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冬|如果有一天被別人知道自己後,你有什麼值得別人知道的

枕著《論語》,睡出更美好的自己,這裡是小梁在2018年為您帶來的《睡睡平安》。本文內容節選於喜馬拉雅音頻節目《睡睡平安》090期。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


譯:不擔憂沒有官職地位,擔憂的是自己沒有能用以站得住腳的學問與本領。不擔憂沒有人知道自己,只求自己能成為值得別人知道的人。


梁冬|如果有一天被別人知道自己後,你有什麼值得別人知道的


01

你願意要小錢還是大錢?你願意當下有回報,還是延遲迴報?


有一天,一位朋友跟我說有人挖他,從如今這家公司的總監跳到另外一家公司做副總裁,問我怎麼看。我隨手一翻,發現《論語》中有一句話,挺適合他這種處境的。

其實這句話和很多類似的場景都可以對應,比如突然有一天你被求婚了,由女朋友升格為妻子;或者突然有一天你不小心成了大V;再或者突然有一天你從普通科員升為科長,諸如此類。

遇到類似的問題之所以會糾結,其實是我們對自己現在的角色有點兒不滿。如果有機會成為自己心中應該成為的角色,擁有了那個角色的名分、好處時,在那一剎那,我們應該有什麼樣的覺知?應該問自己什麼樣的問題呢?

我那位朋友問我他要不要跳槽去當副總裁。我跟他說:“《論語》裡有一句話,正好可以解決你當下的處境——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他說:“這是什麼意思?”

我說:“大致的意思是,一個人念茲在茲,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否好?是否有一個足夠讓自己施展才華的空間和位置?我如何能夠立得住?內在的本是什麼樣的?

如果有一天不小心讓我到達自己期待的位置上,我坐不坐得住?是先坐在自己期待的位置上,再鍛鍊自己的能力;還是等自己的能力已經遠遠超出了這個位置的需要,再順理成章地,哪怕是慢半拍地獲得這個位置呢?”

“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這句話是說,君子不怕沒有人知道自己,也不擔心被別人誹謗、誤解。他擔心的是自己突然成名之後,沒有足夠的能力可以支撐這一切。這是非常危險的事。

小人要的是貪,因為小人什麼都沒有,所以他總是希望可以獲得更多;而君子總是怕獲得之後,德不配位,遭到更大的譴責(可能是天譴)。

小樑上文提到的君子和小人,是指君子心態和小人心態。我們每個人既可以擁有君子心態,也可以擁有小人心態。

那位朋友繼續問我:“我到底要不要去嘛,我現在在這家公司負責銷售,是有提成的;去那家公司,位置高了,沒有提成,但有期權,算是合夥人,收入可能會高很多,但也可能會低很多,反正不是當下就能兌現的。

現在做銷售總監,每個月清清楚楚該有多少提成,可以馬上拿走;到那家公司可能要到年底,甚至幾年之後融資成功了,或者上市了,才會有一大筆分紅。”這就是當今社會普遍的現象。

《論語》的道理放在這裡,依然是成立的——你願意要小錢還是大錢?你願意當下有回報,還是有延遲迴報?你願意即刻用位置來證明自己的角色,還是願意內在充滿了之後,有一天迫不得已被提拔到一個更高的位置,但其實早已遊刃有餘?你願意生活充滿風險,還是願意擁有更高的確定性?……這都是小人心態和君子心態的分野。

讀《論語》最大的好處是,它可以幫助我們清楚地看見自己身上的小人。

梁冬|如果有一天被別人知道自己後,你有什麼值得別人知道的


02

真正的大成就者,往往都是和光同塵的


關於後面半句,君子不擔心自己不為人知,甚至是被人誤解,更擔心的是,自己被人知道了之後,發現其實自己內在是空的,到時候更跌份兒。

想來也的確是這樣,很多人還沒有準備好就成名了(也可能因為太年輕)。別人我沒法指責,小梁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當年的感受。

小梁也許是運氣好,也許是運氣不好,反正在大學剛畢業一年就進入了電視臺,因為職業原因,很快就在珠三角地區,還有其它能夠收看到這個電視臺的社區被人們瞭解。剛開始時,又沒錢又有名,關鍵是還沒有讀過什麼書,自我感覺還挺好,每天都覺得自己是個角兒,後來發現其實自己並不快樂。

人生四個境界中的最高境界是沒有名而有料(真才實料的知識、能力、財富);第二個境界是有名又有料;第三個境界是無名無料;最差的境界是有名無料。

當年我媽媽買房子,貸款了十八萬,二十五年,可想而知當年小梁在鳳凰衛視的收入有多低。雖然名氣很大,可這讓我很痛苦啊,挺有名的一個人,住不了別墅,回廣州父母家時,擠在電梯裡,那種難受勁兒如坐針氈。大家在電梯裡看見這個人好奇怪呀,剛才還在電視裡,怎麼這會兒出現在我們小區裡了呢?我自己也覺得很難受,戴著帽子、低著頭。在餐廳吃飯也是,電視臺在香港,吃飯在廣州。有那麼幾年時間,自己感覺做的與獲得的嚴重不匹配。

後來,有幸不再作為電視主持人,去了IT公司工作。在樓下的飯堂裡和很多程序員、工程師等同事一起吃飯。雖然他們後來都是著名的百度和新浪公司的員工,但那時其實大家都沒有什麼錢,百度還沒有上市。在黑乎乎的地下三層的飯堂裡,吃著黑乎乎的茄子、土豆,菜裡偶爾有半片魚和肉。

有一天我抬頭望去,當年明朗得像一輪皓月一樣乾淨、英俊得不得了的我的老闆Robin李,一個人安靜地坐在眾人堆中吃午餐,既沒有著急,也沒有任何不舒服——那是幾個月後就會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百度CEO。

我遠遠地看著他,突然覺得這才是真正的境界——已經很有料了,已經知道自己要做什麼了,各方面都很有成就了,但仍然和光同塵地在理想國際大廈地下室的餐廳裡,安靜地吃著飯。那一秒鐘我度過了自己內心最重要的障礙期,我想我是什麼呀,什麼都不是,還老給自己貼標籤。

後來我發現,很多真正的大成就者往往都是和光同塵的,他們並不以自己所處的位置、所擁有的名聲自居,往往關心的重點在於自己內在的價值是不是還在提升,對於其他人怎麼看自己,反而不那麼關心。

現在想來,這句話實在是太好了。關心什麼?關心“何以立”。如何讓內在有一樣東西撐得住自己,不至於給你一個位置的時候內心發虛,不至於給你一個名分,內心覺得其實德不配位。


梁冬|如果有一天被別人知道自己後,你有什麼值得別人知道的


03

如果有一天被別人知道自己後,你有什麼值得別人知道的


後來,一些做心理諮詢的朋友告訴我,總是覺得自己憑什麼可以擁有這些,這是一種病態,叫作不自信、自我不認同。

有一段時間我也深刻地反省了,如是這般煎熬了幾個來回以後,小梁終於發現,原來常常覺得自己不配某件事,並不是病態,因為表面上看我們應該得到的和已經得到的,比自己內在的能力對應的價值高太多了。

擁有這種心態會有什麼好處?最大的好處是常常覺得自己太幸運了。如果有一天這些東西被拿走,也不會覺得有什麼不公平。價值嘛,總是要回歸的。

以前小梁看見有些人在網上對我有詆譭、有非議,總是很生氣。當然現在也沒有能擺脫得了,多少還是會沮喪。但換個角度認真想想,人家說得不對嗎?如果我是一名聽眾,可能也會這樣想吧。

有了這樣的心態之後,整個人好多了。因為我開始發現,外在的名聲、外在的待遇、外在的毀和譽(誹謗、毀滅、傷害和讚譽),不是不重要,而是它可能不應該成為我們關注的焦點。我們關注的焦點,永遠都應該是自己是否有充分的能力、是否有充分的涵養、是否有充分的覺知……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一個人不應該擔心自己是不是擁有好的地位、好處、待遇,而應該關心是什麼在裡面支撐著自己。

一個君子不應該擔心不被人瞭解,甚至被人誤解,他的焦點應該在於如果被人知道了自己之後,有什麼值得別人知道的。

有了這種心態之後,自然就能睡好覺了。


——今日互動——


你願意要小錢,

還是要大錢?

你願意當下有回報,

還是有延遲迴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