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性法師:人的內心所表現出的種種情緒,是很難掌控的


宗性法師:人的內心所表現出的種種情緒,是很難掌控的


認識管理

管物是初淺的管理

我認為,只要有人的地方就需要管理,而沒有人的地方同樣需要管理。為什麼呢?比如這間屋子裡擺的桌子和凳子,如果它們東一個、西一個,雜亂無序地放著,別人走進來一看,就感覺很亂,自然沒有好印象。但是,如果把桌子和凳子一排一排地擺放好,使它們很有序,別人走進來一看,就會覺得很整潔,就能留下好印象。

這種情況,我把它理解為一種初淺的管理。桌子凳子往往比較容易管理,想放在哪兒,就能放在哪兒,它不會反抗,始終聽你的安排。當然,這需要你親自動手去做。

可是,有本事的人不用動手,只要張嘴一喊就行了。看過濟公活佛的故事嗎?大雄寶殿裡的檯面髒了,濟公就去打掃衛生。可爬上爬下的,有點麻煩。他就跟羅漢講:“大羅漢、小羅漢,請你們先出去一下,等我把衛生打掃完了,你們再進來。”那些羅漢就一個個地排著隊出去了,比你們排得還整齊。

管人比管物難

由於我們在管理桌椅板凳的時候,它們從不反抗,所以在管理人的時候,也總是希望別人都要聽我的話。我說一,你不能說二。大部分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情緒狀況。

我剛出家時,住在另一個寺院裡。有一次寺裡開大會,讓大家發表意見。有一個小師父站起來發言。他沒讀過多少書,說話天上一句、地下一句,沒有邏輯,大家都搞不懂他到底要說什麼。

他的師父是寺裡管事的,嫌他說得太囉嗦,就招呼他:“小和尚,坐下別說了。”小和尚說:“好,我不說了。”師父提醒他:“叫你別說了!”小和尚又回答:“您讓我不說,我就不說了嘛!”師父說:“你怎麼還在說!”小和尚回答:“我沒有說了!”“沒有說,可你還在說!”小和尚急了:“我確實沒有說了嘛!”

他的師父生氣了,站起來一拍桌子:“叫你不要再講了!”小和尚很委屈地回答:“師父,我已經沒有講了呀!”最後,老和尚氣得桌子也不拍了,把柺杖舉起來:“你再說,我就敲你一柺棍!”小和尚還繼續說:“師父,您打死我,我也沒有說!”

你看,好像管人要比管桌子麻煩一點啊!你把桌子橫著放,桌子就絕對是橫著的。不會說等你走了,它又變成豎著的。有沒有這樣的桌子啊?搞科研的也許可以發明出來。但是常態下,這些物品一定是很規矩的。

可在管人的時候就不太一樣了,因為各人有各人的立場。這個師父和徒弟的故事給我們什麼啟示呢?作為老和尚,他心裡認為:我是師父,是有尊嚴的,有自己的立場。我讓你不說,你就得不說。而作為小和尚,他心想:我已經不說了,已經很委屈了,我只是告訴您我沒有說。可是,他並沒有認識到,在告訴師父自己沒有講的同時,已經又在講了。

人的立場不一樣,就有不同的表達方式。最終會怎樣?人與人之間的不和諧,很多時候就是由此而引發的。每個人都以自我為中心,都想要表達自己的立場,都覺得自己是對的,別人都要圍著自己轉。所以,老和尚覺得他是管事的,又是當師父的,小和尚怎麼能不聽自己的話呢!而小和尚覺得他是聽話的,老和尚讓他不說,他就沒有說了。

唐代有位百丈禪師,他有個管理的二十條法則,叫《百丈大智禪師叢林要則二十條》,我把它叫做過去寺院管理的二十條總綱。我覺得,這個叢林要則的頭兩條,對我們的現實人生很有指導意義。如果剛才講的師父和徒弟能夠把這兩句話很好地落實下去,就一定不會出現爭執的一幕,也不會拍桌子舉柺杖。

這兩條是:“叢林以無事為興盛,是非以不辯為解脫”。“叢林”,簡單講就是寺院。“以無事為興盛”,就是沒有事,這個寺院最興旺。但要是按這個標準來看,好像我們這個寺院最不興盛。一天到晚事情很多,大家都要累死了。

對於“叢林以無事為興盛”,很多人不能理解。難道真的是沒有事幹?我開始也百思不得其解,祖師怎麼給我們定這一條?沒事幹,那大家吃完飯幹嘛?把腦袋上的蝨子捉出來曬太陽?可我們的腦袋是光的,不長蝨子,於是無事可幹。難道這樣就興盛了?

我後來琢磨,這裡講的“事”,不是沒有任何事情可幹,而是沒有人我、沒有是非、沒有意見、沒有不團結。能這樣的話,這個寺院最興盛!因為大家會把所有精力用在弘法和修行的正道上。如果一天到晚都是人我是非,都鬧不團結,把精力都放在解決紛爭上去了,哪兒還有時間修行呢?

我恍然明白,原來祖師講的“叢林以無事為興盛”的“無事”,是指沒有紛爭之事。所以,下面緊跟著還有一句:“是非以不辯為解脫。”就是說,當碰到你對我錯的情況時,不去爭辯,是為解脫。什麼叫解脫呢?用簡單的話講,就是人生的最高修養,人生的最高境界。

但又有人問:“和尚,這不對呀!都不辨是非了,這個人不就成了糊塗蛋嘛?”這裡的“不辨是非”,不是不分好壞,而是說當你碰到這種事情以後,不要以一顆爭強好勝的心,總是想要戰勝對方,總是想要自己取得勝利。

為什麼在很多的是非煩惱面前,我們總要去爭辯?就是希望自己是贏家。老實講,天下根本沒有真正的贏家,沒有幾個人能笑到最後。你們看過死人嗎?可能大部分人沒這經驗。但至少有一點我們應該知道,全世界六十億人,有幾個是笑著死的?少之又少。絕大部分都是在痛苦和無知中死去的。

你看有些人,他今天是贏家,可明天呢?不見得還能繼續當贏家。為什麼百丈禪師告訴我們“是非以不辯為解脫”?這是接著前一句“叢林以無事為興盛”講的。

剛才的故事,給我們透露出一個信息:人的內心所表現出的種種情緒,是很難掌控的。

摘錄自《佛法與情緒管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