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訊飛的這場風波,滿屏寫著兩個字:焦慮

前幾天,科大訊飛經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風波:網絡爆出“科大訊飛AI同傳造假”。現場參與同聲傳譯工作的譯員在網絡上發聲,認為科大訊飛剽竊了自己的勞動成果。

造假的話題,使得各路媒體奔走相告,將這一話題迅速推上各大網站熱門,科大訊飛也收穫了一波強勢刷屏。

事情是這樣的,在2018年9月19日-9月20日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興產業發展”為主題的2018年IEID(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國際會議)上,科大訊飛使用的“訊飛聽見”現場同傳翻譯,其實是由人類同傳譯員現場完成的,大會中聽到的同傳只是機器對人工翻譯進行了語音識別和合成,並非機器對嘉賓發言的智能翻譯。

科大訊飛的這場風波,滿屏寫著兩個字:焦慮

科大訊飛後來解釋稱,考慮到“2018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國際會議”的學術背景和所涉及專業,會務組選擇了用“訊飛聽見”轉寫演講者和同聲傳譯的語音。

對於這件事情,站在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讀。但筆者更關心的是,人工智能到底會不會替代人類。

這個時代,人人自危

科大訊飛的這場風波,滿屏寫著兩個字:焦慮。

你的焦慮,我的焦慮,全人類的焦慮。

在未來面前,在人工智能面前,在看起來無所不能的新技術面前,沒有人不焦慮。似乎一不留神就會被光速前進的時代車輪拋棄,非但連一聲再見都不會說,甚至還會回過頭來白你一眼。

是AI可怕嗎?

當柯傑三連敗於AlphaGo的時候,人類自我安慰說,你輸了會哭,它贏了卻不會笑。

當有人提出,未來有50%、70%甚至90%的人類工作會被機器人取代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是焦慮惶恐的。

是的,它不會笑,但你會哭。輸了的人類只能哭。

AI將無所不能

但人類對人工智能的研發,依舊不遺餘力。幾乎所有站在時代風口之上的弄潮兒,都希望擁有掌控它的能力。

因為在人類關於未來的暢想圖景中,人工智能幾乎是無所不能的,AI將是未來人類實現野心、掌控命運的工具。

在尤瓦爾·赫拉利(Yuval Noah Harari)的《未來簡史》裡,進入21世紀後,曾經長期威脅人類生存、發展的瘟疫、饑荒和戰爭難題已經被攻克,智人面臨著新的待辦議題:永生不老、幸福快樂和成為具有“神性”的升級人類。

科大訊飛的這場風波,滿屏寫著兩個字:焦慮

當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為代表的科學技術發展日益成熟,人類將面臨著從進化到智人以來最大的一次改變,絕大部分人將淪為“無價值的群體”,只有少部分人類精英能進化成特質發生改變的 “神人”。而神人,則是比人類更高級的物種。

在可預見的未來,人工智能為人類社會帶來的創新和變革,絕不亞於前幾次工業革命。

黑天鵝無處不在

很應景,在前後差不多的時間裡,黃渤自導自演的《一出好戲》上線各大視頻網站,呈現在普羅大眾面前。

6000萬的彩票頭獎,對於因為欠錢而遭同事白眼的電影主人公來說,也是無所不能的。似乎有了6000萬,就可以在同事面前揚眉吐氣抬頭做人,就可以迎娶女神走上人生巔峰。

然而命運彷彿開了個玩笑。

在影片中,剛剛中了大獎的主人公隨公司團建出遊,卻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這樣的黑天鵝事件而流落荒島,錯過彩票兌獎日期。

他們甚至與“人類文明”失去聯繫,不知道荒島之外那個熟悉的人類世界還在不在,受到馴獸員出身的“王”耍猴般的暴虐對待,被資本家玩弄於股掌之間。當期待已久的愛情降臨,當親眼看到象徵著重生希望的大船經過……無一處不是對靈魂的拷問,無一處不是對人性的終極考驗。

當所有的光環悉數褪去,當賴以生存的身份標籤失去效力,當錢包裡的紅色鈔票成為廢紙,當名下的樓宇大廈變成幻影。流落荒島的一群人所經歷的,是一場秩序的重建,是人類文明從野蠻到開化的又一次歷史進程。

這翻天覆地般的變化和重建,多麼像當初的蒸汽機改造工場手工業,像今天的人工智能“替代”人類。

“造假”是假的,焦慮是真的

科大訊飛的這次“造假”風波,歸根結底源自人類對於“即將被替代”或者“可能被替代”,對不確定未來的焦慮。

同聲傳譯作為強學術性、高專業性度、高入行門檻,同時也是高收入的行業,相較於其他勞動密集型、入行門檻較低、收入也相對較低行業的從業者來說,同聲傳譯工作者可以說是“養尊處優”的,是對當下的生活狀態、社會地位,對未來較少憂慮的。

科大訊飛的這場風波,滿屏寫著兩個字:焦慮

所以,當他們意識到自己可能會被替代,自己的工作將會由機器來完成,自己引以為傲的、賴以為生的技能將要失去用武之地,他們焦慮,甚至憤怒,甚至恐慌。

於是,當以為自己的勞動成果被“剽竊”的譯員在網絡上發聲之後,很快便有同行響應。加之各路媒體的跟風炒作,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推波助瀾,“科大訊飛AI同傳造假”這件事情迅速在網絡發酵。

好在,雙方已經達成共識,事出誤會,“訊飛聽見”的轉寫功能並不是“機器同傳”,而是將人類譯員的翻譯結果轉寫並顯示在大屏幕。該名譯員也發帖澄清,表示科大訊飛沒有造假。

目前來說,人工智能的發展尚處於早期階段,人工智能暫時也無法替代人類同傳。9月25日,科大訊飛發文表示,科大訊飛技術既能轉寫也能翻譯;機器翻譯明年將達英語專八水平,可以較好滿足日常交流需要,但還無法代替同傳。

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也曾表示,科大訊飛始終強調的是人機耦合的模式,人機耦合才是未來發展之道;科大訊飛的願景是,“希望用機器幫助頂尖同傳,更好地發展他的能力。機器和人,必須是未來協同的。”

這一天遲早會來

科大訊飛的“造假”風波算是過去了,但是引發“造假”風波的緣由,即人類的大部分工作將由機器替代的場景,正在一步步向我們走來。

更重要的是,這一天遲早會來。

儘管如此,用發展的眼光看,對於這樣的未來,我們喜聞樂見。

科大訊飛的這場風波,滿屏寫著兩個字:焦慮

但是,就像電影《一出好戲》中講述的,若想要向大船發出求救的信號,就需要點燃他們在荒島唯一的避難所,需要毀掉當前所擁有的一切。

而那艘象徵著重生希望的、通往美好未來的大船,不見得會收到信號,不一定是友好的。

現實不是電影,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黑天鵝隨時可能會來,安樂窩隨時可能被毀,引以為傲的技能隨時可能被替代。

在這樣的現實面前,除了迎風而上,我們別無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