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则天,年轻的时候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让她对权力这么渴望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人的一生都在福与祸的变换中,品尝着人生的个中滋味,武则天也是如此。在她的天性中有一种达观,即使处于劣势,落于困境,屈于人下,她依然秉承着一股执着的劲头,咬着牙挺过考验,相信一切都会好转。武则天能够屡屡取得胜利,靠的就是智慧、毅力,也是这样一种精神。武则天出生之时,大唐朝堂已经发生了巨大变故。玄武门之变,李世民诛杀太子李建成及齐王李元吉,李渊退位,从此过着半囚禁的生活,而李渊信任的武士覆当时正在扬州为官,从此失去了回长安的机会。

一代女皇武则天,年轻的时候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让她对权力这么渴望

余生,武土覆辗转任豫州都督、利州都督、荆州都督,武则天的童年教育,就在一路的风尘颠簸中完成了。而她的母亲杨氏毕竟为贵族后代,通诗书文史,这些知识耳濡目染,都给武则天以深厚的影响。她从小读书多,见的世面也多,自然比寻常女子多了见识和胆略。公元635年发生了一件大事,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去世,此时李世民登上王位已有九年,史称“贞观之治”的清明政治已经呈现出它的成果,大唐子民安居乐业,庙堂之上君臣祥和。但太平的氛围不能感染武士覆,他被李渊病逝的消息打击得一病不起,不久呕血而死。

一代女皇武则天,年轻的时候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让她对权力这么渴望

武士覆对李渊的感情并不是没有道理。在古代,商人虽聚敛大量财富,也可以像权臣一样住有豪宅,行有豪车,家有美眷歌妓,但他们却始终受到权力阶层的打压,地位连耕地的农民也不如。在秦朝,商人被规定不能穿丝绸制的衣物商人勤劳致富,却在各个方面被人看不起,这也是古代“重农抑商”思想的一个折射。而李渊使武土護一跃成为人上人,且长久以来信任有加,都令武士獲铭感于心,常说商人重利,武士却是重情重义之人。武士護的死讯上报到朝廷,太宗李世民褒奖其功绩与忠心,追赠他为礼部尚书,他的灵柩,也由当时的并州都督护送。中国人喜欢用“缘分”二字界定人与人的关系,陌生人一见如故,是谓缘分;陌生人再三碰面,是谓缘分;在人生关口出现同一个陌生人,恐怕是缘分中的缘分。

一代女皇武则天,年轻的时候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让她对权力这么渴望

武则天与当时的并州都督无疑是有缘的,这个人虽然是个彻头彻尾的陌生人,却在她的生命中起了重要作用这位并州都督不是寻常人,此人原名徐世勣,是隋末起义中的英雄人物,艺高人胆大,胸中有韬略,为人重情义,处世有分寸。他在瓦岗军首领翟让瓦岗军首领李密、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手下,皆被委以重任。起初,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他对故主李密的赤胆忠心。李密曾向李渊投降,被封为魏公,徐世勋就将自己攻占的土地全部记录下来,报告给李密,而不是自己上表向朝廷邀功;后来,李密再次反唐,被杀,徐世勋不避嫌疑,上表要求厚葬故主李密,李渊是爱才之人,对他的忠义很是感叹,同意他厚葬李密。

一代女皇武则天,年轻的时候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让她对权力这么渴望

后来,李渊賜国姓,将徐世勋改名为李世勋,李世勋为唐朝一统立下赫赫战功,他打败王世充,并跟随李世民平定窦建德,还曾平定刘黑闼、徐元朗、辅公祏。当李世民与李建成争夺太子之位时,他谨守臣子之责,不偏不倚,在李世民一朝因避讳改名李勋,继续受到器重,破突厥,征高丽,当他卧病时,李世民心急,听说民间偏方须以龙须下药,连忙割下自己的胡须给李勣煎药。贞观十七年(643年),李世民怀念功臣,在凌烟阁悬挂二十四幅功臣肖像,李勣与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比肩在列,可见李勣不论为谁效力,都是大红人。

一代女皇武则天,年轻的时候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让她对权力这么渴望

花无百日红,李勋能一路走红,靠的是天性的忠诚和后天磨炼的智慧。务实又知分寸,是李勣的两大特点,他从不参与朝廷斗争,只一心一意干皇帝交代的任务,不论打仗也好,做都督也好,帮人操持葬礼也好,都能做到恪守本分。武家顶梁柱一夕倒塌,家里乱作一团,李勋奉皇命安排葬礼,慰问武家人,守寡的杨氏和武士覆的两个儿子武元庆和武元爽,将他的到来视为荣耀。在礼教不那么森严的唐朝,想必李勣也见过年纪尚幼的武则天,但那时候的武则天已经尝到了人世的艰辛,无心去观察这位深具智慧的老人而李勣也没有天眼,能看出这个小姑娘今后的不凡人生。

一代女皇武则天,年轻的时候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让她对权力这么渴望

武士覆一死,武家的主人变成了他原配夫人的两个儿子武元庆和武元爽继室杨氏和她的三个女儿,在他们眼里很是碍眼,想到今后还要为三个妹妹准备嫁妆,把家产分与她们,俩兄弟不由得心生厌恶。于是,母女四人在武家不得不小心翼翼,时刻看人脸色。武则天这个一向很受父母喜爱的娇小姐突然变成了小可怜,比起丧父之痛,境遇的改变更让武则天刻骨铭心不但同父异母的兄长,就连她的堂哥也对她动辄欺侮,其中,最令她咬牙切齿的当属武惟良和武怀运,他们身为武氏宗亲,对年幼的妹妹没有同情和仁慈,倒是一味作践,这让原本就泼辣的武则天磨炼出坚毅的个性,也造就了在若干年后,她面对任何困境都不自怨自艾,而是冷静果敢地寻找改变命运的机会在这里,不得不说说武则天那位记载不多的母亲。杨氏出身世家,嫁给武士的时候,已经四十有余,武土擭想要娶体面的妻子,杨氏想过尊贵的生活,两个人可谓一拍即合。如今随着丈夫逝世,生活变得坎坷,杨氏并不味抱怨,而是想办法寻找出路。自己年老色衰,也无意再嫁,至少要给女儿寻一个好前程。杨氏毕竟是世家,在朝廷上颇有些曲曲绕绕的关系,后宫里也有几位老相识,杨氏拿出自己的嫁妆,再拿出历年攒下的积蓄,托人上下打点,“武土羲有个漂亮女儿”的消息终于传到了李世民耳中。

一代女皇武则天,年轻的时候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让她对权力这么渴望

李世民一向广纳后宫,听说父亲的老臣还有这么一个漂亮女儿,当即下旨,命武则天进宫,封五品才人。当时武则天只有十四岁,她的姐姐也是个美人,但杨氏却将二女儿送入后宫,想必是看好二女儿不但风姿卓然,更有头脑、有胆略,将来能成大器。临别时,杨氏想到女儿从此身在深宫,吉凶未卜,而李世民只给了她一个五品头衔,显然不甚重视,心中不禁为女儿担忧,流下泪来。武则天却爽气地劝告母亲:“见天子庸之非福?”杨氏见女儿神采飞扬,终于将高悬的心略放了放。一句“庸之非福”,可以看出武则天从小就显示出与众不同,不但与母亲离别不流眼泪,新旧唐书也少有女皇落泪的记载,其性格之刚毅可见一斑。武则天踌躇满志,学识、阅历、教养,都让她颇为自诩,而且,以唐朝人的标准,武则天是个美女,她身材丰满,额头宽大,还有一股妩媚的气质,若品评武则天的资质,算得上绩优股,她当然不甘心嫁给凡夫俗子,当个村妇或是小官吏的正房,她想要的是人前人后的尊荣,让欺侮她的兄长们再也不敢小瞧她迎接武则天的车马一路兼程,奔赴长安。

一代女皇武则天,年轻的时候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让她对权力这么渴望

武则天不禁幻想未来的生活,不切实际的少女绮思在进入长安后得到证实,武则天激动不已。长安城纵横三十条主干大道,条条都与她走过的山林小径、偏城陋巷截然不同,高大的坊墙,随着报晓晨钟逐一打开的坊门,远处的寺庙,近处的店铺,来来往往的人群在宽达一百五十米的大街上丝毫不拥挤。车驾进入重重宫门,深宫内院别有一番气象,琼楼玉宇透露着帝王的尊贵,奇花异草点缀其中,间有身穿齐胸彩裙,捧着金银器皿的美丽侍女穿梭其中,武则天被这番景色深深迷住,这才应该是她生活的地方,只有在这样的地方,她才能一展所长,她的血液中有商人的冒险因子,此时已经跃跃欲试。唐贞观十一年(637年),十四岁的武则天被母亲推上了属于她的舞台,人世的莫测与炎凉,长安城的生机与躁动,后宫的残酷与风光,都在她尚显稚嫩的眼中,映得五光十色。古代女子早熟,十几岁便为人妻、为人母,从记事起,母亲便教导妇人之道,十四岁的姑娘已解人事,对未来都有自己的主意。

一代女皇武则天,年轻的时候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让她对权力这么渴望

十四岁的武则天初入李世民后宫,需要应付的远比寻常嫁妇多得多,她是自信之人,明白自己美在哪儿,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儿。正因为如此,她也是不知收敛、锋芒外露的,这让她遭到人生第一次败北起初的路是平顺的,闺门娇女,青春靓丽,李世民看到眼前一亮,亲自赐名“媚娘”,武媚娘初尝得宠滋味。能够得到一个“媚”字为名,说明这个姑娘就算不是倾国倾城的佳人,也别具风姿,是中上美女。若好奇武则天的长相,可以参看洛阳龙门石窟有一尊卢舍那佛石像。这尊石像按照武则天的长相雕琢,的确如史书记载的那样“方额广颐”(方额头宽下巴),在唐代丰满、健康、活泼的女性,才称得上真正的美丽,这是哪个朝代特有的审美。武则天则是那个时代的标准美女,“蛾眉耸参天,丰颊满光华”,眉眼间便有雍容大气,意态端方。不过,后宫美女如云,李世民是个又懂治国又懂享受的君王,经常把美女纳进宫,而武则天又并不是李世民欣赏喜爱的女性类型。没几天,李世民对“媚娘”的热情就淡了。

一代女皇武则天,年轻的时候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让她对权力这么渴望

武媚娘失去了君王的宠爱,只有一个低等才人的身份,有时候还要和宫女一起去侍候皇帝和那些高等嫔妃,再一次尝到被冷落的滋味武则天没有得到李世民特别的宠爱,但在她的内心世界,却对这位帝王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崇拜与依恋之情,这种依恋并不是男女情爱,纵观武则天的一生,她一直都在李世民身上汲取经验和教训,她读过很多书,但没有任何一本书,比李世民的风度、经历、智慧、雄心更能启发她、撼动她,让她脱离女子固有的狭隘与偏颇,让她以更大气的姿态书写人生,让她时时警醒,在私欲与国事间扶正自己的位置可以说,李世民是武则天的教科书。

一代女皇武则天,年轻的时候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让她对权力这么渴望

武则天初入后宫,李世民年近四十,并不是垂老的年纪,他一手领导贞观之治,一手命武将横扫边境,朝堂上种种消息传到后宫,如此文才武略,纵横捭阖的帝王,怎能不让一个初初成长的小女孩心驰神往,在武则天眼中李世民是一个不可逾越的传奇,即使后来她代有天下,提起李世民,仍会带着恭敬向往的口吻,甚至为她曾被李世民夸奖而沾沾自喜。武则天对李世民那带着崇拜色彩的向往,首先来自李世民的传奇经历早在李渊起兵打天下之前,十六岁的李世民就率兵到雁门关为被突厥兵围困的隋炀帝解围,那是隋大业十一年(615年),秦王的军队不少,这位少年显得尤为突出,一举成名。后来,李渊起事,李世民跟着父亲东征西讨,不但建立了赫赫战功,也招揽了一批雄才大略的人才——这完全符合一个普通人对传奇人物的期待。

一代女皇武则天,年轻的时候到底经历了什么才让她对权力这么渴望

而武则天恰恰是一个憧憬传奇的女人,她希望自己能在他人心中有一个独特的位置,所以,她事事争先,表现欲极强,为的就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固然来自她那飞扬的个性,也是后宫苦闷的生活所致。在后宫这种地方,每一位女子都在挖空心思吸引皇帝的注意,她们会为衣着、首饰、妆容言辞、步态等细节反复琢磨,为的就是脱颖而出,与众不同。武则天常年被这样的环境浸润,让她对出人头地有了更迫切的愿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