他手里,又续了一次命,像回光返照般没有亡国。预知汉灵帝怎么为汉帝国续了一次命,请看下章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