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陋室銘》道盡了他的心志,他的一生從未退縮過!

公元826年冬,在煙花之地——揚州,唐代兩位偉大的詩人碰在了一起。

二人之前並未約好,只是在回洛陽的途中,二人相遇了。一位是白居易,一位是劉禹錫。如同老天安排的一般,兩人皆被貶官,在回洛陽的途中,皆在此停留。

一篇《陋室銘》道盡了他的心志,他的一生從未退縮過!

也許是詩人之間的心心相惜,也許是同是天涯被貶人,兩人喝起了酒。二人是同齡人,又在詩詞界赫赫有名,對於對方的遭遇,他們自然瞭然於心。

詩人的不幸,是後世的萬幸。

白居易同情劉禹錫的慘痛的遭遇,便為其歸來作了一首詩:

《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白居易

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

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這首詩,主要是白居易在為劉禹錫的經歷抱不平,“命壓人頭不奈何”,命中註定你不能出人頭地也沒有辦法,“滿朝官職獨蹉跎”,滿朝的人都找到了自己合適的位置,卻唯獨你在歲月蹉跎。“

二十三年折太多”,這二十三的光陰,實在是損失的太多了。

是啊,人生又有多少個23年呢,尤其是在平均年齡並不高的唐代!那究竟是什麼讓這位年過半百的詩人,蹉跎了歲月竟有23年之久呢?

一篇《陋室銘》道盡了他的心志,他的一生從未退縮過!

故事發生在33年前......

公元793年,一位來自嘉興的少年,意氣風發地介紹著自己:“我乃中山靖王劉勝之後!”這句話很是熟悉,這也是三國時劉備的開場白,這些並不奇怪,因為中山靖王的子孫實在是太多。劉禹錫,字夢得,據說是他的母親在懷他時,夢到了大禹,認為孩子是大禹賜給自己的,故暗指“禹賜”。

那一年,21歲的劉禹錫與柳宗元同榜進士及第,兩年後再登吏部取士科,釋褐為太子校書,可謂是平步青雲。

一篇《陋室銘》道盡了他的心志,他的一生從未退縮過!

兩位年輕人立馬結成好友,令他們沒想到的是,此後的一生,二人的命運也連在了一起。年輕,就是資本!一群意氣風發的少年郎聚集在一起,想要改變這個世界。安史之亂後,繁榮昌盛的唐帝國開始走下坡,潘鎮割據、宦官當權!

一篇《陋室銘》道盡了他的心志,他的一生從未退縮過!

而當朝的皇帝唐順宗早年當太子時,便已經對此痛心疾首,他想要改變現狀。朝氣蓬勃、憤世嫉俗的學子與不安現狀的天子碰到了一起,一場改革之火便這樣點燃了!

自古以來,改革便不是一件易事,商鞅於秦國變法成功,被五馬分屍;吳起於楚國變法,被亂箭射死;戊戌六公子與清末變法,死傷慘重。

一篇《陋室銘》道盡了他的心志,他的一生從未退縮過!

由於觸碰了太多權貴的利益,唐順宗變法也失敗了,順宗的兒子奪了皇位,革命之火還未燃起,便被撲滅了。新帝繼位,自是秋後算賬,主導變法的柳宗元、劉禹錫等八人皆被貶為遠州司馬

(遙遠地方的司馬),史稱“二王八司馬”事件,亦稱“永貞革新”。

一篇《陋室銘》道盡了他的心志,他的一生從未退縮過!

公元805年,年僅33歲劉禹錫背上了行囊,踏上了去朗州(湖南常德)的路上。正值壯年之際,男兒當成大事,劉禹錫卻走向了人生的低谷。時值深秋,蕭瑟凌冽的秋風,不覺讓人萎靡。寒蟬悽切,對長亭晚

,應當是此時的基調,而正在人生低谷的劉禹錫一掃寂寥的氣氛,大聲呼出:

《秋詞二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一篇《陋室銘》道盡了他的心志,他的一生從未退縮過!

這豪邁、樂觀的態度,讓我們相信,他總有一天會再回來!

劉禹錫萬萬沒想到,這一走,便是十年,公元815年,劉禹錫與柳宗元等人一同入京。讓劉禹錫感到失望的是,朝堂之上依舊是一片烏煙瘴氣。817年,劉禹錫應邀去到玄都觀賞桃花,當時去的權貴極多,看著那些阿諛奉承的面孔,劉禹錫不禁有些作嘔,於是寫下詩篇:

《元和十一年自朗州召至京,戲贈看花諸君子》

紫陌紅塵拂面來,無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觀裡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後栽。

“盡是劉郎去後栽”,意思為你們這些人都是我被貶了才爬上去的,嘲諷之意極濃。毫無意外,潮水般的參本送到了皇帝那裡,劉禹錫再次被貶,播州(貴州遵義)刺史,這在唐朝時還是蠻荒之地。

此事急壞了柳宗元,他與劉禹錫一同被貶,但是考慮到劉禹錫還有年邁的母親,提出用自己願意與劉禹錫換,在好友的幫助下,最後劉禹錫換為連州(廣東清遠)刺史,後又調任和州(馬鞍山)刺史。

一篇《陋室銘》道盡了他的心志,他的一生從未退縮過!

在和州任刺史期間,由於他是被貶而來,受到了和州知縣的百般刁難,先是將他安排在城南門,面江而居,但是他不埋怨,樂觀如他,還吟道:“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和州知縣知曉後,又將他安排去了城北,而且將房屋標準降低,但是劉禹錫依舊不埋怨,亦不屈服,他又頌道:“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

和州知縣見他依舊悠然自得,便將他調到城中,而且只給他一間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且看他如何是好。

一篇《陋室銘》道盡了他的心志,他的一生從未退縮過!

命運一次次地對劉禹錫呢喃道:“你向我低一次頭,就那麼難嗎?

劉禹錫搖了搖頭,提筆寫出了流傳千古的名篇:

《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終於,和州知縣知道的劉禹錫的品格,不再去為難他。

兜兜轉轉,二十三年如白駒過隙,柳宗元也已經先他而去,唐朝的皇帝都換了好幾屆,自己的好友裴度當了宰相,終於,他回來了!

一篇《陋室銘》道盡了他的心志,他的一生從未退縮過!

便是此時,他與白居易相遇於揚州,聽完白居易對自己的抱不平,他並未因此感同身受,而是依舊充滿希望。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對白居易那句“命壓人頭不奈何”提出了反駁,沉船的旁邊正有千艘船駛過,病樹的前頭卻也是萬木爭春。

他用如此積極向上的態度,告訴白居易,自己並沒有被打敗。至此,詩詞君也才明白,他依舊是那個意氣風發的少年,從來都沒有變過。即使二十三年的歲月吹皺了他的臉龐,但是他的心,他的血,依舊熾熱!

一篇《陋室銘》道盡了他的心志,他的一生從未退縮過!

公元828年,年已56歲的劉禹錫,再次來到了玄都觀,世事變遷,但是當年的場景依舊曆歷在目,劉禹錫再次嘲諷道:

《再遊玄都觀》

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淨盡菜花開。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

“前度劉郎今又來”,我劉禹錫又回來了,你們那些攀附權貴的人呢,去哪了呢?

終成黃土矣!

一篇《陋室銘》道盡了他的心志,他的一生從未退縮過!

有人說,劉禹錫就是嘴欠,不會做人罷了,不懂人情世故。對此,彭彭不能苟同。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首《烏衣巷》,想來大家都比較熟知,一個能看清世事變換、滄海桑田之人,哪裡又不懂人情世故,只是不願罷了!

有人要說,那也不能鋒芒盡漏,惹來一身禍!

對此,劉禹錫呵呵一笑:既然稱我為“詩豪”,那我自是要豪邁人生當如利劍出鞘,勇往直前!

(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私信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