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死後爲什麼要口含七粒米?這其中藏著深層的奧妙?

諸葛亮死後含有七粒米,這個自然是《三國演義》的情節。諸葛亮生病了,有一天走出大帳,夜觀天象,入帳之後對姜維說:我怕是活不久了。姜維問:丞相為什麼這樣說?

首先,我們要明確一下,諸葛亮死後嘴裡含七粒米的情節,是出現在《三國演義》裡的。在原著第一百四回中,作者寫道:吾死之後,不可發喪。可作一大龕,將吾屍坐於龕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內;腳下用明燈一盞;軍中安靜如常,切勿舉哀:則將星不墜。吾陰魂更自起鎮之。司馬懿見將星不墜,必然驚疑。

諸葛亮死後為什麼要口含七粒米?這其中藏著深層的奧妙?

這段話很容易理解,大概就是諸葛亮死後佈疑陣,恍了司馬懿一下。

可真要深究的話,大龕是什麼?在這裡有什麼意義?明燈又是什麼?在這裡又有什麼意義?為什麼要在嘴裡放七粒米?而不是七粒小麥?為什麼一定要放在嘴裡,拿在手裡不行嗎?

兩漢時期,有“事死如事生”的思想觀念,對待死者要如生前一般對待、一般尊重。筆者認為,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的這一情節一定程度上受了該觀念的影響。而死者口中含東西,本是為了讓死者前往冥界時有錢財可用。

諸葛亮死後為什麼要口含七粒米?這其中藏著深層的奧妙?

《後漢書.禮儀志》說:“登遐,飯含珠玉如禮”。死者口中含東西這是古代喪禮之一,稱“飯含”,就是把珠、玉、穀物或錢幣放入死者口中。根據死者身份的不同,所放之物也有不同。《周禮•地官•舍人》稱:“君用梁,大夫用稷,士用稻”;而關於含,“天子含實以珠,諸侯以玉,大夫以璣,士以貝,庶人以谷實”。所以,諸葛亮口中含米是符合他的身份的。

諸葛亮死後為什麼要口含七粒米?這其中藏著深層的奧妙?

至於為什麼是“七粒”,可能跟中國古代的一些鬼神觀念有關。古人認為七天是月亮週期的一個輪迴,星盤中的北斗七星也是非常重要的代表。諸葛亮的口含七粒米也許就是表示想用一種術法把自己的魂魄留住,在星盤上不露餡。這也是對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智近乎妖”形象的再次描述。

諸葛亮死後為什麼要口含七粒米?這其中藏著深層的奧妙?

而史書上記載,諸葛亮是在第五次北伐途中,積勞成疾病死的。與《三國演義》相同的是,也是秘不發喪,用諸葛亮真真假假的死訊騙過司馬懿,使魏軍從容退去。可見,雖然諸葛亮的死也許沒有那麼多的戲劇性情節,但諸葛亮與其接班人楊儀、姜維的聰慧是不可否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