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轰20何时能首飞 先要解决这个天生难题!

近日央视首次确认轰-20编号,并称该机的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在网上引发热议。轰-20是我国首次研制的有人驾驶飞翼隐身飞机,研制难度远超过之前的“利剑”飞翼无人机。

中国轰20何时能首飞 先要解决这个天生难题!

轰-20在研制上的一大难点可能就是如何满足低空高速突防对飞行品质的要求。虽然随着智能化武器弹药的发展,现代远程轰炸机的作战模式已经逐渐转向以高空空射火力圈外制导空地武器为主,尤其是发射远程巡航导弹,大幅提高了自身的生存能力。

但在现代高烈度战争中,低空突防仍是轰炸机空司作战的一项重要战术,即使对于隐身轰炸机来说,仍需要在低空依靠地形的掩护避免被敌方雷达和光电观测系统发现。

这一点在美国研制B-2隐身轰炸机的过程中可以看出,B-2的机翼结构一开始是为高空飞行设计的,无法满足低空飞行阵风载荷的需求,结果在低空高速飞行中出现机翼上下抖振的问题。最后美国空军责令诺斯罗普公司重新设计机翼,以满足对B-2低空高速飞行的需求,这一设计修改导致B-2超重,载弹量减少和作战半径缩短,项目研发时间拖延和成本超支,付出了重大代价。

所以轰-20在研制上应该吸取了B-2的教训,在一开始就把低空高速突防能力放在重要位置。但对于飞翼轰炸机来说,要实现可以接受的低空高速飞行品质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飞机的翼载荷越大对于低空阵风就越不敏感,飞行得就越稳定。而飞翼轰炸机整个机身全是机翼,到处都能产生升力,虽然这种布局具有最小升阻比,但也使翼载荷最小化。例如B-2正常起飞重量下的翼载只有329千克/平方米,相当于F-15E,比苏-35还低,这影响了该机的低空高速飞行品质。

中国轰20何时能首飞 先要解决这个天生难题!

轰-20也面临相同的问题,所以克服低空高速飞行中因阵风引发的颠簸就成为提高该机低空突防成功率的关键。轰-20可以仿效B-2,在机尾布置一个名为“海狸尾”的气动补偿面,用来抵消低空颠簸。

中国轰20何时能首飞 先要解决这个天生难题!

B-2的海狸尾位于两侧发动机尾喷管之间的尾部末端,呈三角形并可整体向下偏转,以此产生低头力矩。B-2的海狸尾属该机阵风缓和系统的一部分,在低空飞行中遭遇颠簸时,该系统可在飞行计算机的控制下自控操纵海狸尾进行偏转抵消,获得令人满意的低空高速飞行品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