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奉命入蜀查案,對象卻是慈禧太后親信,巧妙做法令人嘆服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各位讀者晚上好!子淵之前曾給大家介紹過許多與晚清重臣李鴻章有關的軼事趣聞,引發了讀者的強烈熱議。今天咱們再來聊聊李鴻章所斷的一件複雜案件,由於此案牽扯頗多,幸虧他處理得當,否則仕途恐怕就會因此中斷,歷史上也就不會有“再造玄黃”的李中堂了。

李鴻章奉命入蜀查案,對象卻是慈禧太后親信,巧妙做法令人歎服

▲李鴻章舊照

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雲貴總督劉嶽昭等人聯名彈劾四川總督吳棠收受財物,慈禧太后見此事頗為棘手,便命進京述職的湖廣李鴻章前往調查。此時李鴻章雖然還不是朝廷核心人物,但已取得慈禧太后與清廷信任,並在百官中擁有不錯的聲名,因此眾人對其前去四川徹查吳棠一案並無反對之聲。趕往蜀地的一路上,李鴻章欽差儀仗開道,威風十足的樣子可謂羨煞旁人,然而李鴻章深知,這一次入蜀查案並不是什麼美差,搞不好自己的仕途還會就此中斷。

李鴻章奉命入蜀查案,對象卻是慈禧太后親信,巧妙做法令人歎服

▲清代總督府衙內景

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四川總督吳棠是慈禧太后當時為數不多的心腹之一。吳棠早年擔任清河知縣時,有一個好友死於外地,歸葬家鄉時要乘舟路過清河。吳棠得知消息後,就派師爺送上300兩白銀給其家人以示哀悼,同時便於料理後事。沒料想師爺卻將這300兩銀子送錯了地方,送到了一個名為惠徵的旗人船上。

這惠徵本是帶著三個愛女趕赴京城參選秀女,為避免被不法之徒加害便將船隻打扮為靈船,糊塗的師爺一看是靈船也沒多問,就把300兩銀子送給惠徵,說這是清河縣太爺送的。回到縣衙彙報時,師爺才得知送錯了銀子,吳棠得知後並沒有責備他,畢竟對於做了多年知縣的他來說,三百兩銀子並不是一筆巨財,而且礙於面子,自己也不便討回,就權當是做了一回好事。

李鴻章奉命入蜀查案,對象卻是慈禧太后親信,巧妙做法令人歎服

▲清代宮廷選秀劇照

誰知吳棠的無心之舉卻獲得日後的巨大回報。原來惠徵拿著這筆錢後更有資本進行打點,三個女兒中最終有一人成功入選,並一路攀升為咸豐皇帝愛妃。在咸豐皇帝駕崩後,她母憑子貴,晉升太后並掌握了清帝國的最高權力,她就是慈禧太后。慈禧得勢後沒有忘記吳棠的善舉,她認為知恩圖報是一個人最起碼的道德準則,便不斷給吳棠加官進爵,很快吳棠就成為了執掌一方的四川總督。

李鴻章奉命入蜀查案,對象卻是慈禧太后親信,巧妙做法令人歎服

▲慈禧太后劇照

執政四川后,吳棠自然受到了不少人的攻擊。事實上,狀告吳棠貪贓枉法的劉嶽昭,恰恰就是前任四川總督駱秉章的部下。劉嶽昭在四川治軍多年,深得蜀地民心,雖然在聖旨下不得不調任雲貴總督,但他仍惦記著愛戴他的四川百姓,就連其麾下的雲貴軍隊還需要從四川鄉民中徵遣。吳棠剛入蜀時就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不斷懲戒貪贓枉法的官吏,這就不可避免地與蜀地官紳產生矛盾。一些人為了趕走吳棠,特意派人在劉嶽昭面前抹黑吳棠,狀告他貪贓枉法、賣官鬻爵,還說吳府中管家每天收取的禮金就有十多桶,四川父老為此哭倒於路,還請劉總督主持公道。劉嶽昭聽聞之後暴怒,便與蜀地官吏聯名向朝廷彈劾吳棠。

李鴻章奉命入蜀查案,對象卻是慈禧太后親信,巧妙做法令人歎服

▲吳棠祠內塑像

李鴻章到達四川后,立馬派人查辦此案,並結合當地情況進行了深刻分析。首先,李鴻章認為吳棠此人是憑藉苦讀科舉才當上縣令的,其心性與人品,定然沒有劉嶽昭所說那麼不堪。再者,他能獲得慈禧的賞識,絕非那300兩銀子的恩情那麼簡單,沒有一定的官品與人品,太后也絕不會讓吳棠總督川蜀要地。經過如此分析,他在判文中就寫道,念在吳棠窮苦出身、勤學刻苦,其下屬雖有不法之舉,但他本人卻潔身自好,僅僅是御下不嚴而已,建議從輕發落。如此判決,太后和百官兩邊誰也沒有得罪,李鴻章憑藉其智慧獲得了清廷上下的讚譽。

《嘯亭雜錄》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