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封殺除草劑之吡氟醯草胺使用技術

作用方式

吡氟酰草胺(diflufenican)屬於取代吡啶基酰苯胺類除草劑,在雜草發芽前後施用可在土表形成抗淋溶的藥土層,在作物整個生長期保持活性。當雜草萌發通過藥土層幼芽或根系均能吸收藥劑,藥劑作用能否發揮取決於藥劑能否均勻地覆蓋地表。在土表或離土表很近的雜草種子發芽後,通過幼芽和根系兩個途徑吸收藥劑。當藥劑向上傳遞時,藥劑抑制類胡蘿蔔素生物合成作用,吸收藥劑的雜草植株中類胡蘿蔔素含量下降,導致葉綠素被破壞,細胞膜破裂,雜草則表現為幼芽脫色或白色,最後整株萎蔫死亡。老的植物組織會因新葉的光合作用受抑制而最終受影響死亡死亡速度與光的強度有關,光強則快,光弱則慢。可在雜草芽前或芽後使用。對傘形科(胡蘿蔔)和菊科的一些屬,幾乎無效。

吡氟酰草胺特點

吡氟酰草胺殺草譜寬,可防除大部份闊葉雜草;施藥適期較長,可在播種期至拔節前;在土壤中的藥效期較長,可兼顧後來萌發的豬殃殃、婆婆納、堇菜等,以及春季延期萌發的雜草如蓼;藥效穩定,基本不受氣候條件影響土壤中殘效期較長。

小麥封殺除草劑之吡氟酰草胺使用技術

適用範圍 適用於大麥、小麥田有效防除小麥田豬殃殃、繁縷、牛繁縷、婆婆納、寶蓋草、麥家公、野油菜、薺菜、播娘蒿、野老鶴草等絕大多數一年生闊葉雜草。對禾本科莎草也有效。可與防除禾本科雜草的除草劑混用,適合與之混用的除草劑有:異丙隆;與2甲4氯鈉鹽、雙氟磺草胺、苯磺隆等混用,可以擴大其殺草譜。

吡氟酰草胺使用及劑量

小麥或大麥田芽前或芽後施藥,一般以125-250克/公頃為宜(有效成分計),若重點防除豬殃殃,用量為180~250 g (a.i.)/hm2。為了增加對禾本科雜草的防除效果,可與防除禾本科雜草的除草劑混用,適合與之混用的除草劑有異丙隆等,根據防除對象需要確定混配比例。如將1,500~2,000 g (a.i.)/hm2異丙隆與吡氟酰草胺200~250 g (a.i.)/hm2混用,可使其對鼠尾看麥娘的防效由50%提高至95%。

吡氟酰草胺注意事項

在小麥播種後至拔節前均可使用,霜凍期和拔節後禁止使用;推薦最佳使用時期為小麥播種後至分櫱初期。

小麥苗前和苗後及早施藥,除草效果最理想,隨雜草葉齡增加防效下降,但豬殃殃在1~2分枝時對本劑最敏感。苗前施用,效果可維持到春季雜草萌發期。但若苗前雨水多,最好延期到苗後早期施用,以保最佳效果。

冬後施藥,建議混用其他闊葉類除草劑,加強防效。

配藥時注意二次稀釋,噴霧要均勻。

播後封閉除草時,要保證每畝30升的用水量,每畝地2桶水。

土壤墒情差時,建議推遲用藥;可在澆水後或者墒情好時再用藥。·

需精細平整土地,播後嚴密蓋種,然後施藥,藥後不能翻動表土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