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大陶瓷」產業格局助力千年瓷都美麗嬗變

訊(記者 邵婧)世界上沒有哪座像這樣,以一種產業支撐了千年。如今的景德鎮,在延續傳承千年產業優勢的同時,大力打造集陶瓷製作、陶瓷經貿、陶瓷科技、陶瓷文化為一體的“大陶瓷”產業格局,推動景德鎮陶瓷產業形成“從無序到有序、從低端到高端、從分散到集中”的發展新態勢。

創新驅動 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景德鎮陶瓷大學中國輕工業功能陶瓷材料重點實驗室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認定為首批中國輕工業重點實驗室;

3D打印等新技術正在改造景德鎮千年的制瓷流程,為古老的瓷業轉型升級提供另一種可能……

近年來,我市堅持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科技對陶瓷產業發展的助力,加大陶瓷原料、設備的科研力度,密切校企、校地合作,苦練“內功”,不斷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和發展水平。

景德鎮紅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高檔日用陶瓷設計、研發、生產為一體的陶瓷製造企業,但面對新形勢,如何探索新路子謀求新發展是擺在公司決策者面前的重大課題。2014年1月28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動下,該公司與陶瓷工業園區簽約,啟動了新廠建設項目。

“新廠建成投產後將成為景德鎮市一流的現代化陶瓷生產基地,主要生產高端日用陶瓷、手工精品瓷、陳設瓷、藝術瓷等。”景德鎮紅葉陶瓷股份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周敏建告訴記者,他們將以新廠建成投產為契機,圍繞企業主體,生產由製造向智造轉變、產品由中端向高端轉變、結構向多元轉變,走創新型、效益型、集約型、生態型的“四型路子”,推動傳統日用陶瓷的繼承創新,增強文化創意元素。

坐落於陶瓷工業園區內的名坊園,是景德鎮陶瓷產業“名人名作坊”的聚集地和手工制瓷基地,園內的作坊各有各的“絕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鄧希平的工作室代表了當代景德鎮傳統顏色釉瓷最高技藝水平、九段燒的系列微波窯爐技術、景浮宮的藝術陶瓷批量複製生產技術、“雲知味”的胭脂紅……這些如雨後春筍般破土而出的知名品牌,其產品均具有附加值高、資源節約、環保低碳等特點,徹底改變了以往日用瓷粗糙、笨拙、低廉的面貌,為陶瓷產業的創新發展、轉型升級帶來了巨大空間和廣闊市場。

盤活資源 探索多元發展之路

千年的積澱為景德鎮留下了豐厚的歷史財富,近年來,我市將棚改與城市產業轉型相結合,使東城棚改、“陶陽十三里”老城棚改、御窯廠國家遺址公園保護、落馬橋元青花遺址保護、建國瓷廠明清窯作群保護、“三紅一光”陶瓷工業遺存保護利用等相互融合,互為補充,這些被盤活的歷史資源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陶溪川是以原宇宙瓷廠土地廠房為核心啟動區而建成的一座文化創意街區,是陶瓷工業遺產利用的典範,涵蓋商業貿易、酒店餐飲、文化創意、藝術交流、會展博覽、文化旅遊、休閒娛樂等功能業態。通過對老瓷廠改造,建成集陶瓷、會展、餐飲、娛樂等各種文化交融的綜合業態街區,實現了更大價值轉化。正在打造的邑空間、集創意市集和網上天貓旗艦店為一體的線下商城、每週末舉行的創意市集活動和大學生創意夜市,使陶溪川成為名副其實的時尚生活和創意工廠的樣板,是景德鎮陶瓷產業由傳統走向現代、由單一走向多元化的真實寫照。

如今,保護、利用工業遺產建設文化產業園在景德鎮遍地開花。已經建成併成功運營的雕塑瓷廠、建國瓷廠文化產業園吸納了大批創業個體。與此同時,陶瓷文化創意產業與

旅遊產業巧妙融合發展,名坊園、御窯景巷、三寶瓷谷等以陶瓷文化為主題的旅遊新業態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使陶瓷文化品牌效應更加凸顯。

聚焦人才 為產業發展蓄力

景德鎮市自古享有“工匠八方來,器成天下走”的美譽。如今,景德鎮廣納陶瓷賢才,已經成為了一塊陶瓷文化人才聚集的沃土,3萬多“景漂”藝術家和陶瓷愛好者在景德鎮創新創業,5000多“洋景漂”在景德鎮朝聖尋夢。同時,良好的環境吸引了許多成功人士回鄉發展,形成了獨特的“景歸”文化現象。

為更好地服務人才,留住人才,景德鎮市專門設立招才引智局、景漂景歸人才服務局,並在前不久召開的全省“人才新政”發佈會上,我市又推出了一攬子具有景德鎮特色的支持政策。比如,對引領景德鎮市陶瓷產業發展的領軍人才,給予最高200萬元的人才經費資助和最高2000萬元的項目配套支持,對在景工作滿3年購買首套住房的,給予最高100萬元安家補助;對為陶瓷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的個人(團隊),給予最高200萬元獎勵。

未來,景德鎮市還將積極創建景德鎮陶瓷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努力打造“四地兩中心”,建設世界陶瓷人才集聚高地,吸引更多陶瓷人才聚集景德鎮,使景德鎮真正成為創業的樂土、藝術的天堂、文化的高地、人才的家園。(來源:景德鎮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