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海國圖志:讀《美國製造創新研究院解讀》有感

很高興有人非常細緻地閱讀了《美國製造創新研究院解讀》這本書,並且提出了感想。能有讀者和實踐者來互動,這是我們作為作者最盼望的事情。如何借鑑國外的先進經驗,發展中國的製造業?這應該是中國製造最為關鍵的一個命題,面對幾百年工業化的底蘊化脈,和麵對新技術的速成主義,折中線在哪裡?期望業內人士都需要多做思考。而對於本書提到的不足,我們也虛心接受。美國製造創新研究院首先是一個寬闊的專業壁壘。這裡我非常高興能與不同行業的專業人士一起合作。感謝各位作者們工作之餘,友情“擠奶”,贊助體力和腦力,而最後我作為總體把關和梳理,統一性做的還是不夠好。看來有些地方也是辜負了和折衝了隊友的努力。第二個問題是美國製造創新的線頭多多,跟蹤起來路上多有歧路,最後就碰到美國體制的大根子。結果就會感覺駕馭不住。本來只想走一條小道,結果卻闖入了原始森林。更大的戰略全景圖,只好期望以後可以有機會能否鼓起勇氣再做努力。

——林雪萍

中國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與美國的製造創新研究院NNMI相對應,一個個中國版的AM、NextFlex、AIM、DMDII應運而生,但似乎又與美版原裝存在這樣或者那樣的差距。這些不足是由何產生又如何糾偏?

任何西方管理學的理論在中國都會遇到水土不服,任何西方社會的最佳實踐在中國都會變得聊勝於無甚至無濟於事——這似乎是百年來深深嵌套在這片傳統文明浸潤的土地上的一個棘手之痛。

作為一直關注製造強國戰略和製造業創新中心建設的筆者近期利用工作之餘,放下手機捧著Kindle拜讀了由林雪萍先生領銜、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名義出版的《美國製造創新研究院解讀》。

該報告從美國國家制造業創新網絡(NNMI)和創新聯盟(IMI,書中稱“創新研究院”)兩個剖面,對近年來美國聯邦政府利用較少且有限的資金,充分調動“產學研”各方積極性共同組成創新聯盟,聚焦於共性技術的研發,共同跨越介於基礎研究和產業化之間的“死亡之谷”,振興製造業的戰略實施進行了深入細緻的闡述。本書從頂層戰略設計、創新政策呼應、政府角色定位、內部利益分配、技術路線擬定、項目運作機制、教育與勞動力保障等諸多方面,向讀者展示了基於西方政治經濟環境下翔實且具可操作性的實施步驟。可以肯定地說,這本書是我參加工作以來,在製造業創新領域接觸到的最有價值的參考資料,充分表達了美國工業體系中調度資源上的章法,正如書序中所提到的,為中國製造呈現了美國工業發展史中難得一見的一次最為齊整的集體“踢踏舞”!

150年前,以《四洲志》為基礎,1843年初版於揚州的《海國圖志》五十卷本讓滿清國人第一次窺得西洋文明之全貌,形成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時代潮流。150年後,似曾相識的歷史以一種全新的面貌再次登上世界舞臺,我們又站在了歷史的分水嶺之上——人類第四次工業革命。工業4.0、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這些概念充斥在社會輿論之上。在一覽太平洋彼岸波詭雲譎的製造業復興偉業,感受先進製造帶來的先鋒科技快感之餘,更驚喜於中國民間智庫和技術社區在追蹤和聚焦國外先進經驗的執著和忠誠。

立德立言、無問西東;為民吶喊、為國奔走——中國科技工作者的的自覺和擔當透過一行行一頁頁的文字讓人肅然起敬。讀書有如交友,能夠通過這份研究報告認識工業界的“睜眼看世界”者無比榮幸。當然,面對似曾相識的歷史和外國先進的實踐經驗,我們又彷彿陷入了無助之中。近年來中國金融與房地產經濟的畸形繁榮和實體經濟的持續失血已經是擺在所有國人面前不爭的事實,加之我們的傳統文化和民族性格歷來以“中庸之道”而著稱,講求倫理規範和等級秩序,與破土於西方民主與科學土壤之中打破一切常規的創業創新精神有著本質的區別。

大洋彼岸遇到的製造業產業化“死亡之谷”在中國也同樣呈現難以逾越的障礙,只不過,美國人用實用主義的國家哲學去打破、去創造、去聯合相關利益各方,以聯盟的形式進行協同攻關。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這個製造創新網絡中,大型壟斷軍工企業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為高強度的研發提供了一個市場出口,有效降低了研發風險,同時也提醒我們先進製造並不是有如國內某些所謂的專家鼓吹的那樣是企業利潤之源,恰恰相反,高強度的研發投入若沒有找到有效的市場出口和“買單人”,其風險並不亞於一次巨賭。當然,目前國內頂層設計的不完善、無國家層面創新法案的授權以及行業條塊分割導致利益的協調成本巨大——這些都是困擾中國製造業強國建設的根源性問題,我們著實無法從西方獲得操作性借鑑。

最後,我也指出一些個人感到的一點不足之處。全書上半部分邏輯不夠整齊。既然要向讀者呈現美國製造業創新政策的演化和創新網絡的籌立,應以時間線敘述最為清晰。但是,由於面向中小製造企業創新網絡和製造業夥伴計劃(MEP)等支線的加入,使得原本非時間線敘述的行文更加“節外生枝”。建議先以時間線為序,闡述網絡和各主要研究院的誕生及演化,再就中小製造企業、會員及知識產權制度、製造成熟度(MRL)等關鍵支線問題著重加以描述。

此外,筆者認為,該書的主要目標閱讀群體是國內的政策制定者和實施者。但是該書西方學術性語言使用頻頻,諸如邊界迴歸、框架性差異、連接、衍生物等,許多內容未置於中文語境下進行“轉譯”。有些概念的提及甚至前無伏筆又缺乏出處和解釋。或許是由於多人合譯合著,在專有名詞的確定上也不盡相同,創新中心和創新研究院多處混用就是一例。希望在本書今後的再版時能夠予以糾正。

就如同百年前國人在硝煙瀰漫中睜眼看世界一般,如何將來自太平洋彼岸的舶來品移植至華夏大地並令其生生不息,則又是路漫漫而修遠兮,考驗著國家的哲學根基和國人的哲學智慧。

新書推薦

文中提到的由林雪萍老師等編著的《美國製造創新院解讀》已經出版,歡迎瞭解美國先進製造的最新趨勢。

作者:鄭捷(浙江嘉興港區開發建設管理委員會 高級工程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