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揭祕:哪個朝代的人殉最爲嚴重?

歷史揭秘:哪個朝代的人殉最為嚴重?

所謂人殉,就是用活人殉葬,是古代葬禮中的一種陋俗。古人思想迷信,認為人死後還會同生前一樣,只不過是換了一個世界而已,因此死的時候恨不得把生前的各種好東西或有用得東西都帶走,永遠伴隨著自己。原始社會人們物質生活貧乏,還沒那麼多見識,所以,死的時候也就是把自己的生產工具、武器、日用品等東西帶走,以待解決另外世界的生存問題。到了奴隸社會,奴隸主死後,不但要帶著自己的女人、親信等陪葬,更多的是還將大量的奴隸殺死或活埋來殉葬。讓他們在“另外的世界”繼續以供役使。這種風氣在商代,最為嚴重。

商代前期人殉現象已經相當普遍,到了後期,大中型墓葬幾乎都有人殉。當時人殉成了一種制度:“天子殺殉,眾者數百,寡者數十;將軍大夫殺殉,眾者數十,寡者數人。”據考察,殺殉的辦法是將奴隸們十人或二十人一排,反綁著牽入墓道,東西成行地面向墓室跪著,砍下頭後將屍體埋入,再填上土夯平,每夯一二層便繼續殺殉一批奴隸。在當時,奴隸的死亡估計比一隻小狗小貓的死,嚴重不了多少。

歷史揭秘:哪個朝代的人殉最為嚴重?

除了商王朝統治的中心地區外,各地奴隸主使用活人殉葬的情況也很驚人。如在山東益都蘇埠屯發掘的一座奴隸主大墓裡,有48名奴隸殉葬,而且多數是十二三歲的少年。商王和大奴隸主貴族的陵墓,更成了堆積奴隸屍骨的萬人坑。商代的人殉,數量之多,手段之殘忍,範圍之廣泛,駭人聽聞,充分暴露了奴隸主階級野蠻殘暴的階級本性和奴隸社會血淋淋的階級關係。

人殉制度的式微當在漢以後。式微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一次殉葬的人數減少,一是殉葬強制力的降低,三是殉葬發生的概率降低。當然,漢以後殉葬還是存在。唐宋時作為普遍性法律制度的人殉消失,但是基於"自願"的人殉的個案還是存在。元明清三代,人殉這一罪孽邪惡的制度卻死灰復燃,又流行了近七百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