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金融綁架的IT公司該反思了

在斐訊的合作方聯璧金融出事後之後,“零元購”大軍中另一家明星公司極路由也走向了破產邊緣。8月2日,極路由創始人王楚雲的一篇公開信刷爆朋友圈,在回顧了極路由發展歷程的同時,也坦言目前資金鍊也完全斷裂。實際上從斐訊和極路由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目前IT行業正在被金融所綁架,而被金融綁架的IT公司該反思了。

​如今的IT行業可謂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20年前那種躺著掙錢的舒服日子早已一去不復返。就拿手機為例,除了蘋果和三星以外,其他手機的綜合淨利潤都在5%以下,早前雷軍說小米要保持綜合淨利潤不超過5%的時候被很多IT大佬diss,原因就是現在的IT行業特別是消費級市場由於競爭過於激烈,因此大部分企業也就是掙個白菜錢。

既然硬件業務不怎麼掙錢,若想企業想繼續做強做大就就必須得找到另外的生財之道。手機類的不用多說,廣告、軟件分發等都是很好的增收途徑,可路由這種最開始設置完就幾乎不會再登錄管理界面的產品顯然不適用於此。

在這種情況下,斐訊和極路由開始將目光轉向金融行業,兩者不約而同的選擇了與P2P平臺進行合作的“零元購”模式。說到“零元購”就不得不提海外盛行的“購後返還式”打折。所謂“購後返還式”打折是在購買商品一段時間後(一般是一個月)商家將承諾打折的資金用支票形式寄給消費者來完成打折,這種模式的本質是為了維持商家的現金流,同時暫扣一個月的錢利息也是筆客觀的收入。

被金融綁架的IT公司該反思了

​“零元購”的本質同“購後返還式”打折一樣,商家看似血虧實則不然。以斐訊路由器為例,儘管標價動輒幾百,但實際上真正的生產成本只有幾十(賣2000的成本也不過幾百),對於資金平臺來說,只要在一個月內把成本費掙到就沒問題。而看看目前的各種堪稱高利貸的小額貸款,理論上這種生意模式是可行的,但問題恰恰出在了這裡。

最近幾個月可謂P2P行業的黑暗時期,再加上整體經濟大環境不佳,暴雷暴的都已經快讓人麻木了,在這種情況之下極路由和聯璧的悲劇也很容易讓人理解,只是筆者感到很可惜,極路由這樣靠技術起家的公司最終卻倒在了自己挖的金融大坑裡。

被金融綁架的IT公司該反思了

​筆者曾經體驗過一代極路由,雖然價格不便宜但憑藉“翻牆”功能還是收穫了一批極客粉絲。只是好景不長,在政策的影響下,從取消“翻牆”功能之後,極路由就好像陷入了迷茫。像智能路由、區塊鏈挖幣這些熱點極路由都蹭過,但好像蹭過之後都沒有濺起多大的浪花,也背離了最初的理想““提供方便的網絡配置,解決高性價比和穩定上網的問題”

在筆者看來,當一家企業如果業務上顛倒主次之後基本都不會有好下場,而08年那場金融危機就是最好的證明。在危機發生前,美國的大量公司甭管是做零售的還是汽車的基本都一窩蜂的去搞信用卡業務,而當金融危機發生時,這些曾經為公司賺取大量利潤的部門卻成了讓公司走向破產的定時炸彈。

2015年4月10日,通用電氣(宣佈將在未來兩年內剝離旗下價值3630億美元通用金融(GE Capital)的大部分金融業務,“結束公司多元化發展的歷史,以期更加專注於高端製造業”。這意味著GE在經歷了80多年科技與金融結合發展後,拋棄產融結合,迴歸製造業。

斐訊和極路由的悲劇已為整個市場敲響了警鐘,而對於其他正在努力耕耘金融市場的IT公司來說,也許該停下腳步想想曾經的初心,不要到了危機發生時才追悔莫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