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大港+自貿區:開放「雙引擎」助力營口民營經濟

國際大港+自貿區:開放“雙引擎”助力營口民營經濟

10月11日,全國民營企業合作大會在遼寧營口召開,中國民營經濟峰會又一次花落遼寧。營口這座同時擁有國際大港和自貿區的開放“雙引擎”城市,成為全國民營企業關注的投資熱點。

國際大港+自貿區:開放“雙引擎”助力營口民營經濟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副局長馬正其發表主旨演講

“營口,是個連接世界的港,又有自貿區和綜合保稅區,所以這裡的機會是國際化的。”遼寧東盛集團總裁文啟東向參加民營企業大會的全國民營企業家介紹營口的地緣優勢和發展機遇。

遼寧東盛集團,2000年從兩間平房起家,長期偏居營口主城區西部一隅。今年開年,國務院批覆在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營口片區設立營口綜合保稅區,東盛集團與綜保區相距7公里——7公里,這是企業通往世界的距離。

當初在“城市末梢”建廠,因為方興未艾、土地廉價。此後經年,從在政府扶持下依靠幾十項專利升級為“國字號”高新企業,到搭乘物流大通道實現原料和市場“兩頭在外”,從被劃入營口自貿片區享受商事制度改革的便利,到家門口直通“東北沿海唯一綜合保稅區”。每一次與城市擴大開放的同頻共振,都注入了新鮮活力,讓企業躍入發展的新時空,成為中國最大、全球第三的對日本出口塑料包裝袋企業——400名員工的實體民企年銷售額10億元,這是營口在國際大港+自貿區“雙引擎”驅動下做熟的一筆“小生意”。

國際大港+自貿區:開放“雙引擎”助力營口民營經濟

“以港興市”是營口一以貫之的城市戰略,港口是營口參與區域競爭的核心戰略資源,滾雪球式逐年增長的吞吐量並非一個簡單的數字,而是經濟發展興衰的折射。營口港有兩個人無我有的優勢:它是東北腹地最近的出海港,它的內貿航線可以輻射到所有港口,內貿集裝箱貨運量全國第一。

得天獨厚、“基因優秀”,營口民企緊跟開放的時代步伐,敏銳捕捉開放的時代機遇。2014年,遼寧紅運集團物流公司和瀋陽鐵路局、中海集裝箱運輸股份有限公司合作,組建遼寧沈鐵紅運物流有限公司。2015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營口港、哈爾濱鐵路局加入,公司更名為“沈哈紅運”。這一跨地域混合所有制結合體,整合公路、鐵路、海運運輸資源,構築了中歐班列運營平臺。班列的密集開通,讓營口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東線海陸大通道無可爭議的貨源集散地。

中歐班列也把營口民營經濟帶上“一帶一路”。短短几年,營口從事物流相關業務的企業激增至5000多家,鋼材、糧食、糖、煤炭、陶瓷、農副產品等多個品種的大宗交易市場形成平臺體系,金融、類金融和中介服務“小塊頭”都蘊藏“大能量”,保險、小額貸款、擔保、風投等業態密織金融網,“房東經濟”“盒飯經濟”應運興起。

營口主城區西部,將成為“中歐班列”的又一重要集結地。在那裡,自貿區、綜保區、高新區“三區疊加”,實現開放層次更高、優惠政策更多、功能更齊全、手續更簡化。連接營口市委、市政府提出,創造“營口港就是自貿區”的環境,將港口功能前置到自貿片區,將自貿片區的經驗和政策複製到營口港,讓兩者形成“一體化”,實現無縫鏈接。

連接港口和自貿片區的鐵路專線正在修建,44公里的距離只需要17分鐘便可到達,營口“港城聯動”由此進入了全新境界。這一“44公里組合”呈現出一個拉長的“U”形結構,給全球重要貿易區的普遍形態下了一個“營口定義”:上面的“口”是排名全國第八、世界第十二的大港吐納天下,下面的“肚”囊括其間幾十公里沿海“灣區”、數百平方公里可用土地。這是聚興產業的廣闊空間,營口沿海陸域平坦,近30平方公里的營口自貿片區臨海未填海,沒有“開天窗”,也沒有爭議土地,項目擺放不受制約。更為難得的是,周圍有超過200平方公里連片的國有建設用地,可作為自貿區“溢出效應”的優先承載區。

一根“聯動發展”的鏈條順暢運轉,坐擁“歐亞樞紐港”的營口,也將成為區域經濟的“價值樞紐”。營口民營經濟登上振興發展大舞臺,把盤子越做越活、越做越強。

營口自貿片區已從“盆景”變成“風景”,這裡既有遼河鋁材、東盛集團等本土民企的新投項目,也有忠旺鋁材、浪潮集團等外來民間資本。營口自貿片區今年新增註冊企業將超過3000家並進入收益期,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0%。按這樣的勢頭,未來5年新增註冊企業將突破1.5萬戶,運營率將超過40%。

參加全國民營企業合作大會的民企老總,紛紛看好營口的國際化戰略機遇。他們認為可以預見的是,又一批企業將踩準營口開發開放的前行步點,尋找改革紅利時代的財富與機遇。


稿源:營口市委宣傳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