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中關村區塊鏈聯盟理事長元道:數字身份讓巨頭優勢“歸零”,用戶不再被平臺“綁架”

冰山露出水面部分只有20%,而水面下的80%才是真正競爭力的體現。

在最近“破界·顛覆”獵雲網2018年度區塊鏈產業峰會上,中關村區塊鏈產業聯盟理事長、IDHub顧問元道發表了主題演講。他認為,區塊鏈不會對傳統互聯網進行全面顛覆,而是通過繼承的方式,將以去中心化的數字身份和金融支付為代表的平臺核心競爭力下沉到基礎設施層面。

中关村区块链联盟理事长元道:数字身份让巨头优势“归零”,用户不再被平台“绑架”

能力下沉:以開放共享重構區塊鏈基礎設施

過去20年,在每一個偉大的互聯網公司提供完美產品體驗的背後,其實是在不斷構建互聯網平臺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也就是構建寬廣的護城河,而這個工作大部分都體現兩件事上:一個是數字身份,一個是金融支付。

當這兩個能力被抽離出來,通過開源、開放、共建、共享的形式,讓它下沉到基礎設施層面,那麼它也就被賦予了一種可以繼承的特性,因為沒有這些代表核心能力的軟件代碼的開源,也就不會產生新一輪的創新。

在能力公開後,基礎設施和基礎資源將得到更為合理的重構和重新調配,沒有任何平臺可以通過這些來綁架用戶,也使得越來越多的私有能力變成公有能力,讓傳統互聯網公司的某些優勢“歸零”,使大家可以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迎接創新和創業的藍海。

元道表示,未來在繼承互聯網核心能力以及建設新型公共基礎設施方面,將有大量主流上市公司、主流資本和主流人才會聚集在區塊鏈這個藍海。

公開與共識:未來數字世界的通行法則

公開與共識如今已成為數字世界的通行法則。今天,一條公鏈就是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從公鏈開始,因為它的代碼是開源的。傳統互聯網的幕後英雄是底層基礎協議,基礎協議之上是IP地址和全球服務器,這些東西默默無聞支撐著全球互聯網的運營。但這些代碼和運營節點並不能被一個機構所獨有,只有取得群體共識才能得以順利運行。

不同於BAT、Google、Facebook這樣的巨型互聯網平臺公司向用戶提供的基本服務,未來區塊鏈將是一個與互聯網平行的新世界,這個新世界的基本服務是由公鏈提供。

2018年是公鏈的元年,一個公鏈代表一個共識,它一定是非常豐富多彩、縱橫交錯、百鏈競發的公鏈系統。當然共識之上還會有共識,就會出現跨鏈、多鏈,以及很多新一代的多利益關聯方的一些模塊組建協議,這些還都只是剛剛開始。不僅是底層鏈,任何一個應用,也可以成為凝聚共識的起步。一款應用長出來的不僅是一個互聯網平臺,也將是一個包含了治理、自金融的一個通證經濟。

共同成長:區塊鏈要和實體經濟此長彼漲

近期,在胡潤研究院最新發布的《2018胡潤區塊鏈企業排行榜》中,鑑於IDHub數字身份技術率先在禪城政務和公共服務系統進行落地應用,光載無限成功躋身“區塊鏈創新企業Top50”。對此,元道表示,區塊鏈要回歸實體,讓數字經濟為實體經濟服務;另一方面,實體經濟要和區塊鏈此長彼漲,承上啟下,共同成長。

從區塊鏈和傳統產業的關係看,傳統產業並不會因為區塊鏈的出現而消亡,反而會被重新定義,煥發更大活力。元道表示,如果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隨時擁有數字身份,隨時和任何人進行實時支付與價值交換,這將大大消除互聯網發展的數字鴻溝。

在區塊鏈全新的基礎設施中,任何組織、任何人、任何物品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通過更多人、組織參與價值的創造和分享,從而讓不同垂直領域都可以變成自生長的經濟形態。

以下是元道先生在“破界·顛覆”獵雲網2018年度區塊鏈產業峰會的演講全文:

區塊鏈產業和產業區塊鏈是一對的。去年我跟孟巖老師(注:CSDN副總裁)一塊對Token這個事做翻譯和定義的時候就做了一個連接,區塊鏈貨幣連接的應該是數字經濟,區塊鏈是數字經濟的一次動力切換,它不僅僅從草根,從邊緣開始,它一定會進入主流,進入主流的上市公司、主流的資本、主流的人才,大部隊會聚集到這個藍海戰場。

我最近也是反反覆覆在想兩個事情,一個是從互聯網去想區塊鏈,一個是從區塊鏈去想互聯網。大家都在談區塊鏈會不會顛覆互聯網?我自己最近思考更多的感受是,與其說是顛覆,不如說是一個全面進程。區塊鏈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一次承上啟下,它全面繼承了互聯網的成果。

如果技術上再深入一點解讀,是怎麼繼承的呢?

我們在互聯網世界的水平面上看到的是很多每天在改變我們生活的互聯網平臺公司,而在互聯網的水平面以下是看不見的基礎設施,今天有這麼大的互聯網世界,前提它的底層是開放的。而整個區塊鏈的本質是什麼呢?

過去20年每一個偉大的互聯網公司在提供最完美的產品體驗的背後,其最後構建的護城河大部分是落在兩件事上:一個是身份,一個是金融支付。這兩件事情構建了水平面之上互聯網平臺公司的核心競爭力。如果這兩個能力被拿出來了,讓它下沉,沉到水平面以下去,讓它變成開源開放的。這意味著什麼?

第一,這些能力可以被繼承,變得更加透明、開放了,所有的程序員都可以用它的代碼。公開是公平公正的基礎,沒有開源什麼都沒有。過去在互聯網時代這些偉大的能力是私有協議,是看不見的。代碼看不見,你不能修改它,不能直接針對代碼操作。

第二,公開以後大家又都回到一條起跑線上,重新歸零了,創業又從紅海進入藍海,一場偉大的社會實驗又要開始了。這是從區塊鏈的角度解讀互聯網,即協議、下沉、鏈開源,所有東西又變成同一條起跑線上的競爭。

如果再換一個角度用互聯網的角度來解讀一下區塊鏈。如果它變成像互聯網這樣的一個獨立於傳統經濟的世界(第三個平行世界),第一個是傳統世界,誕生了500強;第二個是互聯網世界,誕生了BAT、美國的Google、Facebook等;第三個平行世界誕生的時候,如果區塊鏈真變成一個平行世界,它總會有很多最基本的構架,總會有一些類似“七通一平”的基礎設施,總會有像今天互聯網的寬帶、大型數據中心這樣的一些基建。

如果用這個角度,從我們過去看互聯網發生的事情來解讀區塊鏈,我們展望一下未來可能出現的事情是什麼呢?

剛才講了,如果一個私有的大型互聯網平臺最核心的能力身份跟支付變成開源的,但是這個開源沉到下面的時候全球不是一個開源的。過去我們講是全世界一個TCP/IP,一個TCP/IP打遍全世界。

今天一條公鏈就是一個世界,這個世界從公鏈開始的,因為它的代碼是開源的。對比下互聯網平臺,下面有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其實幕後的英雄是互聯網的基礎協議,基礎協議之上的是IP地址,是全球服務器跟運營,這些東西默默無聞支撐著全球互聯網的運營。而這些東西是不能被一個機構所獨有的。不管哪個互聯網公司多強大,它都不能去控制全世界所有的IP地址,它不能控制全世界的域名解析,不能控制全世界的域名跟服務器。

這些東西應該怎麼運營呢?就是社群機制,它應該是多關聯方的,不管你是互聯網的用戶、互聯網的平臺、互聯網的技術、互聯網的監管者都應該參與到多關聯方的治理中去。所以在過去20年互聯網所有地方都講社區,但是有一個地方用了社群這個詞,這就是IPS和IPF,因為這些地方不能被壟斷,要保證公開公平公正透明。

所以如果說今天區塊鏈新世界要從互聯網學習的話,第一,像剛才講的要把互聯網核心能力拿出來,開源;第二,要重新建立一個更大範圍的治理,形成共識。

我一直認為說2018年才是真正公鏈的元年,前面都是鋪墊。這個世界不會被一個公鏈所壟斷控制。為什麼需要很多公鏈呢?我心目中的公鏈世界是縱橫交錯,有水平的,有垂直的。為什麼不能一條鏈?就像今天的操作系統,在PC時代Windows控制了全球;在移動智能時代安卓、IOS控制了全球手機;在公鏈時代還會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我的想法是,一個公鏈代表一個共識,這個共識是豐富多彩的共識,這就告訴我們應該要有豐富多彩的公鏈。當然共識之上還會有共識,就會出現跨鏈、多鏈,以及很多新一代的多利益關聯方的一些模塊組建協議。這些都是剛剛開始。

任何一個偉大的應用它可以成為凝聚共識的起步,誕生於一款應用,最後長出來的不是一個像互聯網的平臺公司,它會長出一個包含了治理、包含了經濟的一個體系。治理跟管理有質的區別,治理是具有一定的社會管理職能的,不是公司的管理,是社會的管理。所以一條公鏈就是一個品牌的世界,它在這個世界裡的符號是通證,每個通證都包含著密碼學精髓,在全球都跑的通的共識符號。這個如果能達成共識的話,公鏈世界不會是一條鏈,它一定是一個非常豐富多彩的、縱橫交錯、百鏈競發的公鏈系統。

再往下說垂直、水平。作為一個用戶他會面對著兩個群:一個是鏈群,一個是社群。剛才講了社群不是社區,它從社區開始,不僅僅是一個愛好興趣,它會是一個價值觀,會是信仰。社區和社群有很大的區別。我們說全球華人、華語都是社區,但是基督教是社群,這是完全兩回事。我們今天看到的還都是很孤立的剛剛開始的一些鏈,正在快速成長當中,它的鏈群跟社群會在交互當中去成長。

今天我們談區塊鏈不僅僅是開會、不僅僅是發幣,主流產業一定會進場,主流的上市公司一定會進來,主流的人才一定會進入這個藍海,不管像綠色環保、大規模製造、智能製造、普惠金融、小微經濟等,所有的這些主流的行業都會去擁抱社群,都會去擁抱鏈群,自己可以設一條公鏈,也可以擁抱公鏈,當也可以加入一個公鏈共同體。

像環保產業既有公益組織,有政府部門,有執法單位,有涉及到的設備廠商,這麼多的不同的人群怎麼把大家協同在一塊?這個協同怎麼大規模的協同?怎麼每一步的協同都能形成階段性的共識?讓這個共識用代碼的形式變成全球的證明,這就是通證。

沒有通證不會有區塊鏈,更不會有區塊鏈產業。所以通證是區塊鏈的基礎,這是硬幣的兩面,左邊是區塊鏈,右邊是通證,只有通證才能打通把不同的人聯繫起來,變成一個大規模協作,而且有正激勵,有負激勵(做對了就激勵,做錯了就懲罰),不需要其他介入,完全靠代碼。

過去講是不是要成立什麼委員會,不需要,今天它可以依靠社群,可以自下而上。社群很虛,代碼很實。實的和虛的這兩個力量結合在一塊,就可以把過去的很多需要政府做的指揮系統變成是一個區域經濟,變成是很多產業各種垂直領域自己可以去成長的經濟形態。

所以從2017年市場上就達成共識,區塊鏈還得有通證,每個白皮書上都要有通證經濟。但是大家當時對通證的理解比較初級,從通證就可以找到通證經濟體,從通證經濟體可以找到公鏈經濟體,一點一點演變,這些東西今年都會一個一個出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