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中國的小公司在紙面上獲得更多貸款,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路透社:中國的小公司在紙面上獲得更多貸款,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央行3950億天量逆回購力度相當一次降準

路透社:中國的小公司在紙面上獲得更多貸款,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

路透社:中國的小公司在紙面上獲得更多貸款,但實際上並非如此

央行加息0.25% 一年期貸款利率提至5.56%

路透社發文表示,中國北京方面希望在四輪政策寬鬆後顯示業績,因此中國的大銀行正在發揮作用,強調他們努力增加對現金匱乏的小公司的貸款,提供抵押豁免和設定貸款目標。

但實際上,根據銀行家和公司高管的說法,銀行對中小企業(SME)的貸款資格要求仍然很嚴格,使得借款過於困難或過於昂貴。

這迫使一些小公司,包括出口商,放棄借貸,暫停投資計劃。

數百萬小公司(大部分是私營公司)的健康狀況對於中國在與美國打一場激烈的貿易戰時抵禦急劇放緩和大規模失業的努力至關重要。

自1月以來,中國人民銀行(PBOC)已削減現金商業貸款人必須持有的儲備金額四次。10月15日生效的存款準備金率(RRR)的最新減少為金融系統增加了超過1000億美元,這是今年最大的淨注入量。

為了指導小企業的貸款,中國當局已向銀行發出指令,安排銀行和私營企業高管之間的會議,併為銀行的“小額貸款”提供稅收優惠。

大銀行熱衷於表明他們正在聽從這個電話。

中國最大的國有控股銀行中國工商銀行(ICBC)表示,已在全國開設了230箇中心,專門為小企業借款人提供服務。

該公司表示,8月份工商銀行對小企業貸款的利率平均為4.64%。這低於第二季度5.97%的平均企業貸款利率。

中國的財政政策傳導機制正在發揮作用,因為自6月以來企業貸款利率一直在逐月下降,中國財政雜誌財新引用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的話說。

據一位當地銀行官員稱,中國農業銀行(AgBank)是該國第三大銀行,其貸款利率上限比溫州的基準貸款利率高出7.5%。

該官員表示,農行還為溫州的小企業設定了貸款發放目標,而一些企業如果有良好的稅收記錄則無需提供抵押品。

溫州是浙江省繁華的港口城市,以其企業家而聞名。其他擁有高度私營小企業的省份包括廣東,江蘇和福建,都在沿海地區。

然而,許多小公司表示融資條件依然緊張,官方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有504萬家企業破產。

“銀行可以通過多種方式使其看起來像是向中小企業提供貸款以實現目標,例如向一家大型母公司貸款給多家較小的子公司,或者向一家大公司提供材料供應商,”一位資深人士表示。銀行家。

事實上,中國官方數據顯示新的銀行貸款激增。

最新的央行數據顯示,前八個月新增貸款總額較上年同期增長近19%,達到11.76萬億元。這有望創造新的全年紀錄,超過去年的13.53萬億元。

但增加的貸款幾乎無法彌補縮小的“影子”貸款,這是監管機構尋求遏制系統性金融風險的主要目標之一。

資產負債表外貸款曾經是傳統上被大型國有銀行避開的小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

優秀社會融資(TSF)的年度增長,包括資產負債表外融資形式在內的廣泛信貸指標,在8月份放緩至10.1%,創歷史新低。

“我們現在確實已經向小公司發放了更多的貸款,但實際上,大多數貸款仍然無法滿足我們的要求,”農行官員表示。

中國國內需求的減弱和出口前景的不確定性也削弱了企業對資金的需求。

廣東一位姓蔡的燈具廠老闆告訴路透社,鑑於經濟放緩,即使銀行提供低得多的利率,他也不會考慮承擔更多債務。

“銀行希望我們在錢充裕的情況下借更多錢,但他們會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提前收回貸款,”蔡說。

“對企業主有什麼用?沒有哪個行業可以在一年內賺取利潤。債務是一種禍害。”

中國人民銀行8月份敦促貸款人不要盲目召回貸款,尤其是面臨經營困難的小企業。

貸款人認為中小企業存在風險,因為他們在違約的情況下擁有有限質量的抵押品或政府支持。現金流通常不足以支付利息。

“過去,對於像中國建設銀行和工商銀行這樣的大銀行來說,向小型企業提供10或200億元人民幣的貸款已經足夠困難,”建行董事長田國立上週在北京舉行的一次行業活動中表示。

“這是一個巨大的成本,不良貸款率為5-6%,或7-8%,甚至更高。因此,銀行沒有資源或動力這樣做,”田說,雖然建行將嘗試。

中美貿易戰的升級進一步威脅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前景。

中國銀行(Bank of China)駐北京首席經濟學家曹元正表示,“大多數中國中小企業都是出口導向型,其出口將受到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 “這意味著他們不太可能投資,因此不太可能借入資金。”

一些經濟學家表示,中國人民銀行的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可能已達到其有效性的極限,而大幅減稅可能會更有效地推動經濟增長。

分析師表示,稅收收入增長仍然很高 - 根據財政部的數據,2018年前8個月增長了13.4%。

“降低存款準備金率是好的,但它並不能治癒所有疾病,”中國人民銀行運營的一份報紙“金融新聞”在最近的一篇社論中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