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企經濟效益倍增,全靠精益管理!

“經常聽到餐企老闆抱怨,小到食材採購,大到擴張加盟,無一不需要自己“指點江山”,時間根本不夠用,分身乏術累成狗。

怎麼破?

關於管理,大道相同。其實根本無需重新發明輪子,只需從其他行業借鑑經驗。

比如一家餐企從只有7張臺子的火鍋店,發展到拿下海爾和華為團餐的多元化連鎖服務集團,其管理秘訣就是借鑑了豐田的精益管理,系統性地解決問題,從而打破了管理者事必躬親、越管越忙的怪圈。

事必躬親是管理者經常會掉的坑

“你永遠無法真正理解一個人,除非你從他的角度考慮問題,除非你鑽進他的身體,設身處地地想問題。”《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的這句話,在企業管理中成為一派觀點。

餐企經濟效益倍增,全靠精益管理!

想要了解一個人的想法就要站在他的角度

管理者親自走進一線,用普通員工的眼睛觀察,可以幫助其具備更敏銳的洞察力,從根本上了解企業面臨的真實問題。同時,與普通員工的並肩奮鬥,更有助於管理者樹立威信。

原本自有優勢的這種管理秘訣,在不少企業卻演變成了管理混亂——“高層幹著中層的活兒,中層幹著基層的活兒,基層員工卻在私下討論企業的發展方向。”

你是在做牛做馬,還是在做主管?

擁有20多年企業管理經驗的日本管理顧問山本真司,在其著作《你是在做牛做馬,還是做主管》一書告訴團隊領導者,升上高位之後,不應該還是一味硬拼蠻幹,而是應學會善用管理技巧,“放下做牛做馬的哀怨”,做個輕鬆又稱職的主管,讓工作團隊自發工作,自己完成任務。事必躬親自己更累,管理也會陷入惡性循環。

餐企經濟效益倍增,全靠精益管理!

山本真司指出,“公司升你做主管,並不是要你加倍努力、加班蠻幹,而是要你管理人才,讓自己和部屬都能成長。如何建立一套‘即使主管不插手,部屬也能創造成果’的工作系統是重要的,主管們也應該懂得,如何讓部屬握有主導權的同時,也能確保工作的品質和效率。”

再有能力的管理者,都不可能管理企業的所有事情,掌握企業的所有細節。而且,管理者被瑣事纏身,就沒有時間和經歷考慮企業最重要的問題。

管理者事必躬親,基層難以成長,中層無用武之地。其發展結果,要麼是蜀中無大將、廖化為先鋒;要麼是企業漸漸無人可用,最後管理者不得不更加事必躬親———企業管理的惡性循環由此產生。

精益管理,做企業維穩的“銷子”

安徽蜀王集團創始人孔健把企業發展比作斜坡上前行,發展停滯了,企業並不會停在原地,而是會下滑。流程跟不上企業發展速度、高管流失、企業沒有跟進互聯網等原因,都可能會讓企業走下坡路。

如何固化企業的流程、管理,如何穩定住企業發展,讓企業向上走?如何做成百年企業?

餐企經濟效益倍增,全靠精益管理!

要想企業不滑坡,靠人不如靠管理體系。

蜀王集團涉及的餐飲業務有專業團餐管理、集團配餐、川味火鍋、中式正餐、食品加工配送和物業管理……僅靠一個人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把控一個多元化連鎖服務集團。

從一家火鍋店做到三家火鍋店時,孔健就開始了夜以繼日的工作。做到第七家店時,孔健覺得“帶不動了”,努力、奮鬥已經不能解決問題,選址、環境、服務等問題的不滿意無從解決。

這時,孔健開始走出去學習,去中國科技大、北大、新加坡國立大學、長江商學院學習管理。蜀王從此開始了現代化管理之路,走入體系化、流程化。

人的精力、思維有限,管理體系才是穩定企業在斜坡上發展的“銷子”。2012年,孔健認識了豐田製造中國質量管理部的本部長,開啟了蜀王集團精益化管理之路。

“全員參與”和“持續改善”是關鍵

精益生產(Lean Production),簡稱“精益”,是衍生自豐田生產方式的一種管理哲學。

每個員工都發揮了最大的能動性參與到管理體系裡

豐田生產方式被認為是世界上最為精益的生產管理方法,自1942年由創始人大野耐一公佈以來,世界各國的企業都在學習。

豐田精益生產方式的關鍵在於“全員參與”和“持續改善”。在豐田,每個員工都可以提出問題、提出改善問題的辦法。“提案制度”在全體員工的智慧下成為精益管理中“持續改善”的精髓。

維持、改善、創新才能讓企業向上發展,這個過程中各崗位的工作必須各有重點。孔健說,精益化管理的秘訣在於:基層要有執行力,中層要有改善力,高層要有決策力。

降成本、提效率是基層的職責

如何降低成本?如何提高效率?這是很多企業高管在思考和解決的事情,大家並不覺得高層考慮這樣的問題有何不對。在很多企業中,高管承擔著所有責任和目標達成,成本、質量、效率、人才培養等。

只有一線員工才最清楚如何降成本提效率

但成本和效率是基層員工的工作內容,每天做著最具體的事情,他們才最清楚成本、效率如何改善和提高。

日本五十鈴是一家汽車企業,在上世紀90年代時受經濟環境影響,不得不關閉部分生產工廠。當時五十鈴品牌旗下有大中小多種類型卡車,同時在一家工廠生產。一家工廠生產多品種卡車,最好的辦法是隻用一條生產線。

這個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最終實現。完成這個任務的並不是高薪聘請來的專家,而是一線技術人員,一線員工用自己的智慧處理了這個不可能解決的難題。

成本、效率如何控制,應該是由基層員工來思考和解決,而不是高層。因為高層在這些問題上不起到決定性影響,基層員工去發現、思考、解決,才能真正改變成本和效率。

“如果總經理去端盤子上菜,那不如用總經理的薪水請十個服務員,服務員端菜肯定比總經理端得好”,孔健說。

同樣,人力資源、管理效率、組織內耗是中層需要思考解決的問題,中層需要負責企業短期內的發展和是否具備足夠高的工作效率,而高層需要思考的是企業成長和長期發展。

工作內容、時間分配,要和崗位相匹配

高層管理者對企業的成長和長期發展做出貢獻,中層管理者對企業的穩定和效率做出貢獻,而基層管理者對企業的成本、質量和短期效益做出貢獻。當所有的管理者都能夠做出貢獻的時候,企業發展就可以獲得穩定持續的成長。

餐企經濟效益倍增,全靠精益管理!

基層、中層和高層

分別對應不一樣的工作內容和時間分配

以企業八小時工作制為例,基層員工最重要的是執行,每天要用七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完成好基本工作,剩下的一個小時用來想想自己手上的工作有沒有可以改進、改善的。

中層員工除了執行之外,還要有改善創新。每天用三至五個小時的時間,高質量完成每天的具體工作,剩下的時間用來進行改善和創新,中層的改善才能帶領一線員工改善。

而高層管理人員應該做品牌拉伸、戰略、預決算,用戰略、體制、流程帶領企業發展。高層用八分之一的時間走到一線做了解,剩下的時間就可以用來通過精益化管理的工具、流程和體系,進行不斷的改造、修正和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