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爲養生堂 第六講 健康可以診斷嗎?

我們在前言裡說了,治病要扶正祛邪,還要有整體觀。這個整體不僅包括身體,也包括情緒、精神,而且我們的中醫認為,情緒與健康息息相關。(關於情緒和健康的問題,以後會提到)

那麼,診斷的依據是什麼呢?我們知道中醫是通過望聞問切來診病的,而望聞問切的目的就是把握患者的面色、精神、睡眠、二便、寒熱、汗、經帶、脈象、情緒等等,而且會考慮得非常細,任何不同尋常的症狀都要考慮到,而不是說必須要有器質性的病變才認為是病。比如說患者沒別的症狀,就是容易出汗,單隻出汗,都要考慮出汗的時間和具體情況,結合其它症狀分析病因。

許久以來,人們有一個概念,凡是科學的東西必定是量化的,不能量化的東西就不科學。而中醫診斷的方法卻無法量化,這也是中醫經常為人所詬病的原因之一。人體有很多指標是可以量化的,然而最重要的指標---健康卻很難量化,至少到現在還沒有做到。所以我們經常看到很多人各種指標一切正常,卻成天這兒不舒服那兒不舒服,毛病一大堆,或者平時身體非常好,檢查也一切正常,卻突發噩耗,心臟病、腦溢血等等,這都說明現有的各種檢查還不能完全概括人的健康狀況。

很多人小病不斷,大病不犯,那是免疫系統還在工作,身體哪兒有個不舒服馬上就知道了,病氣在表,表病是淺病,還容易治,裡病就比較費勁了。前言提到我們有時候會聽說什麼人正值壯年,牙齒倍兒好,身體倍兒棒,結果突然一下子查出來惡症,其實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大病也不是一天就養成的。有的人自恃身體好,有點小病也不當回事,生活中也不注意,更不懂得控制情緒,鬼子進村以後就埋伏起來養精蓄銳悄悄地擴展,而人體也一直被麻痺,以為平安無事,各項指標也正常,直到有一天糾集力量發起總攻,這時敵人已成規模,而且佔據我方要地,要打就要費思量了。

那麼,這種情況就無法診斷嗎?還是有辦法的。內經有云,“有諸內必形諸外”,總會有蛛絲馬跡留在外面,雖然有時候信息不全,看起來還很矛盾,比如外熱內寒,或上熱下寒,一名優秀的醫生就會通過望聞問切綜合各種細微的徵兆發現潛藏的敵人。這個時候,即使是遇到好的醫生查出來了,因為病症還未發作,病人往往自己都不相信,從而耽誤治療,但是真到發作的時候,恐怕已經毀之晚已。《扁鵲見蔡桓公》就是一個例子。

扁鵲見蔡桓公,立有間,扁鵲曰:“君有疾在腠(còu)理,不治將恐深。”桓侯曰:“寡人無疾。”扁鵲出,桓侯曰:“醫之好治不病以為功。”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之病在肌膚,不治將益深。”桓侯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復見曰:“君有病在腸胃,不治將益深。”桓侯又不應。扁鵲出,桓侯又不悅。居十日,扁鵲望桓侯而還走。桓侯故使人問之,扁鵲曰:“疾在腠理,湯熨(中醫用布包熱藥敷患處)之所及也;在肌膚,針石(中醫用針或石針刺穴位)之所及也;在腸胃,火齊(中醫湯藥名,火齊湯)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屬,無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無請矣。”居五日,桓公體痛,使人索扁鵲,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很多人肯定以為這只是傳說而已,實際上中醫裡的望聞問切之首就是望診,但是望診真正掌握的好的極少,所以有“望而知之為之神”之說。現在的醫生多數還是主要以脈診為依據,同時參考其它診法。也有的中醫脈診研究得出神入化的,連體內哪裡有瘤子,瘤子多大都能通過切脈切出來,然而社會上更多的是打著中醫甚至是專家的旗號卻不會切脈,或者切脈水平了了的,好的醫生越來越向傳說靠攏了。

一位合格的醫生最起碼要能診斷出已經形成的病患,而一位優秀的醫生會在疾病發作之前就發現問題並予以解決,以免後患。所以有“上工不治已病而治未病”之說。還是拿扁鵲來做例子:

魏文王問扁鵲,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為醫?”扁鵲曰:“長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鵲最為下。”魏文王曰:“可得聞邪?”扁鵲曰:“長兄於病,視神未有形而除之,故名不出於家;中兄治病,其在毫毛,故名不出於閭;若扁鵲者,鑱血脈,投毒藥,副肌膚,閒而名出,聞於諸侯。”魏文王曰:“善。” -----《鶡冠子世賢》

另外,很多人可能都有體會,病氣的進攻、潛伏和發作跟氣候有很大的關係,不同的病氣也有不同的時間表,高明的醫生就會根據季節和天氣的細微變化推算出鬼子的行動路線和行程表,然後佈陣,從而及時滅敵於帷幄之中。《問中醫幾度秋涼》裡邊提到作者的母親可以提前預測疾病的流行並準備好相應的藥物,就是這個道理。

鄭智城:網友諮詢請先看看這幾點說明

我理解網友們會有很多問題,但是請理解,僅僅是“我有XXX症,請問怎麼樣調理/治療/根治?”我是無法回答的。中醫強調的是整體辯證施治,沒有了解全面情況之前,我什麼也不知道。諮詢請參考以下的提綱進行,每一個問題都要詳細回答。填寫過程可能很麻煩,但是對比起治病來說,這都是小事一樁。而且問診單填寫得越好,病也越容易治。

1)你的主要訴求是什麼?哪裡不舒服?

2)平常精神和體力如何?容易累和疲勞嗎,手腳無力嗎,對什麼事情都不感興趣嗎。

3)睡眠質量如何,睡得深還是淺,容易醒嗎,多夢嗎,睡醒後覺得精神嗎。

4)口渴口乾嗎?嘴唇乾嗎,咽喉幹嗎,喝水多還是不想喝水,喜冷水還是熱水。

5)大便如何?顏色,軟硬,次數,難易。

6)小便如何?顏色,頻率,順暢與否,夜尿有無。

7)胃口如何?容易飢餓嗎,不覺得餓嗎,胃脹胃痛嗎?

8)出汗嗎?多還是少,容易出汗還是很難出汗,睡覺時出汗嗎。

9)皮膚乾燥還是容易出油,頭髮油嗎,臉上長痘嗎,前胸後背長痘嗎,有皮炎或溼疹嗎。

10)怕冷還是怕熱?手腳冷還是熱?腹部背部怕冷還是怕熱?

11)月經準時否?經量大小,經痛否,有血塊否,經血顏色如何,月經前後有何症狀。

12)性生活如何?頻率,有否自慰,性冷淡還是性慾亢進。

13)或者任何你想補充的細節。

處方後請嚴格按照劑量進行,一劑就一劑,兩劑就兩劑,三劑就三劑,不要自作主張加量吃五劑六劑甚至十劑。這樣做是有理由的,因為但凡要網友服用一兩劑的藥都是攻或者消或者下或者汗的藥,都不能超量服用。這些藥都講究中病即止。不要以為再吃幾劑鞏固一下。吃多了反而會傷身。如果是補藥,那麼多吃幾劑不要緊。總之要嚴格按照我的囑咐去做。

鑑於藥材質量難以嚴格保證,所以建議網友們多長個心眼,儘量去有品質保證的藥房去配藥。其中黨參,西洋參,紅參,肉桂,附子,阿膠等藥最容易出問題。所以很多中醫都習慣包攬配藥,以對自己的藥方負責。所以如果我開出的藥方無效,一般情況下都是我藥方的問題,但也有極個別情況是藥材質量問題。有鑑於此,有些常用的藥方,為了確保治療效果,我都採用美國加州一個歷史悠久信得過的藥廠生產成藥粉沖劑。

非為養生堂 第六講 健康可以診斷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