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侃侃抑鬱自殺了,比抑鬱症更可怕的,是人們對它的無知

茅侃侃抑鬱自殺了,比抑鬱症更可怕的,是人們對它的無知

又一個創業者抑鬱自殺了。

前幾天有一個博士抑鬱自殺。

還有一個個明星名人排隊抑鬱自殺。

抑鬱症,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彷彿是潛入人間的無形殺手,結束了一個又一個鮮活的生命。

全球約有3.5億人患有抑鬱症,中國約9000萬,這是個驚人的數字,他們並不遙遠,就潛藏在你我身邊。

全球每40秒鐘就有一人死於自殺,如果談到導致自殺的原因,那麼抑鬱症肯定要排在首位。

有數據顯示抑鬱症患者的自殺率佔所有自殺者總數的40%。

抑鬱症患者的自殺率高於一般人口的50倍,抑鬱症患者中約有15%的人最後死於自殺。

抑鬱症肆虐全球,每年抑鬱症自殺的死亡人數高達100萬,這是多麼可怕的數字……

看到以上血淋林的數據,不禁毛骨悚然。

一個人自殺,不但使親人遭受毫無心理準備的打擊和重創,而且這種傷心和疑惑及負罪感給親朋好友造成的心理陰影可持續20年甚至更長,乃至一生的時間。

抑鬱自殺已成15—35歲人群首要死因。

自殺甚至被認為是一種傳染性心理疾病,這裡所指的自殺會“傳染”,更多的是指一種情緒的傳染,而非自殺行為本身傳染。

抑鬱症發病的根本原因目前還不明確,只知道是情緒傳遞介質分泌異常。

但我們可以通過一些標準進行判斷。

為了通俗易懂,將判斷標準概括為“三低”:情緒低落、思維遲緩、運動減少。

如果朋友出現狀態突然轉變,覺得生活沒有意義,經常失眠焦躁,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症狀中的任何一條,建議及時到醫院進行就診。

服用抗抑鬱藥物後,60%~80%的患者會被治癒。

雖然還會有復發的可能性,但只要通過自我調節和及時治療,復發後依然能夠治好。

抑鬱症一半以上可以自我治癒,但如果自我調節兩週左右仍然沒有好轉,就需要及時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以免發生不良後果。

心理學家弗里德里希·費拉赫博士曾指出:“每一片刻都有將近800萬美國人迫切需要專家幫助他們解除抑鬱之苦,但不幸的是這些人中有一大半尚未意識到自己患上了抑鬱症,原因在於他們常把抑鬱混同於普通的心情不快。”

“我上司對我說,‘你並不抑鬱。’”一位患者說道。

還有一位患者的上司竟然對他說:“我這麼關心你,你卻辜負了我。”

缺乏對抑鬱症患者的理解和關心,往往會加重患者的病情。

著名節目主持崔永元曾患過抑鬱症,他曾說在患病之初面臨的最大問題來自於身邊人,“包括我的家人,我的領導,他們都覺得沒有這種病。 ”

“他們覺得我就是想不開,小心眼、愛算計,以前火現在不火了,所以受不了了,都是在這樣想。 ”

面對抑鬱症,相當一部分人不當回事兒,認為“不就是想不開嗎,不就是小心眼嗎,周圍人勸勸、忍忍就過去了”。

還有一種極端,就是將抑鬱症誇大,被別人誤以為與精神病同類。

抑鬱症患者也常常會受到同事、親友和社會的誤解。

由於害怕遭到包括家屬在內的周圍人群的輕視、冷落或斥責,患者往往並不承認自己患有抑鬱症,也不願去看醫生。

造成人們抑鬱的原因很多,包括遺傳、個人經歷和外在環境的影響等。

在當今社會,除了個人因素外,外在的壓力和周圍人的誤解往往會加重抑鬱症患者的病情。

不是所有的自殺都可預防的,但是大多數抑鬱自殺是可以預防的,他們都有表明其意圖的明確預兆,比如:

1.經常談到自殺;

2.總是談到或想到死亡;

3.對絕望、無助或無價值感發出議論;

4.經常說“我不在這裡就好了”或“我要離開”;

5.日漸嚴重的抑鬱(深度悲傷、興趣喪失、睡眠和飲食問題);

6.突然的、出乎預料的由悲傷情緒轉為平和安詳,甚至表現出愉快的樣子;

7.有“死的願望”,並嘗試導致死亡的冒險行為;

8.對過去在乎的事情失去興趣;

9.拜訪或打電話與別人告別;

10.把事情安排停當、整理要丟掉的東西、更改遺囑;

11.專心考慮自殺的方法,尋找付諸實施的有關信息(如互聯網),同時尋求獲得自殺的手段。

12.治療中的精神障礙患者(特別是抑鬱症、酒精中毒和精神分裂症患者);

有以上情況的,需要及時進行干預,最好有專人陪伴並求助於專業機構人士。

抑鬱症很可怕,但也並非絕症。

比抑鬱症更可怕的,是人們對抑鬱症的無知。

還記得電影《沒事偷著樂》裡有這麼一句臺詞:好好活著吧,只要活著你就能碰上好多幸福,你就沒事偷著樂吧!

的確,只要活著就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