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養令」來襲,養殖干不下去,農民:種地賠本,只能進城打工?

如今生態環境越來越惡劣,保護環境成了當前的首要重任,為了保護生態環境,國家推行了“禁養令”,這一項利國利民的措施不僅使農民們怨氣沖天,更成為了農民放棄在家務農奔向城市就業的導火線,為什麼導致這樣南轅北轍的效果呢?

“禁養令”來襲,養殖幹不下去,農民:種地賠本,只能進城打工?

一“禁養令”導致人們收入減少

種田耕地養殖家禽本是農村的主要經濟來源,而如今養殖家禽被禁,則農民的收入被砍了大半,並且如今種植業收入日益萎靡,各種原因導致農民的收入大大減少,農民的日子越發的不好過,覺得如今堅守本業無法賺錢,再加之城市打工收入可觀,便衍生出了放棄務農出去城市打工的想法。

“禁養令”來襲,養殖幹不下去,農民:種地賠本,只能進城打工?

二、“禁養令”不人性化

禁養的範圍太過籠統,沒有明確的標準,飲用水水源地、風景景區、自然保護區和許多生活住宅區等都是禁止的區域範圍之內,這樣的籠統沒有細化導致了禁養面積過廣,使農民的養殖場被禁止使用,導致農民的收入下滑,引起村民的不滿。

“禁養令”來襲,養殖幹不下去,農民:種地賠本,只能進城打工?

三、消費的增長與農民收入的下跌

在“禁養令”的推動下,大部分的養殖場被關閉,會引起豬肉等肉類的供給不平衡,出現肉類供不應求價格高的現象,而農民耕田種地收入下滑,養殖業遊被禁止,再加上不斷增長的消費水平,使農民的生活壓力變大,生活質量降低,則更想尋找新的就業

“禁養令”來襲,養殖幹不下去,農民:種地賠本,只能進城打工?

我並非在指責“禁養令”不好,我認為這一政策利弊兼存,“禁養令”的出發點是為了環保,這是非常有必要的政策,但其執行的籠統性和缺少靈活性使農民的生活走向了下坡路,農民自然不願繼續務農,從而將目光投向城市打工,要想這一政策能順利實行,因多多考慮農民的利益才可使政策得民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