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診室」,讓醫療服務更貼心

行走的“诊室”,让医疗服务更贴心

家庭醫生進戶服務。

在過去,“家庭醫生”這個名詞我們或許只在一些電視劇中聽說過,如今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我市的醫療衛生服務能力有了巨大提升,“家庭醫生”服務也開始走進尋常百姓家。

過去,有一件事一直困擾著市民黃英和她的家人:家中老人因病行動不便,每次老人感到身體不適只能先撥打120電話,再由急救人員送去醫院,這樣折騰一圈下來,不僅麻煩、花費多,也讓老人身體吃不消。可如今,因為簽約了“家庭醫生”服務,黃英一家的困擾迎刃而解,醫護人員定期上門檢查,避免了折騰老人,很多檢查項目免費,也為家庭減少了經濟負擔。9月28日,在醫護人員上門給老人檢查完身體後,黃英告訴記者:“簽約‘家庭醫生’讓我們這個家庭得到了實惠,也讓我們感受到了貼心的服務。”

為老人量身打造的“行走診室”

黃英一家是積善社區轄區的居民,她也是社區裡出名的好兒媳。2008年,婆婆沙鳳榮突發腦出血,雖然經過手術等治療可老人回家時還是處於植物人的狀態。但是黃英和丈夫沒有放棄母親,日復一日,黃英都仔仔細細地照顧婆婆,希望她有康復的一天。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兩年半的悉心照料,婆婆神奇地恢復了意識,也可以與人交流。婆婆醒來令全家都很高興,可另一件事卻開始困擾一家人。

黃英家的樓層不低,老人也不能隨意移動,因此定期給老人體檢或老人身體不適的時候,去醫院檢查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每次去醫院,我們只能打120電話,讓急救人員把老人送去醫院檢查。”黃英無奈地說,叫120急救車有花費,各項檢查的費用也不少,更重要的看著老人也跟著折騰很心疼。

大約四年前,事情有了轉機。積善社區告知黃英一個好消息,我國推出了一項惠民的醫療服務——家庭醫生。“家庭醫生就像為我婆婆量身打造的服務一樣。”黃英說,經過醫護人員的詳細介紹,她為婆婆與七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簽約了“家庭醫生服務包”。

家庭醫生讓市民得到實惠

“杜大夫來啦,快請進!”9月28日上午,記者跟隨七星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4名醫護人員來到黃英的家中,為老人進行檢查。正常情況下,根據簽約的服務內容,這組醫護人員一年內上門四次檢查,如果老人有其他情況,那麼醫護人員就要加大上門看診的頻率。而上門的醫護人員,最起碼都有超過十年的工作經驗。

進屋後,醫生觀察了老人的狀態,又向黃英瞭解了老人日常情況,再進行量血壓、測心電圖、採血等多項檢查。當日,老人整體情況還算穩定。醫生也對黃英進行了醫囑,指導家人日常照顧。

“正常這次檢查的費用超過了500元,但按照簽約內容這些都是免費的。”據此次出診的護士長劉齊介紹,家庭醫生團隊為居民提供約定的服務,根據簽約服務人數按年收取簽約服務費,由醫保基金、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和簽約居民付費等分擔。以黃英家為例,簽約家庭醫生後,固定的醫護人員定期上門為老人檢查身體,不僅避免了移動老人,也為這個家庭減少了一些花費,而且固定的醫護人員更加了解老人的病情,為日後的診療提供更準確的數據。另外,通過家庭醫生上轉的患者可享受優先接診、優先檢查、優先住院等服務。

“大數據”看醫療衛生“大服務”

截至今年6月,我市居民簽約家庭醫生達720917人、簽約率30.2%,重點人群簽約348108人、簽約率63.8% ,計生特殊家庭簽約2338人、簽約率70.6%;貧困人口簽約6833人,簽約率94.5%。前不久,我市在印發的《牡丹江市規範和推進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實施方案》中明確指出,今年重點在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方式、內容、收付費、考核、激勵機制等方面實現突破,實現簽約服務人群覆蓋率達到35%以上,重點人群簽約服務覆蓋率達到65%以上,力爭實現全部建檔立卡的農村貧困人口和計劃生育特殊家庭的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全覆蓋。

王陽 晨報融媒體記者 陳金 石璐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