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扶貧鄉村振興,川東北地區白芨栽植實用技術

為進一步抓好抓實產業扶貧、產業興村工作,取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勝利。根據《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加快醫藥產業創新發展的實施意見》(川辦〔2015〕20號)、《四川省中醫藥大健康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和縣委政府建設中國“白芨之鄉”,打造10萬畝名優中藥材基地的發展戰略,我縣從實際出發,創新發展模式、補齊短板,以技術引進創新為動力,提質增效、推動中藥材產業區域化、集群化發展,以達到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延伸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創新鏈,推動中藥材產業成為農民增收和帶動脫貧攻堅的支撐產業。

產業扶貧鄉村振興,川東北地區白芨栽植實用技術

由於白芨是一味常用的傳統中藥材,其性寒、味苦、甘、澀,有著較為顯著的止血、生肌、解毒功效,是中草藥類從古至今防治肺結核、咳嗽、咯血的首選佳藥。在民族民間藥用廣泛,現亦作為白芨代血漿、血管栓塞劑等藥物製劑,以及藥物的載體材料、成膜材料等的原料用藥。現代科學研究及臨床應用表明白芨還有重要的美容功能,被譽為“美白仙子”。為此,我站從2015年開始在定水鎮謝家埡村、西河壩村、五房壩村,謝河鎮黑竹林村試種,不斷探索,總結了一套較為實用的技術,獻給大家,供參考。

1 植物性狀

白芨為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釐米。塊莖肉質,白色,具2~3叉呈菱角狀,有鬚根,常數個並生,總狀花序頂生,常有花3~8朵;花淡紫紅色,花瓣不整齊。蒴果圓柱形,上有6條縱稜,兩端稍尖。種子細小,多數。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產業扶貧鄉村振興,川東北地區白芨栽植實用技術

2 氣候條件

白芨喜溫暖、陰涼和較潮溼的環境,不耐寒。我縣各地種植能正常生長。

3 地塊選定

一般情況下,白芨並不適用於連作,往往是與紅苕以及玉米等作物進行合理輪作。白芨往往需要在頭年的11-12月份待上茬作物,對相應的突進進行及時翻曬,同時還需要對其進行深耕,一般將深耕保持在30cm即可,這樣做有效防止土壤中存在的幼蟲或蟲卵進行不斷增生。在進行再次播種時,對土地要進行再次翻耕,從而保證土質較為細化。選擇排水良好有水源保障的緩坡,要求土層深厚、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陰溼沙質壤土或腐殖壤土。

產業扶貧鄉村振興,川東北地區白芨栽植實用技術

4 整地、作畦以及播種

(1)選用生荒地做栽培地應先開荒,揀除地塊中石塊和雜樹雜草根枝,將地中雜草等雜物埋入土中或鋪在地塊上燒掉,以補充鉀肥,增加地溫,殺死土壤寄生蟲等。(2)若為熟地時應在前茬採收後,結合翻地施足底肥拌勻。(3)栽前翻耕30釐米以上。(4)栽植前一週先用百草枯打一次,撒少量石灰並配有殺蟲藥物拌勻淺耕、晾曬,把土整細、耙平、作寬130-150釐米的魚鰍背的高畦。田地的四周作好排水溝,以利排大水。(5)在進行播種的過程中,科學合理的選擇2月中旬即為最佳播種時間,一般來說,與玉米一起間作具有良好的效果,開廂保持在1.5m即可,白芨種植5行時,向其中種植一行玉米即可。其次,白芨在進行開溝條播的過程中,株距需要保持在15cm,行距要保持在20cm,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播種的過程中要密切注意芽眼向上,同時在白芨播種後向上覆蓋5-8cm細土即可,如果存在較為乾旱的土塊,向其中覆蓋玉米秸或稻草,從而在最大限度上讓土壤能一直保持溼潤。

5 種植前的準備

(1)種植前應在栽植畦上鋪好6絲的打空黑膜,(目的是保溫保溼、防治雜草、減少人工);(2)種前把水澆透;(3)栽植前把有機肥施足。

產業扶貧鄉村振興,川東北地區白芨栽植實用技術

6 種植

(1)(馴化苗)可春栽和秋栽,以秋栽為好,秋栽的白芨翌年出苗早,植株生長健壯。春栽宜於3月下旬-4月下旬進行,秋栽宜於9-11月進行,種植時先用多菌靈或氟鎂霜配生根粉混合液浸泡根部。(2)種植深度3cm左右蓋土。(3)種植株行距25cm×25cm,種植株數(馴化苗)每畝8000株左右,套作模式的4500株左右。一般畝產鮮白芨1000-1200公斤,成品300-350公斤。(4)授粉:一般情況下,白芨液體授粉成功率往往保持在90%-95%,由於存在各項外界因素的影響,導致如果不加以少量授粉,則會有很多不成功花朵出現。如果授粉不成功的話,則會導致花序上一般停留10-20d,停留一段時間才能才會脫落下去,在這整個期間,花朵往往會消耗大量的養分,對其他已經授粉成功的花朵會造成直接影響,拖慢其發育進度。其次,授粉成功5d後,花朵的左右子房都會稍顯膨大,對於不膨大的花朵要及時摘除。

7 種植模式

由於白芨喜陰,在栽培上宜採用套作模式,主要模式有:果套藥、藥套藥、林套藥、糧套藥等,如我縣現在在定水鎮謝家埡村的脫貧奔康產業園有柑橘套白芨、瓜蔞套白芨、楊樹套白芨、玉米套白芨等效果都很不錯。若採用淨作,也可採用設施遮陰,要注意遮陰網既不能過密、也不能過稀,一般三指為宜。過密易導致雨水不均下地,過稀到不到遮陰效果。

產業扶貧鄉村振興,川東北地區白芨栽植實用技術

8 田間管理

(1)澆水:白芨的正常生長要求土壤含水量25%-30%,空氣相對溼度75%-85%。水分過多易導致地下部分腐爛而引起莖稈死亡。水分過低會導致減產。移栽後的頭3天每天澆一次水,之後每2-3天澆一次,待新芽長出後便可中心土層太乾時澆水。若遇天旱應及時澆水,6-8月早晚各澆一次水,白芨又怕澇,雨季或大雨後要及時疏溝排出積水,避免爛根.9-10月在玉米收穫時,要粉碎所有的玉米杆,一同與圈肥進行漚制,同時將其均勻的撒在白芨的廂面,讓其能合理越冬,從而有利於來年能淺施入表土。(2)追肥:白芨喜肥,生長期間,每半個月追施一次稀薄的人蓄糞水,每畝1500-2000公斤。8-9月追以稍濃的人蓄糞水,亦可將過磷酸鈣與堆肥混合漚制後,撒施畦面,結合第三次中耕除草,蓋土壓入畦內。農家肥以牛羊糞為佳,雞糞、垃圾混合肥禁用。(3)中耕除草:一般每年除草4次。第一次於4月齊苗後進行;第二次在6月旺盛生長期進行;因此時雜草滋長快,白芨幼苗又矮小,要及時除盡雜草。第三次於8-9月進行;第4次11月進行。第一年小苗期主要為人工除草,應手工清除,避免傷根。(4)越冬保護:當年不受獲的白芨要及時加強保護,通常覆土或地膜起拱覆蓋。

9 病蟲害防治

(1)爛根病:多在春夏多雨季節發生。防治方法:注意排澇防水。(2)害蟲:金龜子、金針蟲以及土狗兒是白芨的主要害蟲,對於地老虎來說,早春清除雜草,防治地老虎成蟲產卵。如果發現幼蟲,則應先噴藥後除草,以免個別幼蟲入土隱蔽。清除的雜草要遠離栽培地曬乾,以殺死藏於期間的幼蟲或蟲卵.金龜子往往是以幼蟲形態呈現,其在土壤中不斷啃食地下幼芽,導致出現死苗缺窩,對相應的產品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叩頭蟲一般也是由幼蟲形態出現的,其將白芨的根莖逐漸鑽成一個小孔,導致較多的缺苗以及死苗引起塊莖腐爛。土狗兒主要是以成蟲的形態呈現的,其往往取食白芨的嫩莖以及根部,尤其是剛剛發芽的種子,導致根莖逐漸成為亂麻狀,最終導致成苗殃萎。對上述害蟲加以防治主要是進行深翻,消滅相關的蟲卵,將除草殺蟲以及相關的藥劑進行有機結合,冬天深耕翻曬相關土壤,利用氨化或漚制等方式粉碎玉米杆,有效減少來年蟲口基數。其次,在實際播種的過程中,利用辛硫磷與敵百蟲進行拌肥、悶種以及灌根。同時可以將辛硫磷加水250千克進行合理澆灌,同時選用高效氯氟氰菊兌水進行噴霧即可。

10 採收

白芨栽種後,於第四年10-11月當莖葉枯黃時採收。此時,地下莖已長成8-12個,相當擁擠,過遲採收,生長不良。採收時,先清除地上殘莖枯葉,然後小心挖取塊莖抖去泥土,運回加工。特別注意勿將白芨塊莖挖傷甚至挖破,從而降低藥材質量。

產業扶貧鄉村振興,川東北地區白芨栽植實用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