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從新軍列兵到共和國最高軍事統帥

毛澤東不僅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而且是偉大的無產階級戰略家、軍事家。

毛澤東從1911年參加湖南起義新軍到1976年9月在中共中央軍委主席任內逝世,在其60多年的軍事政治生涯中,擔任過許多軍事職務,特別是軍事領導職務。

毛主席:從新軍列兵到共和國最高軍事統帥

毛澤東

毛澤東都擔任了哪些軍事職務?筆者根據有關史料,試圖作一歷史考察,以有益於毛澤東軍事生平和軍事思想的研究。

新軍列兵——學生志願軍上士、警備隊長——軍校教官——農講所所長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後,毛澤東投筆從戎,報名參加了湖南起義新軍,被編入第25混成協第50標第1營左隊,當一名列兵。在新軍中他積極參加軍事訓練。這是毛澤東軍事實踐的肇始。1912年春,中華民國宣告成立,毛澤東乃退出新軍,決定繼續求學。

1916年秋,毛澤東在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參加了學校為實施“軍國民教育”而組織的以“激發愛國思想,提倡尚武精神,研究軍事學術”為宗旨的學生課外志願軍,任第l連直屬連部上士,除接受軍事訓練外,還擔任遞承上級命令和本連一切文牘事物工作。1918年4月,為防止進入長沙的軍閥部隊對學校的擾亂破壞,毛澤東以學生志願軍為基礎組成警備隊,並任隊長,率隊護衛學校。

1924年第一次國共合作統一戰線正式形成後,毛澤東在上海負責黃埔陸軍軍官學校上海地區考生的複試工作。1925年9月到廣州,在此期間兼任國民革命軍第2軍軍官學校教官,為該校學員講授農民問題課程。

1926年3月,毛澤東在廣州任第六屆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農講所實行軍事編制,軍事訓練是教學重點。1927年3月,毛澤東在武昌擔任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所長。同年5月,毛澤東將中央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生武裝200多人改編為中央獨立師第2團第3營,參加鎮壓麻城反革命暴亂。毛澤東主持農講所期間,重視武裝農民問題,不僅為農民運動培養了大批幹部,而且為後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地武裝起義培養了骨幹。

前敵委員會書記——師長——軍黨代表、軍委書記——軍前委書記——軍行委書記——軍前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毛澤東根據中共八七會議確定的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總方針,領導湘贛邊界秋收起義,任起義領導機關——由各軍事負責人組成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書記,組建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1師,率部向井岡山進軍。

1928年3月,中共湘南特委派代表到井岡山,根據1927年11月中央臨時擴大會議決議和12月31日中共給湖南省委的指示,指責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工作太右”,宣佈取消前敵委員會。毛澤東改任工農革命軍第1軍第l師師長。同年4月,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與朱德、陳毅率領的湘南起義部隊會師後,合編成立工農革命軍第4軍,朱德任軍長兼第10師師長,毛澤東任黨代表兼第11師代師長(師長張子清負傷未到任)。接著,毛澤東又當選為中共工農革命軍第4軍軍委書記。

5月,在根據中共江西省委指示而召開的中共湘贛邊界第一次代表大會上,毛澤東當選為中共湘贛邊界特委書記,統一領導工農革命軍第4軍軍委和邊界各縣黨的組織。第4軍軍委隨即改選,由陳毅繼任軍委書記。6月下旬,中共湖南省委寫信給湘贛邊界特委和紅4軍軍委,派楊開明擔任湘贛邊特委書記,取消紅4軍軍委,另成立以毛澤東為書記的前敵委員會。7月,紅4軍遵照省委指示將軍委改為前委。8月,中共紅4軍前委召開擴大會議,決定取消前委。組織行動委員會指揮軍隊行動,以毛澤東為書記。11月,中共湘贛邊界特委召開擴大會議,根據中共中央來信關於組織前敵委員會的指示精神,重新成立中共紅4軍前敵委員會,毛澤東任書記。前委統轄邊界特委和紅4軍軍委。

1929年3月,紅4軍根據中共“六大”關於在紅軍中設立政治部的指示精神,將工農運動委員會改為軍政治部,毛澤東兼任政治部主任,譚震林兼任政治部副主任。5月,中共中央派遣到紅4軍工作的劉安恭接任政治部主任,毛澤東不再兼任此職。

同年6月,中共紅4軍第七次代表大會改選紅4軍前委,毛澤東、朱德、陳毅、林彪、劉安恭、伍中豪等13人為前委委員,陳毅當選為前委書記。會後,毛澤東離開紅4軍主要領導崗位,到閩西休養並指導地方工作。根據中共中央九月來信精神,紅4軍於12月召開黨的第九次代表大會。在會上,毛澤東重新當選為前委書記。1930年2月,為了加強對紅軍和地方黨組織的統一領導,中共紅4軍前委、贛西特委和紅軍第5軍、第6軍軍委召開聯席會議,決定擴大紅4軍前委任務,成為領導紅4軍、紅5軍、紅6軍和贛西南、閩西、粵東江革命根據地的中共共同前敵委員會,毛澤東、朱德、曾山、劉士奇、潘心源為常委,彭德懷、黃公略為候補常委,毛澤東任書記。會議還決定成立紅軍學校第6分校,朱德任校長,毛澤東任政治委員。後因紅軍第4、第5、第6軍均缺幹部,共同前委決定創辦隨軍的紅軍學校,由毛澤東兼任校長。

紅1軍團政治委員——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主席——蘇區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總政治部主任——紅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

1930年6月,根據全國紅軍代表會議的決定,中共紅軍第4軍前委和閩西特委在閩西長汀舉行會議,討論了紅軍的整編問題,決定將紅軍第4軍、第6軍、第12軍整編為紅軍第1路軍(不久改稱紅軍第1軍團),朱德任總指揮,毛澤東任政治委員;同時成立中共紅軍第1路軍總前敵委員會,毛澤東任書記。

8月,紅1軍團和紅3軍團會師後,兩個軍團的前敵委員會舉行聯席會議,根據中共中央關於統一軍事指揮的指示,會議決定將紅1軍團、紅3軍團合編為中國紅軍第一方面軍(簡稱紅一方面軍),朱德任總司令,毛澤東任總政治委員;成立中共紅軍第一方面軍總前敵委員會,毛澤東任書記;同時成立中國工農革命委員會,統一指揮紅軍和地方政權,毛澤東任主席。

中共中央政治局於10月召開會議決定,由項英、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9人組成蘇區中央局,由項英、毛澤東、任弼時、朱德、彭德懷、賀龍、周恩來等25人組成蘇區軍委。1931年1月,項英到達中央革命根據地,組成中共蘇區中央局。中共蘇區中央局隨即發佈第1號通告,宣佈周恩來任書記(未到職)項英代理書記,毛澤東、朱德等9人為委員建立由蘇區中央局領導的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項英為主席,朱德、毛澤東為副主席;撤銷以毛澤東為書記的中共紅一方面軍總前委。2月,蘇區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

為了便於領導紅一方面軍作戰和戰區地方工作,1931年5月,中共蘇區中央局決定組成中共紅一方面軍臨時總前委,以毛澤東為書記,朱德、林彪、彭德懷、黃公略、譚震林、周以慄為委員。

1931年11月,全國蘇維埃第一次代表大會委託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執行委員會主席團組建最高軍事機關——革命軍事委員會,負責領導全國紅軍的作戰和建設。25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簡稱中革軍委)宣告成立,朱德、王稼樣、彭德懷、周恩來、賀龍、毛澤東等15人為委員,朱德為主席,王稼祥、彭德懷為副主席,並決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成立後,即取消紅一方面軍總司令、總政委的名義,紅一方面軍所屬部隊統一稱中央紅軍,直接歸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領導和指揮。27日,毛澤東在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執行委員會舉行的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主席,項英、張國燾為副主席。

1932年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人民委員會第5次常委會決定,將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總政治部改名為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由王稼祥任主任,毛澤東不再兼任此職。

中共臨時中央和蘇區中央局於6月中旬決定恢復紅一方面軍總部,朱德兼任總司令,王稼祥兼任總政治部主任。毛澤東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身份隨紅一方面軍總部行動。鑑於在後方的中央蘇區中央局成員提議由周恩來兼任紅一方面軍總政委,7月25日,在前方的周恩來、毛澤東、朱德、王稼祥聯名致電中央局:我們認為,為前方作戰指揮便利起見,以取消政

府主席一級,改設總政治委員為妥,即以毛任總政委,作戰指揮權屬總司令、總政委,作戰計劃與決定權屬中革軍委”。7月29日,針對中央局仍堅持由周恩來兼任紅一方面軍總政委,周恩來再次致信中共蘇區中央局,堅持由毛澤東任紅一方面軍總政委,強調“有澤東負責,可能指揮適宜,懇請中央局再三考慮前方意見。”8月上旬,中共蘇區中央局召開會議研究決定,對紅一方面軍進行整編,在前方組成由周恩來任主席,毛澤東、朱德、王稼祥為成員的最高軍事會議,負責決定前方的行動方針和作戰計劃。8月8日,根據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命令,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副主席王稼祥、彭德懷發出通令,特任命毛澤東為紅軍第一方面軍總政治委員。

中共蘇區中央局於10月上旬在江西寧都召開全體會議,會議貫徹執行臨時中央“左”傾冒險主義進攻路線,對毛澤東進行了錯誤的批評和指責。毛澤東鑑於不能取得中央局的完全信任,堅決不贊成由他“負指揮戰爭全責”。會議批准毛澤東暫時請病假,必要時到前方”。12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根據中共蘇區中央局決定發佈命令:“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兼政治委員毛澤東同志,為了蘇維埃工作的需要,暫回中央政府主持一切工作,所遺總政治委員一職,由周恩來同志代理。”毛澤東被迫離開了紅軍的領導崗位。

前敵司令部政治委員——三人軍事小組成員——陝甘支隊政治委員——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紅一方面軍政治委員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中央紅軍主力被迫實行戰略轉移。毛澤東隨軍長征,被編在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紅軍總司令部和總政治部及其直屬隊組成的第1野戰縱隊所屬的中央隊。

1935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擴大會議(即遵義會議),會議著重糾正了“左”傾教條主義在軍事上的錯誤,總結了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經驗教訓,重新肯定了毛澤東根據戰爭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一系列正確的戰略戰術的基本原則。會議決定,毛澤東增選為政治局常委;取消三人團,仍由最高軍事首長朱德、周恩來為軍事指揮者,而周恩來為黨內委託的在軍事指揮方面下最後決心的負責者。會後,中央常委分工,毛澤東為周恩來的軍事指揮上的幫助者。為加強和統一作戰指揮起見,3月4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設置前敵司令部,以朱德為司令員、毛澤東為政治委員。接著,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致電各軍團,要求“各兵團一到集中地即受前敵司令部指揮”。鑑於作戰情況瞬息萬變,指揮需要集中,毛澤東提議成立三人軍事小組全權指揮軍事。3月11日左右,中央在貴州鴨溪、苟壩一帶決定成立由周恩來、毛澤東、王稼祥組成的三人軍事小組全權指揮軍事。三人軍事小組在當時的戰爭環境中,是中央最重要的領導和決策機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前敵司令部是它的執行機構。遵義會議後實際上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內和軍內的領導地位。

1935年6月,中央紅軍(紅一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師後,張國燾反對紅軍北上,並企圖分裂和危害黨中央。毛澤東與周恩來、張聞天等率紅1軍、紅3軍和軍委縱隊繼續北上。9月,中央政治局在俄界召開擴大會議。會議決定將紅1軍、紅3軍和軍委縱隊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彭德懷為司令員,毛澤東為政治委員,林彪為副司令員,王稼祥為政治部主任。由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林彪、王稼祥成立五人團進行軍事領導。

中共中央率陝甘支隊長征到達陝甘革命根據地後,10月27日,中央政治局在吳起鎮召開常委會議,會議確定毛澤東負責軍事工作,秦邦憲負責蘇維埃工作,周恩來負責中央組織局和後方軍事工作。11月3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對外使用中共西北中央局和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西北辦事處的名義;成立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毛澤東為主席,周恩來、彭德懷為副主席;決定恢復紅軍第一方面軍番號,彭德懷任司令員,毛澤東任政治委員。

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為了統一指揮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作戰,1936年9月,毛澤東同林育英(張浩)、張聞天、周恩來、秦邦憲、王稼祥覆電朱德、張國燾、徐向前、陳昌浩、賀龍、任弼時、劉伯承、關嚮應,表示同意任弼時、賀龍、劉伯承、關嚮應意見,以毛澤東、彭德懷、王稼祥、朱德、張國燾、陳昌浩6人組成軍委主席團,指揮三個方面軍。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後,12月7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團轉發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關於擴大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組織的命令: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張國燾、彭德懷、任弼時、賀龍、項英、林彪、王稼祥、徐向前、陳昌浩、劉伯承、關嚮應、葉劍英等23人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以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張國燾、彭德懷、任弼時、賀龍等7人組成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團;以毛澤東為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周恩來、張國燾為副主席。 ’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為了在新形勢下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中共中央政治局洛川會議於8月22日決定成立中共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由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任弼時、葉劍英、林彪、賀龍、劉伯承、徐向前等11人組成,毛澤東為書記(實際稱主席),朱德、周恩來為副書記(實際稱副主席)。

1945年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以後,7月23日,毛澤東主持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會議擬定了準備提交政治局會議通過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和中央各部委負責人名單。8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決定,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陳毅、聶榮臻、賀龍、徐向前、劉伯承、林彪、葉劍英組成新的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毛澤東任主席,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任副主席。

隨著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發展,為了適應新的形勢,1948年11月21日,中共中央決定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今後在對外公開發布命令時,使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名稱。從目前看到的歷史文獻資料,最早對外公開使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名義是1949年4月:一是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名義與朱德共同發佈的《向全國進軍的命令》;二是同年4月25日毛澤東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名義與朱德共同發佈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佈告》。

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國防委員會主席——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任命毛澤東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第三次會議,決定組成。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統一管轄和指揮人民解放軍及其它武裝力量,毛澤東為主席,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彭德懷、程潛為副主席。從此,毛澤東成為共和國的最高軍事統帥。

1954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國家設立國防委員會,並任命毛澤東兼任國防委員會主席。會議根據毛澤東的提名,通過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和委員人選的決定,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程潛、張治中、傅作義、龍雲等15人為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在1959年舉行的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毛澤東不再兼任國防委員會主席,此職由劉少奇兼任。

為了加強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1954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作出《關於成立黨的軍事委員會的決議》。決議指出:中央政治局認為,必須同過去一樣,在中央政治局和書記處之下成立一個黨的軍事委員會,擔負整個軍事工作的領導。同時決定由毛澤東、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等12人組成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毛澤東任主席。直至1976年9月逝世,毛澤東一直擔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統率著全國的武裝力量。

毛澤東在其60多年的軍事政治生涯中,特別是在1927年以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長期革命鬥爭實踐中,擔任過許多重要的軍事領導職務,他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創立和發展,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為新中國的誕生和國防現代化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