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淨利潤大降95%,鴻特科技助貸業務被團貸網拖累

上週五(10月12日)晚間,A股公司鴻特科技(300176.SZ)發佈了2018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

消金界注意到,在2018年第三季度,公司業績出現了高達95.74%-99.57%的大幅下滑,預計盈利僅為100-1000萬元。

消金界發現,鴻特科技此前主要為P2P平臺團貸網提供助貸業務,而網貸P2P行業在2018年第三季度遭遇了“暴雷潮”,鴻特科技同期的業績大幅下滑,也就不難理解了。

三季度淨利潤大降95%,鴻特科技助貸業務被團貸網拖累

淨利潤單季大跌

從年初到三季度末,鴻特科技盈利能力並不差,甚至可以說形勢大好。

據公告,該公司在2018年前三季度預計實現盈利3.83億元至3.92億元,同比增長36.66%至39.87%。

但鴻特科技預計,該公司在第三季度淨利潤僅為100-1000萬元,表明其在這一階段遇到了重大困難。

對此,鴻特科技給出的解釋是,“在金融科技信息服務業務方面,2018年上半年經營良好。第三季度,受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監管政策變化影響,兩家金融科技子公司探索業務戰略轉型,收入及利潤出現大幅下降”。

2018年上半年和第三季度,這兩個時間段,恰好和網貸P2P行業由“迅猛發展”轉為“爆雷不斷”相重合。

三季度淨利潤大降95%,鴻特科技助貸業務被團貸網拖累

鴻特科技2018年中報顯示,公司的金融科技信息服務業務,主要由三家全資子公司提供:分別是廣東鴻特普惠信息服務有限公司(簡稱“鴻特普惠”)、廣東鴻特信息諮詢有限公司(簡稱“鴻特信息諮詢”)和廣東鴻特互聯網科技服務有限公司(簡稱“鴻特互聯網”)。

上述三家全資子公司,主要為小微企業及個人提供借款諮詢服務——包括信息蒐集、信息公佈、資信評估、信息交互、借貸撮合等,也即助貸服務。

所謂助貸業務,指助貸機構利用自身掌握的獲客、風控及貸後管理優勢,向資金方(包括網貸、消費金融公司、小額貸款、銀行、信託等)推薦借款人,並獲取相關服務費的業務。

2018年上半年,鴻特普惠盈利2.88億元,鴻特信息諮詢盈利0.75億元,兩者合計貢獻了3.63億元的淨利潤;鴻特互聯網虧損0.14億元,對上市公司的業績影響較小。

前兩個季度還在盈利,第三季度淨利卻大幅下滑,助貸業務的縮水難辭其咎。

三季度淨利潤大降95%,鴻特科技助貸業務被團貸網拖累

助貸業務受衝擊

一直以來,鴻特科技和團貸網的關係極為緊密。

2017年,鴻特科技95.48%助貸業務是與團貸網合作的,對後者具有極大依賴性。

而2018年前三季度,團貸網的撮合融資額,分別為166.70億元、65.07億元和28.36億元(合計260.13億元),整體明顯呈現下降趨勢,跌幅極為明顯。

三季度淨利潤大降95%,鴻特科技助貸業務被團貸網拖累

作為對比,團貸網2017年撮合融資額則為563.67億元。2018年前三季度的這一數據,甚至連去年全年的一半都沒有達到。

團貸網撮合融資額的大幅下降,使得鴻特科技的助貸業務大受衝擊,進而拖累公司業績。

對鴻特科技而言,助貸是公司的核心支柱業務。

財報顯示,2017年度,鴻特科技的助貸業務營收佔總營收比重為46.97%,助貸淨利潤佔淨利潤總額的84.92%,促成借款金額合計為129.8億元,借款人數18.88萬人。

鴻特科技的助貸業務收入,主要來源於服務費,其中鴻特普惠為一次性收取、鴻特信息諮詢為分期收取。

為降低對團貸網的依賴,鴻特科技此前作出了三大調整:

1、拓展資金合作機構。2018年4月以來,鴻特科技已經與銀行、保險、小貸等多家機構簽署協議,向後者推薦借款用戶;

2、在政策不明朗的情況下,暫不擴大與P2P平臺的合作業務;

3、金融科技業務重點以科技為核心,加強大數據風控、人工智能方面建設,以技術輸出為發展方向,去除主要為借款人提供借款諮詢方案及服務的情況。

從公司前三季度業績預告來看,上述調整還未見到明顯成效。

三季度淨利潤大降95%,鴻特科技助貸業務被團貸網拖累

系實控人資產裝入

鴻特科技的助貸業務,是從當年100萬元收購正合普惠的商標開始的,當時主要由它為團貸網推薦借款人。

值得注意的是,正合普惠、團貸網均是派生集團旗下公司,而派生集團的股權,45%屬於盧礎其、25%屬於盧楚隆、15%屬於盧楚鵬、15%屬於葉遠璋。

而鴻特科技控股股東廣東碩博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其股權結構和派生集團一模一樣。

換句話說,鴻特科技、團貸網、正合普惠這三家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是相同的。

這也就能解釋,為什麼在鴻特普惠接棒正合普惠,為團貸網推薦借款人後,團貸網竟一反行業慣例,自行承擔逾期壞賬,而不是要求鴻特普惠回購債券、或用保證金先行償付。

團貸網不可能是“活雷鋒”,優先保證A股公司鴻特科技淨利潤的背後,可能涉及實控人複雜的利益分配考量。

此前有媒體猜測,鴻特普惠是由正合普惠演化而來,系“兩塊牌子,一套人馬”。

更有網友爆料稱,“我們與他們有業務往來,因此知道一些東西。之前團貸網(正合普惠)所有門店,統一更名鴻特普惠,員工都是團貸網的原班人馬,做房抵類借款,年化利息在25%左右,鴻特普惠收取3%手續費,具體怎麼分配,肯定很複雜。”

三季度淨利潤大降95%,鴻特科技助貸業務被團貸網拖累

三季度淨利潤大降95%,鴻特科技助貸業務被團貸網拖累

存在風險

去年一份《關於就聯合貸款模式徵求意見的通知》(以下稱《通知》)在網絡流出,稱只有銀監會批准設立的持牌金融機構才能從事互聯網聯合放貸業務。

如果按照《通知》的要求,鴻特科技並不具備助貸資質。不過,其業務是幫助P2P平臺找借款人,又不完全符合《通知》的監管內容。

鴻特科技的這一業務的合理性還有待商榷。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鴻特科技對團貸網存在極大依賴性。這一點,其在相關公告中也予以承認。

此前,鴻特精密專門生產鋁合金壓鑄件,常年淨利潤在5000萬元下方徘徊。之後,按公司公告的說法,“搭上了互金行業快速發展的順風車”,才有了業績爆發。

然而,對於鴻特科技這樣藉助互聯網金融轉型的公司而言,潛在風險正在逐步暴露出來。如做冰箱的奧馬電器(002668.SZ),其全資孫公司網金(平潭)運營及管理的“錢包金融”,已出現逾期,進而引發“擠兌潮”,給奧馬電器的發展帶來了困擾。

當初轉型互金,鴻特科技和奧馬電器們到底上沒上對車呢?

歡迎關注“消金界”,在後臺留言,與作者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