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經濟成全球競爭新高地 加速發展需雙管齊下

近年來,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新概念進入了人們的視野。其中,數字經濟領域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競相佈局的重點,我國自然也不會置身局外。

數字經濟成全球競爭新高地 加速發展需雙管齊下

從農業經濟到工業經濟的跨越,讓人類社會發展不斷加快。而現在,數字經濟時代的帶來,將進一步推動社會、經濟、科技變革,人類進步史將迎來又一新階段。目前,數字經濟發展潮流已經席捲全球,正成為國際競爭主要焦點。

當前,我國經濟結構處於重要調整時期,製造業轉型升級持續加速。圍繞數字經濟發展帶來了巨大機遇,我國在2017年首次將這一概念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提出要建設“數字中國”,大力推動數字經濟建設。

從數據來看,我國已經成長為數字經濟大國。據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中國數字經濟整體規模為26.7萬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7%。同時,在GDP的比重當中,數字經濟由30.16%上升到32.28%,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正取得快速增長。

數字經濟為何備受青睞?

目前,無論是傳統發達國家還是新興發展中國家,都面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轉型升級等一系列挑戰。在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迅猛崛起的大背景下,通過支持數字經濟發展,協同促進實體經濟“蛻變”,正成為全球主流。

數字經濟以互聯網為基礎,以核心信息技術為支撐,具有顯著的科技屬性。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可以推動傳統產業在管理、生產、營銷等諸多環節進行創新,從而實現效率與品質雙提升,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不僅如此,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影響下,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將有利於助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浪潮的進一步升高,使得創新創業思維愈發普及、創新創業活力愈發充足。這樣不僅能為我國經濟發展提供更大驅動力,同時也有利於我國加快建設“創新強國”。

數字經濟發展有何瓶頸?

在我國,雖然數字經濟發展呈現出一片盎然景象,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現階段依然存在著許多瓶頸亟待突破:

一是發展不平衡。眼下,我國數字經濟發展主要集中於第三產業,一二產業則相對滯後;另外,受地域因素影響,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等沿海省市數字經濟發展十分迅速,中西部地區則大多較為緩慢;在產業鏈環節當中,市場端投入佔比過高,理論與研發方面還有很大不足。

二是“孤島”現象顯著。對於數字經濟發展而言,數據是基礎“燃料”。但是目前我國政府、行業、企業之間的數據壁壘十分堅固,特別是政府作為關鍵數據掌控者,數據開放力度依然不夠,導致數據互聯互通存在很大障礙,影響到了數字經濟的進一步深入發展。

三是網絡安全形勢嚴峻。由於互聯網日益普及,物聯網、大數據技術應用廣泛,再加上關鍵技術受制於人,致使我國面臨的網絡安全風險不斷提高,網絡攻擊愈演愈烈,對數字經濟健康、安全發展,以及公民信息隱私保護造成了很大困擾。

如何切實保障數字經濟發展?

在信息化時代,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各國競逐國際舞臺的新高地,圍繞數字經濟展開的競爭和佈局日趨頻繁。要想精準把握數字經濟發展機遇,推動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並非易事,要從全面角度去予以思考和設計。

一方面,應當堅持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創新、協同發展,促進傳統產業加速變革;同時,要持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規範,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強化市場監管,通過制度保障來為數字經濟發展保駕護航。

另一方面,應當堅守科技創新理念,合理規劃管控措施,注重防止監管過嚴、特別是“一刀切”等行為對數字經濟各領域發展造成負面影響;同時,要綜合運用法律、技術、基礎設施等資源,打造全面的安全防護體系,確保數字經濟健康、穩定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