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隊領導認爲打勝仗是家鄉子弟兵厲害,且聽毛主席怎樣說

部隊領導認為打勝仗是家鄉子弟兵厲害,且聽毛主席怎樣說

人們在交往中最常問的話:“你是哪裡人?”“你老家在哪裡?”

每個人都會說出自己的故鄉,並且會自豪地說出自己家鄉的名人,自己家鄉的物產。

一句:“啊!咱們是老鄉。”讓人倍感親切。即便是說一聲:“噢,那個地方我去過,我對那裡很有好感。”也能立刻拉近雙方之間的情感距離。

我有一次去海南島旅行,隨團人員互不相識,在行進的大巴上,無意之間聽到身後一對夫妻的交談。他們講了幾句話,我就從他們的口音中聽出是熟悉又久違的漢中話,他兩口子是陝西漢中人,而且是漢中市人。我憋不住與他們攀談起來,我說:“我是西安人,雖說我不是漢中人,但是我們一起當兵的戰友就有漢中人,聽到你們的談話,你們的口音,讓我倍感親切。”我們交談了三兩句話,大有他鄉遇故知的感覺。沒一會我還從那位男子的口中,得知一位多年沒有聯繫的戰友信息。男子告訴我,他們是好朋友。當時就將戰友的手機號告訴了我,我與戰友立刻就通上了話。此後,一路上我與他們兩口就以老鄉相稱了。

中國人雖然世世代代居住在中國的土地上,但是中國幅員遼闊,疆土廣大,各地的風俗習慣差異也很大,老鄉之間親密團結自然不在話下,但是對於他鄉之人就未必能如此了,最為常見的是,認為只有自己家鄉的人性情好、本領大,對外鄉人就不大認可了。

多年前我在報刊中看到過一段故事,時間久遠我只能說個大概。

抗戰時期有一支活躍在華北地區的八路軍部隊,他們對敵鬥爭英勇頑強,戰功顯赫。有一年這支部隊的首長因故到延安。主席得知就安排接見這支部隊的領導,大概這些同志也是第一次見到主席,言語之間有些侷促。主席聽了他們簡要的彙報後,和藹地詢問他們:“你們說說,你們的部隊為什麼會把仗打得那麼好呢?”部隊的同志沒有過多的思索答道:“我們部隊上都是河北人,作戰勇敢,所以仗打得好!”主席聽後微微一笑:“顏良、文丑都是河北的名將,為什麼會被山西的關羽殺了?”部隊的首長一時語塞,臉上發熱。主席耐心地幫助他們分析總結:“你們這支隊伍三八年以前入伍的老兵多,軍事技術、思想作風過硬,……。” 聽了主席的一番話部隊的首長連連點頭稱是。

主席的這番話可以給人許多的啟發,其中就有不能以地域來劃分人群優劣的思想。主席在強調團結時還說過:“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了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中國歷史悠久,我們的祖先由於戰爭,由於生活所迫,曾經多次甚至反覆的遷徙。不少的南方人就是從北方遷去的客家人,在這方面就連臺灣也不例外。有資料說中國現有的姓氏中,有很大的比例是出自河南,如今卻分佈到全國各地。有專家說現在的中國人,大多有著共同的祖先,他們都是幾千年前生活在中國大地上的數千先人們的後人。

在我幾十年的生活經歷中,接觸過祖國各地的人,其實他們和我們身邊的同事、朋友一樣,每個人身上有著不同的長處。他們有的熱情好客,有的樂於助人,有的性格爽朗,有的性情溫和。因此我認為對待任何地域的人都應一視同仁。只要我們相互之間能夠以誠相待,就能夠在工作或生活中從相識、相知,到互相取長補短,配合默契,有緣者甚至可以成為莫逆之交。

古往今來有作為的政治家,都有不分地域、不分出身廣納賢才的施政方針,這才成就大業;長江黃河正是不拒涓涓溪水,才會浩浩湯湯。

小到一個企業,大到一個國家,須眼光遠大,胸懷開闊,充分吸收、利用,各種、各地人才,才可能讓企業、國家不斷地走向新的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