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工匠技藝傳承:徽派磚雕

磚雕(tile carving)是指在青磚上雕刻出人物、山水、花卉等圖案,是中國古代民居建築雕刻中很重要的一種藝術形式。主要用於裝飾寺塔、墓室、房屋等建築物的構件和牆面。通常也指用青磚雕刻而成的雕塑工藝品。

中華工匠技藝傳承:徽派磚雕

磚雕的分類

磚雕有平雕、浮雕、立體雕刻,題材包括翎毛花卉、龍虎獅象、林園山水、戲劇人物等,具有濃郁的民間色彩。

明代磚雕的風格過趨粗擴、推拙而樸素;明末清初,由於富商們對豪華生活的追求。

清代磚雕的風格漸趨細膩繁複,注重情節和構圖,透雕層次加深。

在見方尺餘,厚不及寸的磚坯上雕出情節複雜,多層樓空的畫面,從近景到遠景,前後透視,層次分明,最多約有9個層面,令人產生精妙無比的美感。

中華工匠技藝傳承:徽派磚雕

磚雕的用途

磚雕大多作為建築構件或大門、照壁、牆面的裝飾。由於青磚在選料、成型、燒成等工序上,質量要求較嚴,所以堅實而細膩,適宜雕刻。

在藝術上,磚雕遠近均可觀賞,具有完整的效果。

在題材上,磚雕以龍鳳呈祥、和合二仙、劉海戲金蟾、三陽開泰、郭子儀作壽、麒麟送子、獅子滾繡球、松柏、蘭花、竹、山茶、菊花、荷花、鯉魚等寓意吉祥和人們所喜聞樂見的內容為主。

在雕刻技法上,主要有陰刻、壓地隱起的淺浮雕、深浮雕、圓雕、鏤雕、減地平雕等。民間磚雕從實用和觀賞的角度出發,形象簡練,風格渾厚,不盲目追求精巧和纖細,以保持建築構件的堅固,能經受日曬和雨淋。

中華工匠技藝傳承:徽派磚雕

磚雕,普通為修建構件,用鑿和木錘在水磨青磚上鑽打雕琢出各種人物、花卉、景色、動物、書法等圖畫,用在修建異樣的方位進行點綴。品種有浮雕、透雕和線刻等。但也有用作文玩的。比如用瓦當的反面或用秦磚雕鑿成硯臺,用故宮大殿鋪地的金磚雕琢斑紋做成桌面等,但磚雕用處還是以修建用為主,普通合作石雕、木雕用在修建的異樣部位。

世盛則文興,五千年中國文化得以復興,河南萬堂磚雕的環藝設計師們撇棄了歐化媚潮,與人文、科技結合時代,主打中國風,簡單的磚瓦就能演繹出新奇、震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