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社:中国的小公司在纸面上获得更多贷款,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路透社:中国的小公司在纸面上获得更多贷款,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央行3950亿天量逆回购力度相当一次降准

路透社:中国的小公司在纸面上获得更多贷款,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路透社:中国的小公司在纸面上获得更多贷款,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央行加息0.25% 一年期贷款利率提至5.56%

路透社发文表示,中国北京方面希望在四轮政策宽松后显示业绩,因此中国的大银行正在发挥作用,强调他们努力增加对现金匮乏的小公司的贷款,提供抵押豁免和设定贷款目标。

但实际上,根据银行家和公司高管的说法,银行对中小企业(SME)的贷款资格要求仍然很严格,使得借款过于困难或过于昂贵。

这迫使一些小公司,包括出口商,放弃借贷,暂停投资计划。

数百万小公司(大部分是私营公司)的健康状况对于中国在与美国打一场激烈的贸易战时抵御急剧放缓和大规模失业的努力至关重要。

自1月以来,中国人民银行(PBOC)已削减现金商业贷款人必须持有的储备金额四次。10月15日生效的存款准备金率(RRR)的最新减少为金融系统增加了超过1000亿美元,这是今年最大的净注入量。

为了指导小企业的贷款,中国当局已向银行发出指令,安排银行和私营企业高管之间的会议,并为银行的“小额贷款”提供税收优惠。

大银行热衷于表明他们正在听从这个电话。

中国最大的国有控股银行中国工商银行(ICBC)表示,已在全国开设了230个中心,专门为小企业借款人提供服务。

该公司表示,8月份工商银行对小企业贷款的利率平均为4.64%。这低于第二季度5.97%的平均企业贷款利率。

中国的财政政策传导机制正在发挥作用,因为自6月以来企业贷款利率一直在逐月下降,中国财政杂志财新引用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的话说。

据一位当地银行官员称,中国农业银行(AgBank)是该国第三大银行,其贷款利率上限比温州的基准贷款利率高出7.5%。

该官员表示,农行还为温州的小企业设定了贷款发放目标,而一些企业如果有良好的税收记录则无需提供抵押品。

温州是浙江省繁华的港口城市,以其企业家而闻名。其他拥有高度私营小企业的省份包括广东,江苏和福建,都在沿海地区。

然而,许多小公司表示融资条件依然紧张,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有504万家企业破产。

“银行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使其看起来像是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以实现目标,例如向一家大型母公司贷款给多家较小的子公司,或者向一家大公司提供材料供应商,”一位资深人士表示。银行家。

事实上,中国官方数据显示新的银行贷款激增。

最新的央行数据显示,前八个月新增贷款总额较上年同期增长近19%,达到11.76万亿元。这有望创造新的全年纪录,超过去年的13.53万亿元。

但增加的贷款几乎无法弥补缩小的“影子”贷款,这是监管机构寻求遏制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主要目标之一。

资产负债表外贷款曾经是传统上被大型国有银行避开的小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

优秀社会融资(TSF)的年度增长,包括资产负债表外融资形式在内的广泛信贷指标,在8月份放缓至10.1%,创历史新低。

“我们现在确实已经向小公司发放了更多的贷款,但实际上,大多数贷款仍然无法满足我们的要求,”农行官员表示。

中国国内需求的减弱和出口前景的不确定性也削弱了企业对资金的需求。

广东一位姓蔡的灯具厂老板告诉路透社,鉴于经济放缓,即使银行提供低得多的利率,他也不会考虑承担更多债务。

“银行希望我们在钱充裕的情况下借更多钱,但他们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提前收回贷款,”蔡说。

“对企业主有什么用?没有哪个行业可以在一年内赚取利润。债务是一种祸害。”

中国人民银行8月份敦促贷款人不要盲目召回贷款,尤其是面临经营困难的小企业。

贷款人认为中小企业存在风险,因为他们在违约的情况下拥有有限质量的抵押品或政府支持。现金流通常不足以支付利息。

“过去,对于像中国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这样的大银行来说,向小型企业提供10或200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已经足够困难,”建行董事长田国立上周在北京举行的一次行业活动中表示。

“这是一个巨大的成本,不良贷款率为5-6%,或7-8%,甚至更高。因此,银行没有资源或动力这样做,”田说,虽然建行将尝试。

中美贸易战的升级进一步威胁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前景。

中国银行(Bank of China)驻北京首席经济学家曹元正表示,“大多数中国中小企业都是出口导向型,其出口将受到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 “这意味着他们不太可能投资,因此不太可能借入资金。”

一些经济学家表示,中国人民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下调可能已达到其有效性的极限,而大幅减税可能会更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

分析师表示,税收收入增长仍然很高 - 根据财政部的数据,2018年前8个月增长了13.4%。

“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好的,但它并不能治愈所有疾病,”中国人民银行运营的一份报纸“金融新闻”在最近的一篇社论中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