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年前,一位如皋籍碩儒深夜被恭請到中南海……

60多年前,一位如皋籍硕儒深夜被恭请到中南海……

視覺南

微信號:nantong-vision

點擊上方"藍色字"可關注我們!

60多年前,一位如皋籍硕儒深夜被恭请到中南海……
60多年前,一位如皋籍硕儒深夜被恭请到中南海……

1957年6月6日《人民日報》刊登冒廣生老先生撰寫的《對目前整風的一點意見》

60多年前,一位如皋籍硕儒深夜被恭请到中南海……
60多年前,一位如皋籍硕儒深夜被恭请到中南海……60多年前,一位如皋籍硕儒深夜被恭请到中南海……

冒廣生

60多年前,一位如皋籍硕儒深夜被恭请到中南海……60多年前,一位如皋籍硕儒深夜被恭请到中南海……
60多年前,一位如皋籍硕儒深夜被恭请到中南海……

冒廣生的書法作品

關於聘任顧問一事,冒老先生之孫冒懷辛在《人物》雜誌1985年第5期《毛主席、周總理、陳毅同志對一個老知識分子的關懷》一文裡是這樣記述的:1950 年7月,陳毅市長在一次會上聽江庸(字翊雲,民國時期任過司法總長,1949 年曾作為上海人民代表團成員到北平推動國內和談)說冒老先生在上海,會後即約江庸一同看望。當時冒老先生在延安中路家中賦閒,陳毅市長來到後,首先對他說“毛主席對你們老先生是很重視的啊。”臨走時,陳毅對冒老先生說:“我知道您現在很清苦,我先給您一些錢用,您要保重身體,安心讀書寫作,生活問題一定會妥善安排的。”

此後不久,上海市文管會送來聘書,聘冒老先生為特約顧問,月薪三百二十元。於是冒老先生從1950年到1959 年八十七歲去世,得以安樂地度過晚年,並繼續從事學術研究。由是,冒老先生感激不已,視陳毅為相知。

60多年前,一位如皋籍硕儒深夜被恭请到中南海……

1957年,冒懷辛被錄取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冒老先生與他同上北京。到達北京後,冒老先生寫信給此時已至中央任職的陳毅同志,陳毅即讓秘書張鏡源同志跟他們聯繫,並帶了一封親筆信。隨後,陳毅先後邀請冒老先生參觀了故宮,又約集程潛和謝無量等老友聚談。

當時,全國正在開展“整風”運動,報紙上刊登不少批評文章。冒老先生和陳毅相聚,談到對整風的看法。他滿腔熱忱地擁護共產黨開展的整風運動,對前景寄予了莫大的期望。陳毅對於冒老先生的態度非常讚佩。於是,冒老先生應陳毅之請,撰寫了一篇千字文——《對目前整風的一點意見》。文章在《人民日報》發表後,《人民日報》記者傅冬專程採訪冒老先生,撰寫了《八五老人一席話》,記下了冒老先生對新、舊中國經歷中的體會和感受。

周總理與冒老先生話家常,捎來主席約見面談的口信

關於周恩來總理與冒老先生話家常的佳話,冒舒諲和冒懷辛二人回憶說,來到北京的冒老先生,有一天提出想見毛主席。對此,陳毅讓先寫一封信給主席,由他給轉去。其後周總理從陳毅處得知冒老先生到北京,便派張鏡源同志轉達說有中央領導來看望。冒老先生便打電話給冒舒諲讓回來負責接待。當時他們也不知道是誰要來,直到周總理的到來疑惑才得解開。

60多年前,一位如皋籍硕儒深夜被恭请到中南海……

《冒廣生友朋書札》

周總理是在人大會議結束後的第二天下午三時,來到冒老先生住處的。他們暢談了兩小時,談到海洋廣闊,其中的資源要開發。在談及冒老先生還有家人、友人在海外時,總理說可以回來工作啊。在談到冒老先生的文采時,總理當即加以褒獎,並肯定他在任內刊刻和保存了大量的地方文獻;總理還談到冒老先生女兒與總理的弟弟訂親之事,雖然他女兒英年早逝,仍尊稱冒老為長輩,並正色道:“親戚關係和同志關係、朋友關係一樣,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歷史是不能任意改變的嘛。我們共產黨員也是人,不是六親不認的。”

其實,周恩來總理很少談自己的家世。冒老先生的母親是紹興周家的,周家在當地是大族。年輕時的冒老先生曾在北洋政府時代任淮安關監督,就是憑藉總理的叔父周嵩堯(峋芝)先生的關係。總理的祖父霞軒先生,曾任前朝儀徵和如皋縣令。總理告訴冒老先生叔父周峋芝解放後被接到北京居住,前幾年才去世。

60多年前,一位如皋籍硕儒深夜被恭请到中南海……

周總理又詢問起冒氏祖先和冒姓的來源,結果,引起冒氏父子“元世祖忽必烈第九子脫歡的後裔”和“元朝末代宰相脫脫的族人”之爭。周總理仰面朗笑說:“你們父子兩家‘爭鳴’。本來嘛,學術問題只能依據事實決定,相信事實,相信真理,不能依仗誰的地位高、權勢大,誰的聲音就比別人響。你們的家庭,很有民主作風啊!”。

話題很自然地轉到國內外形勢上。總理告訴冒老先生,我國正在有效地進行核試驗,估計不出兩三年可成功地爆發自已製造的第一顆原子彈。事隔三年,我國於1960年9月成為世界第三個擁有原子彈的國家了。這個消息,冒老先生在總理走後,堅囑兒子切勿對外張揚。總理對他們直言,說明一位胸懷坦蕩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對知識分子的信任。他們有責任與義務,使總理也相信他們對他的尊重。這一細節,直到二十八年後冒舒諲的《總理話家常》回憶文章中才有披露。

談話中,不知不覺時間飛逝。周總理起身告辭:“今天太難得了。我有這樣兩個小時的休息,能見到鶴老,我更高興。毛主席委託我捎個口信,他看到您在《人民日報》上的文章,想見面談談,希望鶴老多住幾天。”

有一個細節令冒舒諲至今難以忘懷。冒老先生由於胯骨骨折,行動不便。總理堅阻他下樓,由冒舒諲代表送行。冒老先生站在樓梯口揮手告別。

60多年前,一位如皋籍硕儒深夜被恭请到中南海……

1921年春,北京法源寺詩社雅集攝影,左三為冒廣生

這位年邁的前清耆宿有生之年受到三位偉人的親切關懷確是曠古未有,一時成為美談。冒老先生回到上海,身體漸不如前,陳毅曾多次邀其去京參加政協,皆因病未能成行。1959年冬,冒老先生在上海病逝,享年87歲,遺體葬於蘇州靈巖山五龍公墓。其子女謹遵冒老先生的遺願,將歷代祖傳和他畢生的收藏900多件珍貴文物,悉數捐獻給上海市博物館。冒老先生墓在“文革”時被毀,“文革”後其後人在北京植物園內櫻桃溝建了一個衣冠冢,趙樸初先生為其寫了碑文。1997年,北京文物局批准將冒老先生墓定為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

閱讀延伸

60多年前,一位如皋籍硕儒深夜被恭请到中南海……

冒廣生

冒廣生其人,(1873—1959),字鶴亭,號疚齋,江蘇如皋人,因出生於廣州而得名,為清末民初著名國學專家和詩人;其先祖為元世祖忽必烈,本人乃冒氏第12世孫;光緒二十年(1894年)舉人。曾任清刑部、農工商部郎中。戊戌變法時,列名保國會,參加“公車上書”。辛亥革命後,歷任財政部顧問,甌海關、鎮江關監督兼交涉員,中山大學、上海太炎文學院教授。抗戰勝利後,任南京國史館纂修。著作有《小三吾亭詩文集》、《疚齋詞論》《冒鶴亭詩歌曲論著述》《四聲鉤陳》《蒙古源流年表》等。

60多年前,一位如皋籍硕儒深夜被恭请到中南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