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要口含七粒米?这其中藏着深层的奥妙?

诸葛亮死后含有七粒米,这个自然是《三国演义》的情节。诸葛亮生病了,有一天走出大帐,夜观天象,入帐之后对姜维说:我怕是活不久了。姜维问:丞相为什么这样说?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下,诸葛亮死后嘴里含七粒米的情节,是出现在《三国演义》里的。在原著第一百四回中,作者写道:吾死之后,不可发丧。可作一大龛,将吾尸坐于龛中;以米七粒,放吾口内;脚下用明灯一盏;军中安静如常,切勿举哀:则将星不坠。吾陰魂更自起镇之。司马懿见将星不坠,必然惊疑。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要口含七粒米?这其中藏着深层的奥妙?

这段话很容易理解,大概就是诸葛亮死后布疑阵,恍了司马懿一下。

可真要深究的话,大龛是什么?在这里有什么意义?明灯又是什么?在这里又有什么意义?为什么要在嘴里放七粒米?而不是七粒小麦?为什么一定要放在嘴里,拿在手里不行吗?

两汉时期,有“事死如事生”的思想观念,对待死者要如生前一般对待、一般尊重。笔者认为,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这一情节一定程度上受了该观念的影响。而死者口中含东西,本是为了让死者前往冥界时有钱财可用。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要口含七粒米?这其中藏着深层的奥妙?

《后汉书.礼仪志》说:“登遐,饭含珠玉如礼”。死者口中含东西这是古代丧礼之一,称“饭含”,就是把珠、玉、谷物或钱币放入死者口中。根据死者身份的不同,所放之物也有不同。《周礼•地官•舍人》称:“君用梁,大夫用稷,士用稻”;而关于含,“天子含实以珠,诸侯以玉,大夫以玑,士以贝,庶人以谷实”。所以,诸葛亮口中含米是符合他的身份的。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要口含七粒米?这其中藏着深层的奥妙?

至于为什么是“七粒”,可能跟中国古代的一些鬼神观念有关。古人认为七天是月亮周期的一个轮回,星盘中的北斗七星也是非常重要的代表。诸葛亮的口含七粒米也许就是表示想用一种术法把自己的魂魄留住,在星盘上不露馅。这也是对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智近乎妖”形象的再次描述。

诸葛亮死后为什么要口含七粒米?这其中藏着深层的奥妙?

而史书上记载,诸葛亮是在第五次北伐途中,积劳成疾病死的。与《三国演义》相同的是,也是秘不发丧,用诸葛亮真真假假的死讯骗过司马懿,使魏军从容退去。可见,虽然诸葛亮的死也许没有那么多的戏剧性情节,但诸葛亮与其接班人杨仪、姜维的聪慧是不可否认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