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門檻降低 喜憂參半

作者莫開偉系中國知名財經作家 知名財經評論家

9月底,銀保監會在經過兩個月徵求意見之後正式發佈《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簡稱“理財新規”)。這是商業銀行理財具有劃時代里程牌意義的綱領性文獻,可極大地提高監管效能,為淨化理財業務生態環境奠定了堅實的“法制”基石,意味著商業銀行20多萬億元的理財產品將全部納入規範有序的監管軌道。

“理財新規”亮點很多,如將公墓與私募理財產品進行嚴格區分,引入24小時投資冷靜期;規定在銀行間市場和證券交易所市場發行的資產支持證券,明確包含ABN;繼續允許私募理財產品直接投資股票,放開公募理財產品不能投資與股票相關公募基金的限制,允許公募理財產品通過投資各類公募基金間接進入股市等等。

銀行理財產品門檻降低 喜憂參半

銀行理財品狂“吸金”上半年四大行銷售破9萬億

此外,對於市場機構反映的進一步降低理財產品銷售起點,擴大銷售渠道,將依法合規、符合條件的私募投資基金納入理財投資合作機構範圍,不強制要求個人首次購買理財產品在銀行營業網點進行面籤,允許發行分級理財產品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擬在理財子公司業務規則中予以採納。而其中最為吸引人眼球、也是最為廣大投資者所喜愛的要屬“設定單隻理財產品銷售起點,將單隻公募理財產品銷售起點由目前5萬元降至1萬元。”這一規定。這意味著銀行理財產品門檻降低,由過去的“高富帥”變成了現在的“矮窮矬”。

然而,對銀行理財產品門檻降低,仍需客觀理性和辯證地看待,不能盲目一味推崇,更不能喜極生悲,而應是喜憂參半之事。

現在,我們來分析一下銀行理財產品門檻降低所產生的積極社會金融意義:首先,它可極大地提高銀行理財產品投資的普惠性,使銀行理財產品繼續保持“貧民化”趨向,而不會跨入“高大上”行列,使億萬普通投資者依然能夠分享銀行業改革與發展的紅利,使商業銀行繼續與廣大普通民眾“同呼吸共患難”。

銀行理財產品門檻降低 喜憂參半

創意配圖:影子銀行

其次,消除了商業銀行的廣泛擔憂,理財門檻降低不致將廣大普通投資者拒之門外,仍可保持銀行理財產口的旺盛人氣指數,不致因參與者減少而導致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過度萎縮,對銀行理財業務的繼續增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對緩解銀行資金緊張局面將起到重要作用。再次,對商業銀行經營帶來諸多利好,有利於在很大程度上緩衝商業銀行非標業務並表導致資產業務收縮帶來的負面經營影響,使銀行理財中間業務依然保持足夠的活力,為商業銀行經營盈利能力擴大帶來較大的拓展空間。

然而,任何一種事物或制度都有兩面性,如同一枚硬幣的正反兩方面,銀行理財產品門檻降低亦帶來令人不少擔憂的地方:一是銀行理財產品門檻降低,讓一些不具備合格投資者身份、收入較低、抗風險能力較弱的投資者也湧入銀行理財產品投資行列,在打破剛性兌付的大前提下,極有可能增加投資者的投資風險,一旦造成投資虧損有可能給不少家庭帶來痛苦,給社會穩定帶來壓力。

銀行理財產品門檻降低 喜憂參半

銀行理財

二是理財產品低門檻不僅會導致投資者的參差不齊,也會加劇銀行機構之間的盲目競爭,給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健康、可持續發展帶來一定負面影響。三是理財產品低門檻也會導致理財投資需求的無限膨脹,導致理財產品發行過多、過濫,使銀行理財產品陷入新一輪的快速擴張,給監管當局帶來一定難度,也會加大金融監管成本。

由此,為使“理財新規”真正發揮作用,商業銀行應準確把握門檻降低的尺度,揚長避短,趨利避害;監管部門也應加大監管力度,確保“理財新規”門檻不偏不倚,對促進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起到正向作用。

銀行理財產品門檻降低 喜憂參半

創意配圖:銀行 bank 銀行理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